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摆渡人_读后感

摆渡人_读后感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09 15:47:11 | 移动端:摆渡人_读后感

摆渡人_读后感

  这个周末有一本书读到最后我热泪盈眶,那一刻看到作者的鸣谢,我觉得我特别感谢克莱尔麦克福尔女士能将这样一部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至少让我有机会品读,心灵深深的受到震撼。

  故事梗概

  一个十五岁的没有安全感的单亲女孩迪伦,从小跟着母亲生活,与母亲无话可说又从不敢不遵守母亲的要求,在学校唯一的朋友也转学了,她受到学生的奚落和嘲笑,但就在那个叛逆的年纪和孤独的环境中,她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去见见十多年未谋面的父亲。在去看父亲的列车上,她不幸遭遇车祸,成为了整个车上唯一一个没有幸存下来的人。她遇到了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引导迪伦经过充满艰难险阻的荒原,在荒原与恶魔的搏斗中,崔斯坦冷漠的心渐渐被迪伦的善良和勇敢所感动,他们也渐渐的产生了爱情,也就是爱情的力量,让迪伦在崔斯坦的引导下走到天堂,就在那个边界,迪伦与崔斯坦不得不分开,没有崔斯坦的天堂不是迪伦的家。迪伦带着痛苦和对崔斯坦的思念,重返荒原,在充满恶魔的荒原上,没有摆渡人保护的迪伦,凭着心里对崔斯坦的思念和爱,坚强的存活下来,终于在安全屋再一次见到他心心念念的爱人。她因为爱萌生了大胆的想法,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他们要一起打破原有的规则,逆行穿越回到人类社会。崔斯坦对于迪伦这个想法一致存有疑虑,但是在迪伦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们终于一起回到了人类社会。斯坦拥有了他憧憬向往的有血有肉的人类生活,迪伦也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就这样小说的故事完结了,但是留给我深深的思考……

  1.迪伦的家庭:单亲家庭的迪伦一直跟着母亲生活,而母亲对于迪伦的态度,让迪伦特别反感但又不愿意让妈妈伤心,就这样一个矛盾的怪圈,让迪伦一直处于被压抑又没有安全感的状态。直到最后她冲破自我决定去见见多年没见的父亲时,她还是怕母亲生气,但是现实的孤独和压抑让她透不过气了,她决定了突破。迪伦的经历,让我觉得长期自我意识被压迫的一种状态,来自自己最亲的人,这个影响会伴随一辈子。当我读到迪伦去见父亲时,决定要不要带她的泰迪熊,那个婴儿时期就一直陪她身边,让她感觉到安全和舒适。我突然觉得,如果安全感不足的人,总是心里上寻找一种依赖,而这种寻找依赖,并需要依赖的过程将伴随她一辈子。她的泰迪熊,到最后崔斯坦,再到最后她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在爱的驱动下勇敢的突破自我,发现了人最大的依赖是心底对于某种信念的坚持,以及爱的法则,那才是一切克服外界阻碍的原动力。但是兜兜转转,迪伦经历了各种考验与内心的挑战,最后成就了那个坚强勇敢的女孩。

  2.一个少年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年纪的增大,而是见识和磨练的积累。崔斯坦可以勇敢冷静的处理在荒原上遇到的一切,是因为崔斯坦摆渡了成千上万个灵魂穿越这片荒原,可以说整片荒原的环境规则已经烂熟于心,每一次的摆渡都会有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信念,不同的外界坏境,但是基本的关键之处还是一致的,那些点有安全屋,哪些点有沟壑有恶魔出没,哪些地方是最危险的地方,哪些点是可以相对安全的。但是后来他们打破原则,沿着摆渡人逆向的方向行走的时候,崔斯坦可以凭借他的经验让他们在荒原上幸存,但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依旧让他感到恐惧。人总是对自己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但是打破这些恐惧的信念一直在,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打破崔斯坦恐惧的信念就是迪伦和爱情的力量,很多时候有些事,看似没有希望,但是绝地逢生靠的也是信念和爱的力量。

