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金锁记》观后感

《金锁记》观后感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6-22 21:27:17 | 移动端:《金锁记》观后感

《金锁记》观后感

  1、关于这部剧

  寡淡的生活里,有一些东西我是一定不想错过的。比如去会见一个多年未见的故友,一场虽然路远但绝计不会令人失望的茶约,一本藏在旧书堆里的好书,还比如舞台剧《金锁记》。

  和这部剧有关的,是四个响当当的中国女性的名字。

  原著者张爱玲,刻在无数文艺女青年心上最历久弥新的名字。

  导演许鞍华,国内外获奖无数的香港艺术片导演,最爱她导演的《岁月神偷》、《黄金时代》。

  编剧王安忆,中国近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矛盾文学奖获得者。从《长恨歌》开始,她的书永远摆在我的书架最显眼位置。

  主角焦媛,被誉为香港舞台剧女王,据说她挑选剧本的原则是“不疼不心碎绝不演”。

  另一个原因,作为《金锁记》的原著党和张爱玲死忠粉,我同时也对王安忆剧本的台词和改编充满了期待和疑问。“找差别、挑毛病”的心蠢蠢欲动。

  2、与月亮有关的

  张爱玲《金锁记》开头处写道:“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月亮这一意象在《金锁记》里共用过九处,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有些描写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琢。

  月亮之所以这样惹人愁思,也许就是因为它跳出了纷繁人世,在高处俯视苍生,永远清冷,寂静,令人仰望。

  张爱玲本身也像极了挂在高空的月亮,她总是站在自己的文字背后,好像看透了俗世情欲,始终偏爱立于云端的超然。

  剧也是在这样一个有月亮的夜晚的拉开序幕的。

  曹七巧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就此展开。正值青春好年华的她嫁给大户人家里病入膏肓的丈夫,有多少不甘就有多少委屈。如果她是一个能够认命的女子,在深宅大院里埋葬青春,在浑浑噩噩中耗尽一生,可能也就少了些传奇,但她悲剧的一生恰恰也源于她不愿认命,并试图用尽一生的气力去反抗命运。

  然而,终其一生,她也并未逃出命运的牢笼,反倒被黄金做成的枷锁困住一生,也带给她身边的亲人无边的苦难。三十年后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三十年后的上海却早已物是人非。

  在剧中,月亮是冷的,七巧的心也是冷的。

  3、曹七巧与焦媛

  扮演七巧的焦媛,屡屡让我惊喜。舞台剧的魅力本就在于演员可以最大程度地与观众交流,每一场戏都不是简单地重复之前的表演,而是要无限迫使自己去接近人物的灵魂,让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舞台上的焦媛情绪饱满,有着超强的爆发力,她时而坚韧,时而脆弱,时而魅惑,时而端庄,无论是展现人物的痛苦、疯狂,还是哀伤、无奈,都被她拿捏地恰到好处。编剧王安忆曾所说:“焦媛塑造了一个完全被抽空的女性,七巧所有的感情、善意、肌肤等都被抽干了,像个空壳子。为了表达她的尖锐,焦媛让嗓音变得十分尖锐,这些场景极具画面感,让曹七巧完全从文字的《金锁记》中跳脱出来。

  4、粤语的魅力

  看剧之前没有料想会是粤语的表演。

  粤语作为广白,与京白,韵白,苏白并称四大白话。

  若是按照原著背景,这故事该用苏白,即吴语演绎。但使用粤语据说是主创人员的“别有用心”。看完之后,发现粤语实在是自带魔力。还记得粤语歌流行的那个年代,曾无比痴迷那些抑扬顿挫、深情款款的发音。在这部剧里,粤语刚中带柔的风格与人物性格高度契合。尤其是在结尾,七巧的那段声嘶力竭的控诉,对不公命运的声讨,用粤语演绎起来,充满了戏剧的张力,让观众看到了七巧内心最后的一丝热血控诉。这在张爱玲冷酷的文字下,是感受不到的。

  5.王安忆的改编

  有人说:上海和香港这两座城市,同样的繁华、艳丽,又充满市井烟火气,香港文化中尚未消散的绮丽,才能烘托出《金锁记》中勾勒的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意境;相对而言,从主旋律模式中走出来的内地创作者,可能不具备从这部小说中抽拔出浓艳、激情、爱欲等要素的直觉和勇气。

  王安忆的操刀改编,恰恰弱化了这种差异。

  《金锁记》的故事发生在上海,王安忆也来自上海,这也是一种巧合和机缘。

  即使是这样,王安忆在改编剧本时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三易其稿才最终敲定。

  剧里舍去了长白这条故事线,独留了长安的故事。用王安忆自己的话说,除了考虑舞台剧时长和空间切换的限制,还因为长白的结局过于惨烈、冰冷,甚至是她不能接受的。张爱玲写作《金锁记》时只有二十出头,她天赋异禀,才华出众,但经历的世事毕竟有限,在写作时难免会有用力过猛的嫌疑,而改编剧本时,王安忆已有四十几岁,看尽世间百态,难免会心生怜悯并对人性繁复有着更多思虑,从而没有将长白悲凉的结局展现于舞台。

  台词是足见功力的,人物独白有着很强的代入感,即使需要一边看提示屏一边看剧,但至始至终我都没有跳戏。

  6.戏如人生

  若干年过去,我们依然留恋往于张爱玲创造的那个文字世界里,经典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我们总是可通过观照他人的人性,从而对他人,对自我达成某种谅解和悲悯,对命运无常,人性繁复多一些深刻认识。

  观影后,我与东哥走出剧场,去路边吃烧烤,喝夜啤酒,当晚恰恰有月,街灯把街市照亮着,充满着人间烟火气,身边的食客们热烈的攀谈,尽情地饮酒,一次次碰撞的酒杯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快速地被拉入市井生活中,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金锁记》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