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穿越时光的萨满》读后感

《穿越时光的萨满》读后感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01 15:34:03 | 移动端:《穿越时光的萨满》读后感

《穿越时光的萨满》读后感

  对于萨满的「发现」,与所谓的「地理大发现」的「发现」,既有时序关联性,也有着同样的意涵。它们所指称的文化事实或地理事实,本质上并非新的东西,而是自古皆然,且为很大一部分的人类所习见、熟知,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并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基质的东西。只有对于欧洲中心的观察者而言,它们才成为新异的,而对它们的定义和赋值,本身就构成了文化权力建制的一环。

  对于萨满现象的集中记载,大约开始于500年前。这恰好是现代性开始萌芽、延伸,今天我们所认知的世界面貌开始形成,而不同文明间的接触逐渐成为不可避免,其间博弈日趋激烈的时段。萨满与很多地方性知识一样,经历了被视为异端邪说—未开化的习俗—宗教和社会的原始形态—有价值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穿越时光的萨满——通往知识的五百年之旅》就是这样一段穿越时光的知识探索旅程。

  这本书中汇集了许多第一手的田野材料,呈现出五百年间对萨满怀抱强烈好奇和阐释意图的西方文化观察者(其身份包括教士、植物学家、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等,既有如列维-施特劳斯、布莱克-厄立克、弗朗兹-博厄斯这样的名家,也有仅是对特定文化满怀痴迷的爱好者),以自己的视角对其的近距离观察和理解。其中记录了许多至为宝贵的萨满实践个案,既有基于萨满本位的视角,也有基于自身知识文化背景对这一迷人文化现象所做的解释。

  20世纪后半期以来,萨满这一古老的知识传统重新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兴趣。除了学者对其深入研究外,诸如反文化运动、新纪元浪潮中也时时有它的影子,更不用说它为艺术和通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萨满的知识不是一种「语词的知识」。这是以基督教文明为核心的西方知识体系一开始对其加以拒斥的原因,也是二十世纪后半以来的西方反文化(其实质是民权意识的兴起及对传统西方意识形态的反叛)将其引为同道的原因。它根本上是反一神教的,但又远不止此。它拒绝的是西方文明底层核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基督教神学传统建立在一个认知基础上:我们所生活的是唯一且实在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是更高的存在的构造物,同时也是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作战的战场及人类的试炼场所。人通过经历此世的生活接受判定,并在尘世生活的终点迎来永恒的至善与幸福,或罪恶与惩罚的裁断。也就是说,这个生活过程是唯一、且不可逆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世就像一座具有道德意义的大监狱。生死即是被裁定的苦刑。这种苦刑,在基督教传统里,是人类始祖原罪的后果;在如佛教的解释里,则是心识受到蒙蔽,不能理解因果轮回的后果。生存的意义,似乎就在于从这所监狱里逃离。而道德意义是此世生活的核心,至少在神学传统中倾向于如此认为。

  因此毫不奇怪,多中心的、强调体验、并不避讳追求现世问题的解决、肯定主体性、追逐隐秘知识的传统,会受到这种世界观的鄙弃,甚至认之为邪恶。

  萨满——世界之间的穿梭者,其生命体验及使命,就是证实多个世界及对其的理解与操作是可能的。

  萨满的知识是一种体验性的、多义的、强调个体感受的知识。语词的知识是线性的,而它是非线性的,模糊及多义性是其核心。多义性代表翻译的必要与可能。它强调在场与互动,强调和生命经验之间的连接。在这里,人是不那么容易从意义体系中剥离的。人不单是载体和工具,同时还是历史和神话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这恰好是萨满传统的历史(或神话)叙事的一个特征。

  现代科学对于萨满知识的定位尝试,有点像猎巫时代处置方法的一个变形:试图将另一世界的体验归结为一些化合物在大脑中的作用。放弃了对一些行为赋予道德意义(「邪恶」)之后,他们仍试图将其贬斥为「虚假」。可以说,现代意识前所未有地努力维护「真」与「幻」之间的界限,因为它们所肇基和藉以获得特权的启蒙想象,就来自于对于「蒙昧」时代设立的「虚假」现实想象的反叛。

  基督教神学传统致力于将多个世界的想象摧毁,而建立单一的世界现实。作为其延续,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藉由对理性和科学的信仰,使自然成为纯粹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理性被认为是一束投射到想象出来的、充斥着神灵和恶魔的幢幢暗影世界之上的光,它区分开「真实」与「虚幻」,把人带到一个能充分掌握自己命运,而非屈服于「超」自然力量的新世界中。但这个光明洁净的玻璃水晶宫边缘,暗影始终存在。那些被驱逐的、与人类曾共存无数世纪之久的各种看不见的力量,以新兴宗教、反文化运动、艺术、精神疾患及药物滥用等形式,不断卷土重来。其回归其实是回应着人的呼唤:人类渴望曾拥有而被现代化剥夺的东西——那种与天地万物的一体感,不仅限于此生此世而是延展性的生命体验,多义性的对世界的理解。

  对于萨满知识的重新认识,不是发现「旧」的文化形式,而是对更具整体性的世界理解的认知。它其实是人类历史一个短期阶段中的自我迷失与回归。它体现的是全球化知识与地方性知识的拮抗:萨满在现代世界里重新受到关注及被诸如新纪元运动之类的思潮吸纳,与全球化受到反思是同步的。说到底,所谓「全球化」与「普世」知识是特定历史过程的产物,代表的是特定知识体系、社会组织、生产技术的成功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而这种成功和扩张更多地是顶部的,而非深及底层。

  以下所列事项,基于对该书中田野材料的考察和分析,及对跨文化现象的比较。人类心智及所有的文明造物,都既是镜子又是镜像。而萨满这面镜子,对以认识和追寻真理为志业的人来说,可能极具启发性:不仅对认识世界的全貌有所助益,甚或可提供有用的技术手段。除此之外其本身的高度艺术性和美感,也非常值得去加以领略。

  以鼓为马,由心成象。

  在人类心智至幽微之处,蕴含着危险,同时也包含着自由。或许这就是萨满能力的二重性叙述所要表达的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穿越时光的萨满》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