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_读书笔记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_读书笔记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11 15:12:39 | 移动端: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_读书笔记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好教师?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的教师,都会遇到自己喜欢的教师,而最大的幸运就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一位自己喜欢的好教师。那么,一名好教师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人说,好教师应当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有的人说,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就是课教得好,喜欢上他的课。有的人说,好教师是能够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人。有的人说,好教师应该具备博大胸怀、真心对待学生的教师。有的人说,好老师应该是课堂上严肃认真,而课后像好朋友一样的存在——“亦师亦友”的教师。有的人说,好教师应该读懂每个学生的心理,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学习或生活问题的教师……这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显然,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好教师的模样。

  那么,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子呢?他认为: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此,他认为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四个方面:“第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第二,精通所教科目,并热爱这门科学;第三,精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第四,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看来,作为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心目中也有自己的好教师“模板”。

  相比较而言,作为普通大众眼中好教师的“模板”,往往只是好教师的某一个“突出”方面,而事实上好教师的标准远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应该多维度的、复合型的。那么,我们结合教育实际,追寻着苏霍姆林斯基眼中好教师的“模板”,探讨一名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素养吧?

  1.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到要“突出德育实效”,具体如下:“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由此可见,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教育非常有必要。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呢?

  好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组织者。

  我们认为,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教书者,而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组织者。这是一名好教师的重要体现。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课——是点燃求知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种。”他同时指出:“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成为孩子们在其中度过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间道德关系的那些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情况下,才会是一个教育者。”“不要让儿童的思想和心灵接触到不正义的事情时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迈向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的一个台阶。”

  好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引领者。

  对于学生而言,一名好教师对其积极向上、忠诚爱国具有强大的“赞叹和吸引力”,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引领者。这是一名好教师的教育价值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这些天才的素质,只有在每一个学生遇到教师有这样的‘活命水’来浇灌的时候,才能蓬勃生长,否则就会干枯和衰败。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对祖国的忠诚要靠真正的为祖国服务来培养。”

  好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示范者。

  我们认为,推动学生追求高尚美德的力量,是教师的言行一致,是教师的表率作用,因此好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示范者。这是道德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说:“教师的威信通过言行一致确立起来,才能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总之,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好教师是其组织者、引领者和示范者,这对其一生的品德素养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好教师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评价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教育:“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

  2.胸怀爱心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教师对孩子的爱,是永远流淌在自己生命的血液之中,永不枯竭。正是有了爱,才会让我们教师的思维更加敏锐;正是有了爱,才会让我们教师能够随时捕捉最佳的教育契机;正是有了爱,才会让我们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了激情与渴望。因此,胸怀爱心、充满大爱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热爱儿童,不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就谈不上教育。”“对待有问题的孩子更要倾注全身心的爱。”

  爱孩子,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爱孩子,就要学会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与孩子们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满足孩子的实际诉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在与孩子们平时的交往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同时也让孩子们找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说:“如果有人没有这种精神需要,长期培养不出与孩子交往的感情。那就最好不要选择教师职业。”

  爱孩子,要体现在对孩子的信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始于对孩子的关心和信任。因为有了信任,孩子有了委屈才会总是像朋友一样与你倾诉;因为有了信任,孩子有了困难才会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向你援助;因为有了信任,孩子才会把你的每一句话视为“金科玉律”并牢记在心上;因为有了信任,孩子才会更加努力学习,随时“报答”教师的殷切期望。也正是因为有了师生之间的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了解,才会彼此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孩子,体现在对孩子的关心与信任上。关心孩子,首先要使孩子在心灵里建立起道德的纯洁和美,使它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其次在于善于引导好孩子的脑力劳动,使他学会很好的掌握知识,并培养孩子有求知的欲望。”

  爱孩子,要体现在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心理世界和成人的心理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因此在孩子的心理世界里,我们教师是一个完全的陌生者。那么,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了解孩子,多听听孩子内心世界的那个声音和呼唤。

  在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教育生活中,多“了解孩子”是他实现教育理想、丰富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他认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灵,不了解儿童的特点和他周围世界的特点,侈谈关心就是一句空话;不了解孩子的心灵,就谈不到教育素养,更谈不上对学校的科学领导。不了解儿童,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没有真正的教师和教师集体。”

  3.“为未来而工作”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我们认为,教师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负责,而且还要为孩子们的一生快乐和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的职业使命就是“为未来而工作”,为孩子们的个人生活、公民生活和职业生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显然,“为未来而工作”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到之处是,为了未来而工作。”他常常这样说:“教师是最人道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人打交道的。每个人从儿童时期开始,知识领域的开拓,文明习惯的养成,以至个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教师都起着主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即教师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传道者和解惑者,而且更是孩子们未来发展的“雕塑家”,把孩子们塑造成未来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他说:“你不仅仅是活的知识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你们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雕塑家的特殊的雕塑家。教育人,造就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急切需要渴望成长的声音在呼唤,而能够加以引导和推动的那个人,就是我们的好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想要比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知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成了推动他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个主要刺激因素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知识的明灯,因而也成为教育者。”

