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继承弘扬五四伟大精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继承弘扬五四伟大精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20 09:41:05 | 移动端:继承弘扬五四伟大精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让历史告诉未来
——继承弘扬五四伟大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年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将以蓬勃的朝气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也将和全国人民一起以喜悦的心情迎接新中国60周年华诞。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90年前,中国青年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找到了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创了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历史新纪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上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弘扬是为了更快地迈进。90年前的呐喊求索,对中华民族而言是启蒙的先声和复兴的曙光;90年来的拼搏奋进,对当代青年而言更是生动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触摸历史,进入五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进一步加深对继承弘扬五四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启示之一: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本质的时代要求。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一步步丧失独立地位,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0世纪初短短几年间,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西方列强纷纷争夺势力范围,妄图瓜分中国。中华民族蒙受着巨大的屈辱,人民在痛苦地哭泣着、反抗着。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每个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心头。1919年,西方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竟然决定把战败国德国在我国山东攫取的各种权利转让给日本!人们再也无法沉默,再也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了。5月4日,北京数千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爱国口号,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由此掀起了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具有本质的进步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时,爱国,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一时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智者竭其智,勇者奋其勇,富者输其财,举国一致,众志成城”,整个中国沸腾起来了。
伟大的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五四以降,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以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和感天动地的奉献精神,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经过30年的奋斗,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又经过60年的努力,一个极度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刚刚过去的极不平凡的2008年,无论是面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面对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制造事端、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遭到干扰破坏,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焕发出饱满的爱国热情,自觉而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以实际行动为爱国主义做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90年来,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寄托着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了对中华大地的兹兹之念,凝聚了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对当代青年而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关键是要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的高度统一。在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种一致性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大变革的近现代通过艰辛的探索和英勇的斗争进行正确选择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中国爱国者的领导核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始终把爱国主义与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抗日爱国力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一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空前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基点,也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依据。

启示之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毛泽东说过,“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在当时,进步,首先是反对阻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切腐朽没落的东西,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蓝图,宣告了旧式的农民革命运动已经无法挽救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旧中国;黄海之滨的隆隆炮声,击碎了封建士绅们企图通过“洋务运动”来“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封建统治的中兴幻梦;菜市口的恍恍屠刀,斩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温和改革达到“君主立宪”、“天下大治”的奢望;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屡战屡败,更证明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和中华民族的新希望。以五四运动为转折点,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开端,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把寻求国家和社会出路的不懈奋斗,提到了崭新的高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严重的斗争和艰辛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同时存在的还有其他种种主义,诸如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等。这些思潮在社会改造的浪潮中竞相传播,其间发生了从1919年到1923年的三次大论战,马克思主义先后战胜了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成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理论武器。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救中国,通过比较,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历史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两次飞跃,所致力于解决的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历史性课题。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好的,往上的道路”。对当代青年而言,弘扬进步精神,就是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进一步深刻认识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什么在改革开放问题上不能走回头路,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启示之三: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政治文明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民主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困境中进行反复探索的结果。在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规律是:在民主政治实践中,把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五四运动既是政治上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在思想文化领域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的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的孕育与爆发不仅在政治意义上把中国带进了一个新时代,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为中国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从此走进了“现代”,中国的革命与政治从此走进了“民主主义”的新阶段。
五四时期提出的民主,锋芒所向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面对帝国主义列强觊觎我国领土、北洋军阀政府剥削压迫民众的严酷现状,“德先生”的广泛传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讨。“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五四前后贿选、暗杀等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的历史闹剧,充分证明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在中国行不通。“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赋予民主以新的内容——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的形式民主,而升华为消灭剥削制度的人民民主或无产阶级民主,也是李大钊所说的“庶民的民主”、“劳工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以实现无产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奋斗目标,并在此后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建设和推进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等民主制度实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一个毫无人民民主可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五四先驱建立民主的新中国的理想”。60年来,中国的民主实践遭遇了一些波折,最终在改革开放30年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它从国体上看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从政体上看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尽管还处于不断建设完善的初级阶段,但它无疑是五四民主精神的有力传承。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民主始终以与时俱进的姿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着强大的制度支持和保障,民主“对于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当代青年既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最新发展,也将是继续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中流砥柱,因此,正确认识民主、实践民主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当前,人们对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对政治制度层面则存在种种疑虑。有人认为我国应该像西方那样实行多党制、议会制;有人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满怀憧憬……必须看到,民主是各国民众普遍的政治诉求,但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而是形成于不同的历史现实环境和客观条件。我国的历史机遇、国际环境和自身基础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民主模式。第一,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也曾模仿过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但无一不在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等反动势力的阻挠之下宣告破产,而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有着特定的国情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第二,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普遍采用的“三权分立”制度。“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封建社会末期通过议会限制王权以争取民主的手段;但是在资产阶级制度之下逐渐沦为“资产阶级独占、不与他人分享的政权制度。”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人民代表来自工人、农民等各个社会阶层,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原则,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制度。

