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05 16:46:56 | 移动端: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先说一些我个人的读书感受:

  我从小比较喜欢看小说,其中像西游记、金庸武侠之类的,都是先看了电视剧,再看的书本。这样一来,每次看书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容易被杂念侵扰。每看一段,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电视剧情节,不能真正从自身出发,去感受小说,去体会小说别于电视剧的乐趣。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带了有色眼镜去看世界,只能看清世界的模样,却无法识别世界本来的颜色。

  具体到红楼梦,它首先是一部小说,如果是第一次读他,应该用平常的心态,像看一部寻常的小说一样,去品读,去感受,而不是像网上一些索隐派一样,急于去牵强附会,找寻些什么。

  我认为,读红楼,首先应该回避与红楼梦相关的评论,包括脂批。接触到这些东西,会妨碍人的正常阅读。脂批的话,可以在读完红楼以后,当作一个番外篇来看。

  我读书一般比较慢,因为我觉得一目十行的读完一本书,虽然会有一种畅快感,但收获往往很却少,与其那样走马观花的多读几本书,还不如扎扎实实的把一本书读精。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虽是传说,却也不无道理。

  另外,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读,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可能是与当时的阅历和知识储备有关。

  综上所述,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值得我用心去读,并且留下笔记,到了下次再读,也可以做个比较。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作者开篇自述前言:既说梦幻,又隐真事,然观其所指,晦心全无,用意昭彰,尔后点明梦幻非幻,假语非假。如此一番运作,使文章醒目,读者惊心。似此用巧,殊为无耻~

  读罢前言,忽有些感同身受。以人度己,常怀悔憾之事,恨不能重来。每每思及,不得解脱,想到深处,只惹得面狰汗冒,言语散乱,一番折磨过后,方可平复,如此行径,实在可悲可笑。

  前言结束,该写到宝玉前生,这一段描写,真似悟空出世,难怪有人将孙猴子也误以为是女娲石。西游有讲“打破顽空需悟空”,而红楼中的这一块顽石也去红尘中历练一番,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大荒无稽之名,都是故伎,往后反复使用,很是趁手。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自比顽石,假型宝玉,颇有自怜自伤之意。这一回里多次出现此类言语,比如什么枉入、无材、蠢物、冤孽,总之不吝损毁之词,尽数往这顽石身上怼。若不是有极大的凄苦,又何必如此贬责自己。唉,也是,虽言枉入何甘入,道是无材凭有才?

  这一段作者再用一笔,交代两节情由。这两节也分明暗:前一节解释自己一不入年纪,二无涉朝廷,至此明面上已交代完毕,看来无非又是欲擒故纵之法。后一节属于暗指,言及风月笔墨,似乎颇有微词,极尽鄙视。

  说起风月笔墨,便不由得让人想起《金瓶梅》,其时《金瓶梅》位列四大奇书之首,很受冯梦龙抬举。

  记得当年第一次读完此段,我读者心中大大的不以为然。古人慧笔,纵是风月笔法,亦妙趣横生,不失美感。作者得出如此结论,一来言有所指,受了当朝局限。二来心有所向,凭了个人好恶。不过这次再读,觉得这又是作者再次自毁罢了~

  可惜,当今社会看似开放,实则更加严苛,倒不如古时人的禁书好生存。叹只叹:古来风月成名著,如今缘何无奇书?

  说起四大奇书,顺便提提我对四大名著的喜爱程度:我最喜欢读西游,其次是红楼,三国文笔一般,贵在史诗感强,而水浒不知道为什么,人物刻画虽然生动,于我却总没有代入感,最不喜欢。

  回归红楼正题,这会儿到了红楼梦的书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绝句朗朗上口,直指人心,真是精彩!

  继而写到绛珠还泪,神瑛侍者下凡,引出一干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真是和蠢物相得益彰啊。作者真是自毁不厌,毁人不倦啊!

  此时强调“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个在三言里见过,怪不得这一回读着读着,便有一股浓浓的三言风扑面而来,看来曹雪芹没少受冯梦龙影响。文中的僧道二人,也是三言中经常出现的类型,这种高人真是好书引,在这一回里一路穿针引线,令读者游荡于梦境现实之间,徘徊于三生往事之内,妙!

  接下来贾雨村出场:

  “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果然成见害人,小时候上语文课学过葫芦僧判葫芦案,印象里贾雨村应该是个尖嘴猴腮两撇鲶鱼须的小人。今天看来,这贾雨村还是个长相很出众的年轻书生,惯性思维不可取啊!

  接下来的几首诗,斗胆评价一下:

  1、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五律很应景,而且有画面感,虽然有点流俗,可也算是不错的情诗了。

  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至于这副联,如不代入看的话,是个合掌之作。如代入整书来看的话,估计也是有意而为之,玉、钗对仗应是双关之语。

  3、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七绝不甚佳,读着有点乾隆的意思。

  4、至于有名的《好了歌》,

  一股浓浓的十三亲既视感,属于普通的劝世歌。说实话很俗,没见得高明到哪儿去,微信朋友圈到处能见到这种东西,可能在当时来说还算是有档次的东西?

  对了,西游里也有一首类似的劝世诗,比这个好一些,贴出来一起瞧瞧: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贪得无厌紧忙碌,忘了阎君把命钩。舍死忘生图富贵,哪有一个肯回头。

  5、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同样是写世事惨淡,人心炎凉,这首解的感觉就好多了,果然疯道人是疯道人,老书生是老书生,也算是合情合理!老书生随后还有些自我发挥,瞬间高大上了些(可能会引起某些人无限联想)。

  总的来说,这后半回虽有些无巧不成书,却也符合世事。人生无常,运势这东西就是这样,高时便风生水起,低时便每况愈下。

  另外,这甄士隐也真舍得,一时感悟就随道士出家了,如此抛妻弃家,真是拿得起放得下。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件事来,佛家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不理解,说有人修一辈子行做一辈子善事都成不了佛,怎么讲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这多不公平呢!其实由我切身体验,坚持固然很难,但放下更是难上加难。我心中便有很多杂念,时常涌起心头,想尽各种办法,根本的放不下,可能是我人情太足,佛性不够,估计这辈子都放不下了。

  就小说家而言,开篇往往是最用心之处,而红楼的前五回都十分用心。当然这一回是最合口味,真乃神仙文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红楼梦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