  当然,“为未来而工作”,不是每一名教师都能够做到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好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德才。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教育的艺术和水平在于,要善于通过受教育者的形象看到自己,通过我们从小培养起来的有思想、有感觉、有体验的人看到自己……”

  总之,“为未来而工作”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好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信念只有用信念去确立,志向只能因志向而产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断言说:“儿童的心变成什么样子,变成鲜花还是枯树皮,取决于教师……教师的个性、思想财富和对生活真理的信念,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决定着青年人的道德面貌、行为举动和善恶态度。”

  4.掌握渊博知识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知识渊博,经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知识渊博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誉。那么,就教师而言,掌握了渊博的知识,一定会是学生欢迎的教师,一定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占据很高的威望,一定会吸引孩子们积极学习和健康向上。因此,掌握渊博知识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有不断发展、深化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

  不难看出,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教师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质,才能促进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要有一桶水”“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如同字母表对于已掌握修辞奥妙的人一样……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显然,教师只是局限于教科书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说:“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教科书,而不打开孩子的科学视野,不指出尚未被研究的领域和有待孩子们用好奇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探索的各种奥秘,那么,孩子们只会厌恶天天去消化一种知识的‘份饭’,失去任何求知欲。这样会扼杀孩子的智力素质和才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内容呈现“几何式”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了解和钻研本学科领域内最复杂的“前沿学科问题”,才能逐步适应学生对知识增长的诉求。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

  那么,教师渊博的知识来自于哪里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掷地有声地回答:“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阅读,为此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他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是一个有500多个学生和35个教师的农村学校。学校图书馆藏书1.8万册,教师们的私人藏书4.9万册,另外每个教师都订有几种杂志。其中,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女儿的藏书共有1.95万册。

  5.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一名教师的基本教育素养时,其核心观点就是要“了解儿童”。他认为,要教育儿童,就必须了解儿童;要了解儿童,就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为此,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阐明了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如果说教育学是制造复杂装置的工厂,那么心理学就是这座工厂里的最复杂的机具。如没有机具,或者机具不精,工厂就等于是空的。”

  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育素养,也是一名好教师的具体体现。他还强调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一个好教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我们每一位教师(包括校长和教导主任)都在经常地、用心地写儿童的‘教育鉴定’,这种‘教育鉴定’要求弄清楚儿童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儿童的欢乐和忧愁,而这种‘教育鉴定’所依据的基础就是心理学的分析、观察和研究……我们也随时随地会碰到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问题。在学校生活的这个领域里,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缺乏心理学知识,简直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还一再启发我们:“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由此可见,教师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6.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我们知道,教育要讲究艺术,而教学要讲究个性。教学个性,就是教学特色。教学特色化,是一名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特色化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品格形成。因此,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

  然而,我们发现,近年来中小学校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却越来越少了,当然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教师的教学缺乏特色,那么也就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能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事实上,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既是对课堂艺术品位的呈现,也是对教师本人教育价值的认可,这是目前我们中小学教师课堂所欠缺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语和理解力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学校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好奇的、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精神的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爱上自己的课堂,那么就需要我们能够真正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课堂来。也只有特色的课堂,才能“进行生动地创造”,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好奇的、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精神的人。”

  我们呼唤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师,我们希望更多的特色好教师涌现出来。这既是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需要。

  结 束 语

  本文中我们只是结合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来探讨好教师应具备的一些教育素养,仅做参考。当然,好教师还可能具备其它的一些教育素养,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但我们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之所以历久弥新,奉为经典,是因为他阐明了一名好教师应具备的核心教育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好教师还会增添一些新的教育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相信,一名好教师应具备的核心教育素养,即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胸怀爱心、“为未来而工作”、拥有渊博知识、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具有教学特色等等是不会改变的,只是在新的时代,我们会赋予它新的发展理念或教育意义,这也是一名好教师的“根和魂”所在。

  其实,好教师就在我们身边,这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说,你眼中的教师都是灰色的或暗淡的,那么只能说明你对教师的认知是有偏见的,这就需要提高你的认知水平或调整你的认知视角。无论是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或社会,我们都要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审视我们的教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好教师还是绝大多数的。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好教师会越来越多,好教师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这个社会也会因好教师的存在而变得更加靓丽多彩。

  最后,我们还是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教师是受人民委托,每天都有可能接触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心灵、智慧、思想和感情的人。在教师的面前,一边是人类经过几个世纪创造和付出千辛万苦而得来的精神财富;另一边是人民的财富、未来和希望——年轻一代。教师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_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