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10 20:54:18 | 移动端:《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平时喜欢调皮捣蛋成绩也不咋的学生,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却常常头也不抬的坐在位子上,似乎安安静静的在听老师讲课或是在看课本。当你走下讲台靠近他的身边的时候,他们却又神经兮兮的抬起头,瞅着你从他的身边走过。有一次,因为看的太专注,当我走近这位学生身边时,发现他目不转睛看着的原来是课本下的一本小说。后来我才恍然大悟,这些貌似在听课的学生,他们的课本底下大多藏着掖着另外一本书,一有机会就偷偷摸摸的拿出来看。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桌肚里都放着《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我心里想:也真是难为了他们,基础差;成绩不好;对学习没兴趣,能安心的看一本好书也算是有点收获了。其实,对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我还没看过。

  大约是两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篇报道,讲述的是这本书当年发表后,在美国青少年中产生的强烈影响。这本书被一个名叫施咸荣人翻译成中文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推介给了中国青少年。当时也在中国青少年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而且至今热度不减。更有甚者在网络上大力推荐。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大卫·塞林格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只有十六万子。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

  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该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一头,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曾是学校击剑队队长,3次被学校开除。

  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他丝毫不感到难受。在和同房间的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回到纽约城,但他不敢贸然回家。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装的男人,有相互喷水、喷酒的男女,他们寻欢作乐,忸怩作态,使霍尔顿感到恹羡、惊讶、恶心。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他一看到妓女又紧张害怕,给了妓女五块钱打发她走了,可妓女要十块钱。后来妓女找毛里斯来找事,毛里斯把霍尔顿打了一顿,拿走了他们要的另外五块钱。

  第二天是星期天,霍尔顿上街游荡,遇见两个修女,捐了10块钱。后来他和女友萨丽去看了场戏,又去溜冰。看到萨丽那假情假义的样子,霍尔顿很不痛快,两人吵了一场,分了手。接着霍尔顿独自去看了场电影,又到酒吧里和一个老同学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他走进厕所,把头伸进盥洗盆里用冷水浸了一阵,才清醒过来。可是走出酒吧后,被冷风一吹,他的头发都结了冰。他想到自己也许会因此患肺炎死去,永远见不着妹妹菲苾了,决定冒险回家和她诀别。

  霍尔顿偷偷回到家里,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菲苾,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守望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

  后来父母回来了,霍尔顿吓得躲进壁橱。等父母去卧室,他急忙溜出家门,到一个他尊敬的老师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发觉这个老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于是只好偷偷逃出来,到车站候车室过夜。

  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装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便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苾终于来了,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

  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带她去动物园和公园玩了一阵。菲苾骑上旋转木马,高兴起来。这时下起了大雨,霍尔顿淋着雨坐在长椅上,看菲苾一圈圈转个不停,心里快乐极了,霍尔顿决定不出走了。

  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出院后将被送到哪所学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学习?霍尔顿对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这本书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美国经过二站的洗礼,资本主义正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利益至上的商业化腐蚀着人类的灵魂,自私、冷漠、虚伪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而主人公霍尔顿面对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现实,内心充满焦虑和彷徨。他想反抗,可又力不从心,他想逃避,可又难舍充满善良纯真的妹妹和他始终念念不忘的另一个女友“琴”。

  这本书是八十年代引进中国的。当时中国正直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时至今日,经过四十多年的资本扩张,商业化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也日益显现。因而,本书在中国大中学生中广泛传播也适逢其时。说的直白一点:本书中的内容正迎合了当今社会一部分胸无大志内心空虚的青少年的精神需求。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本书虽然采用意识流的形式写成的,但是霍尔顿三天的人生经历,充满着暴力、色情、嗜烟、酗酒等,这些无疑对于读者产生示范引领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未成年的初中生。至于作品中所倡导的“守望纯真、善良”等主题,也不是一般读者能从故事情节中感受得出来的。况且,广大的中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真善美,假丑恶”这些思想道德意识,还不具备明晰的分辨力呢!

  我强烈呼吁:广大的中小学生不要读这本书,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更不要向学生推荐这本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