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公文集锦 > 《自我的替代品——小我》读后感

《自我的替代品——小我》读后感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6-27 21:51:00 | 移动端:《自我的替代品——小我》读后感

《自我的替代品——小我》读后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小三班聂高峰的妈妈高荣,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是:孙瑞雪老师《完整的成长》第九章第六节自我的替代品——小我。

  首先,小我是什么呢?它不是依靠精神胚胎成长,而是依靠外力促成,由外力驯化而构建起来的一种人格。“小我”一旦形成你永远是外在的反应,永远也感受不到人生真正的喜悦和幸福。由此可见没有诞生自我的人,只是成长起来的人是一个“小我”或者被称为只拥有“第二人格”的人,对人的一生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以至于很多人终生都找不到自我。

  在平常的生活琐碎中,幼儿常会发生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事:我家小峰在2岁时一次带他去金台山玩,他看见栏杆上“禁止攀爬”即那个标识牌(跳跃的小人加一斜杠),就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我就给他讲了讲了那几个字和标识牌的意思都是一样,是提示我们不能在这烂爬烂翻以防止掉下去发生危险的事情。此后他他看见禁止吸烟,禁止通行等标识牌都会问问,我就会给他讲讲,之后不久一次带他坐公交车,本来很安静的车内突然被后面两个人大声的交谈所打破,两人不知聊得啥,聊得很起劲,小峰不时地回头去看,我正感到好奇时,他爬到我的耳边,小手指着车上贴的“禁止喧哗”小声说:“妈妈这不是写着不让说话吗?那两个阿姨犯错了哦,她们是不对的。”当时带给我很大的震惊:我惊讶于他有了对于对错的初步理解,知道禁止的是不能做的。2岁多的孩子而具有的这种认知和判断能力,或许就是孙老师所说的幼儿拥有的“自我”的精神胚胎吧!

  幼儿的这种“精神胚胎”她的发芽期在0——6岁,这么小的幼儿就需要我们去照顾,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适当引导即可,例如:我们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定些规矩,吃饭时大人不吃小孩别动筷。能让孩子体会最基本的痛苦——饿。一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痛苦,而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所以家里有好吃的时候,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然后才是自己,他就学会忍耐防止自私。还要让他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只要我们用“心”去陪伴孩子,这种“精神胚胎”就能充分发芽。

  最后我想分享一点我参加良知养正学堂后的一点感悟,特别是学了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后,明白至关重要的一点:要尊重孩子,和孩子交流要平等不要俯视孩子,时常要赞美,表要,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照自己以前教育孩子的方法,感触颇多,思绪万千,对以前的行为进行反思,以前我只是盲从父辈的育儿理念,“严”字当头。特别是当年我家的大老大在幼儿时期,自己教育方法错的太多,使孩子的性格自卑压抑内向,高一更是极端叛逆。从未认真的系统的学习,更不要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在日常多是指责批评,比如孙老师在文中的所举事例,3岁半的小男孩和妈妈去超市,超市送了5给气球给孩子,半路上气球爆了一个,小男孩就绝望的大哭,妈妈怎么安慰都不行,说再买一个,买一个一模一样的,孩子都不行,不依不饶就非要爆的那个,这重现象以前我通通会归为孩子是无理的胡闹,不听话执拗的表现,肯定会武断的制止他,而现在我就知道这是孩子必须要经历的成长,通过这件事孩子会明白物质的世界无法按照意识的愿望来安排。我会在旁边静静的等待直至他自己消化完他自己的情绪。镇幼给大家提供良知养正学堂这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应该用心共同学习,再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整合、归纳总结、而找出正确的育儿方法,愿我们的家长不断学习充电,都争当有智慧的家长,使我们的孩子能茁壮成长,健康,幸福快乐!

  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我只是把我看了我分享的内容,再结合孙老师的《完整的成长》,心里当时的想法做一凌乱的陈述而已,理解有误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的聆听。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自我的替代品——小我》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