启示之四:科学精神是五四运动的宝贵财富,科技事业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基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一面大旗。对中国而言,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外来之物。在科学思潮的不断冲击下,近代中国无论是思想界、知识界,还是政界、实业界乃至社会民众,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认识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和效能,因而激发了人们传播科学、追求科学、发展科学的信心与热情。诚如胡适先生所言:“近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五四时期所讲的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那时,中国的先进分子“相信尊重自然科学实验哲学、破除迷信妄想是我们现在社会进化的必要条件”,“而惟真理是从的科学精神,最适于教养国民之资格,此科学精神之直接影响于社会国家之安宁与稳固者也。”五四时期先驱者大力提倡与宜传的,主要是与封建蒙昧主义相对立的科学精神,即主张凡事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宣扬这种科学精神,目的在于从封建主义的精神栓结下解放出来,广泛地吸取各种思想营养,找到解开精神锁链的钥匙。
五四以后,在科学精神的普及下,中国科学事业得到巨大发展。首先,科普性读物大量涌现,广泛介绍了西方科学,大力普及了科学知识。以旅美留学生创办的《科学》杂志为代表,大量科普性刊物不仅将量子力学、显微镜等重大科学成果介绍到中国,还具体阐述了科学对振兴国家民族的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丰富了中国人的知识,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其实,逐步建立起一批新的学科和科研机构,培养起一支初具规模的科研队伍。在五四启蒙者和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华医学会、中国农学会等一批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培养了“社会角色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如竺可桢、李四光等,都是在五四科学精神的影响下走上科学之路的。再次,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科技的理性工具最终致力于社会和谐、百姓福祉,致力于人文和自然的关怀,同时,工农群众也是科技发展的思想源泉。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实际应用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的共同劳动和奋斗。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精神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60年来,我国科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我国逐步建立起以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研机构体系,海外知识分子纷纷归来报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全面铺开,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国成功地掌握了原子能技术,相继成功试爆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提出,到“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再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有力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超级杂交水稻,到高峡出平湖,再到神七太空漫步,科学技术日益彰显出在人民生活、基础建设和发展空间上的强大助力。
强国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90 年前,五四先辈们以他们的革命精神和智慧力量冲破精神的桎梏,神州大地上科学思潮滚滚而来。90年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已得到全国人民的公认和推崇,科学报国成为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当代青年要甘坐冷板凳,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增进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创新实践;还要深入群众,贴近生活,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人民群众中去,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切实贡献。


五四运动点燃的革命火炬,已经传到当代青年的手中。五四以来几代青年梦寐以求的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理想,将通过当代青年的继续奋斗得以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掐指算来,到2021年,我们这一辈应是30岁左右,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年富力强、堪当重任,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和顶梁柱;到2049年,我们这一辈是60岁左右,大多数人可以看到现代化国家建成的那一天。这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通过我们这一代的共同努力从初步繁荣迈向全面发展,我们的民族将凭着我们这一代的共同创造从空前觉醒迈向伟大复兴。这也意味着,小康社会能否全面建成,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主要取决于我们这一代青年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有多大。
躬逢盛世,高歌以咏;适有佳期,挥戈奋蹄。我们这一代青年生来就与时代前进的节奏同频共振,与祖国发展的轨迹同步合拍;生来就注定要承担如此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历史责任。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绚丽业绩,谱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之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继承弘扬五四伟大精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26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