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2篇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2篇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6-23 21:38:32 | 移动端:《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2篇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1973年6月,一架飞机降落在陕北延安。从飞机上走下来一位清瘦的老人,乡亲们都热烈地欢呼,稳重的他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冲进人群,泪水夺眶而出……

  飞机上走下来的老人,正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在离开延安二十六年之后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重温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就是以总理1973年重返延安的那次故事,记叙了周总理最后一次回延安的故事。这次延安之行的三年后,周总理逝世,他老人家再也看不到延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但是,现在延安的富裕,就是给周总理最好的回报了。

  周总理到延安的第一顿饭就请了以前他们在延安工作时的乡亲、邻居们。但是,这些一生种地的朴实的农民至今还是很贫穷,在家里吃不饱饭,在这里狼吞虎咽。周总理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解放这么多年了,延安的人民,那些曾经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兄弟们现在还吃不饱饭,现在给他们每个人一碗饭也不是长久之计。那一刻,周总理眼中写满了忧虑,他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延安的父老乡亲们都能吃饱肚子呢?

  看以前工作过的地方,遇到了当地下乡插队的知青,得知现在延安的水道就要挖好了,喜笑颜开,他看到了延安光明的未来,当总理乘飞机返回北京时,挖了两年的水渠通水了……

  在延安的最后一顿饭上,周总理向干部们询问延安的现状,大家都明白应该大力加强生产力,并且承诺,三年粮食翻番,五年延安改变面貌。此时总理眼里都是渴望,他相信延安一定会变好,这次延安之行之后,周总理该放心了。

  周总理临行之前,一位乡亲把家里留着为他过七十大寿的一袋小米全部送给了周总理,他本来想留一点,因为家中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了,那时的延安也实在太艰苦了。但想到周总理为人民做的事,为人民努力工作,甚至忘记吃饭忘记睡觉,他把那一袋小米全送给了周总理,那一袋小米,更是乡亲们的一份深深的情谊,是延安人民对总理真挚的祝福。我看到,周总理那时眼中的泪花。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真挚情感。周总理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真是人民的好总理,此时我又想起了毛主席写的那首

  《忆秦娥 悼念周恩来同志》

  山河咽,拭泪无语心欲裂。

  心欲裂,顿摧栋梁,痛失人杰。

  江山如画忆丹心,宏图遗愿永不灭。

  永不灭,新苗茁壮,势与天接。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周恩来回延安》的细节非常温馨、感人、催泪,而对这些细节的真实还原,也让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更加伟大,观影后我深受感动。

  尽管阔别延安老区已经26年之久了,但周恩来总理对生活在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依旧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这充分说明周恩来总理的心里始终都装着人民。

  与延安百姓一起吃饭的那场戏,让人哭惨了。几个百姓吃饭时,都好像饥饿已久,又快又急。周恩来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知道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还很少能吃得上这么香的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恩来总理的眼里就噙满了泪花。那是周恩来总理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的心真实的流露。

  如此种种感人且温馨的生活化细节,在《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里不胜枚举。虽然这些镜头只有几秒有的甚至是不到一秒的一闪而过,却在方方面面都展示出了周恩来总理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从而让周总理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饱满。真正做到了一代伟人音容再现、感人催泪、励志奋进。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盛世,看这部《周恩来回延安》,感触良多也感慨万千。在一次次被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伟岸形象所折服后,在一遍遍被延安百姓的纯善朴实感动后,我深深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论工作学习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再强波折,也要努力坚持,执着前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2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