  3.关于爱情:对于迪伦和崔斯坦的爱情,本书的描写中展现了一种世人最求的最高境界的爱。灵魂生死被拷问的状态下的爱情,两种最高境界的爱,一种是为爱而死,一种是为爱而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但是在爱情面前,生与死都不足为惜。当崔斯坦将自己的身躯被恶魔撕扯保护迪伦,当迪伦可以放弃天堂再一次不顾魂飞烟灭重返荒原,当崔斯坦愿意与迪伦冒着风险返回人间,生与死在爱情面前变的不再重要,生命有生死,灵魂有生死,而爱却是永恒的。所以人们用有限的生命和灵魂捍卫着永恒的爱,而本书中的爱就像一个小火苗,最后成为世间所有能量的源泉。

  而迪伦的没有安全感在书中爱情当中描写的淋漓尽致,她不能确认崔斯坦对自己的爱,不断的等待崔斯坦的反应,爱情中就是这样卑微,那蠢蠢欲动的心,一会被推向空中,一会又被推入谷底。崔斯坦同样受着折磨,压制心底深处的爱,不敢表达。为保迪伦灵魂和感情不受伤,自己不断的在矛盾中挣扎。

  4.尊重每一个灵魂的不同:现实的无奈让每一个人渐渐的磨平了棱角,变成了当初自己讨厌的人,而人性的贪婪,自私和邪恶,在崔斯坦的眼里看的淋漓尽致,但是崔斯坦尊重每一个灵魂的不同,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与过错。现实不是完全公平的,可怜的小男孩,崔斯坦最后摆渡的女人,他们都是现实中的弱者,但是荒原中也成为了牺牲品,然而面对这些不幸的人,迪伦和崔斯坦都带着惋惜和深深的谴责,而将这种惋惜和谴责化成了另一种力量,那就是心底的对于善的追求,渡己,渡人。

  5.荒原与天堂:书中的荒原是人死之后灵魂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然后达到天堂-心底里最想去的地方。荒原是一个经历,荒原的天气是灵魂的映射,包括荒原的安全屋。迪伦内心深处的安全感映射一直体现在安全屋上,破败的样子,但是因为崔斯坦的感情,一次又一次的安全屋变的越来越坚固了,是迪伦内心的安全感越来越强了,整过穿越荒原的经历是迪伦一个心里的成长历程,艰难险阻,生离死别。迪伦的天堂还是荒原的样子,因为迪伦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荒原,尽管在那里有恶魔有艰难险阻,但在那里她感觉到了爱和家的温暖。物质环境好坏与否在一个人的心底本来的位置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地方要有温暖要有爱。

  5. 摆渡人:摆渡人在书中是崔斯坦,他是灵魂的摆渡人,而实际上摆渡与被摆渡都是相互的,崔斯坦在荒原中的职责是摆渡迪伦,而在摆渡迪伦的过程是自己也同样被摆渡,他原本已经冷漠的心,受到迪伦的感化,让他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同时他也再一次在心底升腾起自己到底是谁的质问和对人的憧憬。当迪伦重返荒原,她成为摆渡人引导着崔斯坦回到人间。读完本书,我个人觉得崔斯坦就是没有安全感的迪伦心底假象的一个人,就像书皮的那句“如果我真的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在自己不温暖缺乏爱的环境中,一种自我心底自我治愈的方式。现实中我们一直不断找寻自己的摆渡人,摆渡人无处不在,但是真正能摆渡自己的还是自己本身。一个人心底的伤,只有自己最清楚,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么,追求什么,当夜幕降临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最怕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那也许就是你最需要摆渡的地方。

  6.本书有心理和哲学方面问题引人思考,似乎像一个教会人们如何找到自愈自己的一本良方,同时用不断提醒着人们,本来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忙碌的生活只能让你忙碌的忘了自己是谁,而彻夜不需要睡眠的灵魂也许可以告诉你,你自己是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摆渡人_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