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20 08:02:25 | 移动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
  
  口王华玲1谷峰2张露红3
  
  (123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071002)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学术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拓宽和深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进行概括与提炼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变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关键词】改革开放;大学生价值观;演变轨迹。
  
  【作者简介】王华玲,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史研究。
  
  谷峰,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科学与艺术理论研究。
  
  张露红,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78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多元性、复杂性、矛盾性等特点。因此,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逐渐成为专家学者越来越高度重视的一个专门课题。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笔者认为经历了一个简单比较性研究——批判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对策性研究的过程,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近年来,对此课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视野越来越宽,选题角度越来越新颖,问题研究越来越细致,研究的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本文拟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思想学术脉络。
  
  第一阶段:简单比较性研究(以改革开放初的80年代早期为主)
  
  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彻底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工农兵群众和基层组织推荐大学生的做法。77、78、79这三届大学生是恢复高考制度后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进入大学校园的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后来被社会称之为不可忽视的“新三届”。他们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少数为4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为主体,其中不少人为中小学民办(代课)教师、工人、农民或军人,大部分经历过社会基层生活的磨炼,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能力,思想和心理相对比较成熟。他们从小受到的是正统的家庭和社会教育,具有比较传统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政治意识。在价值取向上以社会本位为主,讲求奉献,功利色彩淡薄。为祖国发奋读书、“立志成才,振兴中华”是当时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但是,“文化大革命”使他们成为“被耽误的一代”,工作经历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农村生活的艰苦使他们有着强烈的改变生存状况的愿望,上大学便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考大学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十年动乱使他们成为历史的不幸者,能赶上高考这趟人生“末班车”,又让他们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急切、焦虑、渴望,激情、冷静、思考,“反思”成为这一代大学生的关键词。他们反思文化大革命,反思社会主义,反思人生价值,反思一切他们认为值得反思的问题。直到1980年第1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出一篇署名“潘晓”的文章——“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从此拉开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人生观大讨论的序幕,参与讨论的以这代大学生为主。这次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这一时期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主要以简单比较性研究为主。如:李庆善建议人们客观对待不同时期价值观的产生,不要做盲目的比较,因为这个比较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有的人把80年代大学生同80年代的中年知识分子做比较,因为今天的中年知识分子,就是五六十年代大学生,由于五六十年代我国大学生的资料是空白,要比较也是经验的回顾,而不能做到严格的定盘。关于出现变化的原因,他认为是多种因素合力运动的结果…。然而张书勤却针锋相对地指出80年代的大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在价值观方面的确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在关于什么是人生价值的问题上,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而80年代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出现了“多义”。在对人生价值标准的认识上,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评价事物、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价值标准,是社会利益和社会需要;而80年代的大学生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做了区别,个人利益不再与私有观念划等号。在对人生价值目标的认识上,五六十年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是社会的目标,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而80年代的大学生的价值目标的结构不再像过去那么单一化了。个人目标、社会目标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构成了一个价值目标体系,使价值目标结构层次化、多样化。其次,80年代大学生的价值目标更为具体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成分突出了。在对人生价值实现问题的认识上,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是依赖集体,走集体道路,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而80年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重视个人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充分调动个人活力的时代[2]。
  
  总之,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80年代早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逐渐展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就整体而言,研究毕竟刚刚起步,研究的内容宽泛,主要是与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性研究,优秀的成果不多。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专家、学者对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专注和执著。
  
  第二个阶段:批判性研究(以80年代中后期为主)
  
  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物质利益原则的肯定,对当时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产生了很大冲击,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功利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也变

[1][2][3][4]下一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26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