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读书札记_傅雷家庭教育的审读

读书札记_傅雷家庭教育的审读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11 15:35:21 | 移动端:读书札记_傅雷家庭教育的审读

读书札记_傅雷家庭教育的审读

  有朋友说,傅雷的信写得那么温和,可现实生活中的傅雷脾气暴躁,现实与文字相差较大,不大喜欢这种父亲之风。

  为什么人们对《傅雷家书》那么喜欢?为什么傅聪还能接纳父亲家长式的指导与要求?

  我们从家书里可以看到傅雷是怎样一个人?

  我认为,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与一个伟大的人生导师合在一起的时候,伟大的人生导师的光芒自然更明亮。傅雷教育傅雷,用现在的话来说,全是正能量。以正面疏导为主,拥有大局观,胸怀远大。他教育傅聪“所要避免的乃是因为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做游戏人生的态度。最伤人的乃是由激情出发的苦闷与矛盾,例如热衷名利而得不到名利的人,怀着野心而明明不能实现的人,经常忌妒别人、仇恨别人的人,那一类苦闷便是于己于人都有大害的。”傅雷对儿子的要求、指导,可以直接指出最丑的人性和最美的人性,定位较高,这是脱离世俗生活的精神建设,其可贵之处就在这儿。

  学者的特点是用学术的原则、精神来规范生活,也就是把生活学术化,这是傅雷家书的最大特点。他要求傅聪做各种生活计划,如何高效率地完成一项学习,如何提升学习境界,生活与学习完全一体化。比如,他要求傅聪面对各种评论,最好“在心情非常冷静的时候,多听自己家里的录音,听的时候要尽量客观,当作别人的演奏一样对待。”只有真正追求 艺术本质的人才有这样的眼光,才肯下这样的功夫,对于傅聪来说,这是难得的学术指导。同时,傅雷自己是一个常反省自己的人,“我自己常常发觉译的东西过了几个月就不满意;往往当时感到得意的段落,隔一些时候就平淡的很,甚至于糟糕的很。当然,也有很多情形,人家对我的批评与我自己的批评并不对头:人家指出的,我不认为是毛病;自己认为毛病的,人家却并未指出。想来你也有同样的经验。……”如何提升艺术修养,如何正视批评,傅雷有自己深刻的体验与认识,把这些体验与认识传授给儿子,这是多么宝贵的学术指导和人生智慧呢!

  另外,很让人敬佩的是,傅雷是翻译家,翻译了那么多西方文学作品,照道理,他应该是一个被西化的人,可是,从家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对东方文明儒道释文化特别钟情的人,他对东方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立足点从未变化,对中国文化抱着一种仰慕与崇敬的心情。这是非常难得的。五四以来,很多文学家,包括鲁迅,为了反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文化,几乎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比如为了推广拼音文字,甚至要完全抛弃汉字。傅雷,并不是这样,他用东方哲学转化了西方文化观。“我知道东方、西方之间的鸿沟,只有豪杰之上,领悟颖异,感觉敏锐而深刻的极少数人方能体会。换句话说,东方人要理解西方人及其文化和西方人要理解东方人及其文化同样不易。即使理解了,实际生活中也未必真能接受。这是近代人的苦闷:既不能闭关自守,东方与西方各管各的生活,各管各的思想,又不能避免两种精神、两种精神、两种文化、两种哲学的冲突和矛盾。当然,除了冲突与矛盾,两种文化也彼此吸引,相互之间有特殊的魅力使人神往。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要是能与西方的活力、热情、大无畏的精神融合起来,人类可能看到另一种新文化出现。”在傅雷深刻认识的的引导下,傅聪就是走在这种融合之路上的艺术家。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也未能真正认识到如此高的程度,东西方文化在撕扯中,一方总是败给另一方,前些年对洋节的崇拜过头,现在又要矫枉过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幼稚的社会病,其实,傅雷早做了断言。

  父子之爱,大概不可能让一个学术家的父亲象隔壁大妈一样宝贝心肝地疼爱儿子,他们的疼爱是在骨子里的,是用一种自我行为来实现爱的,这对于生活中的人们来说,体会这种爱是有难度的,因为,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是现实的的亲昵。傅雷为了让傅聪打实东方文化的根基,给寄拓片、书籍,不断指导。同时,他可以花几星期的时间手抄六万余字的《论希腊雕塑》,当角礼物送给儿子。这种爱与母亲花费一年半截给孩子织毛衣一样又有区别,织毛衣是爱,但那是生活化的,是肌肤之爱,而手抄文稿,特别送于孩子,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这种爱远远高于一件毛衣的价值。这种爱是一般父母难以拥有的。傅雷的价值大概也便在此。

  因此,脾气与真爱,有时冲突,有时相融,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可以理解而接纳的。

  当然,不可否认,傅雷始终把自己置于导师的位置上,对儿子作各种指导与说教,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让人觉得厌烦,比如,傅聪要结婚了,未计划买录音机,傅雷则明确指出,少买两条地毯也要买录音机。真的是细枝末节,一一过问。

  如果傅雷面对《美丽人生》中那种境况,傅雷肯定不会以与儿子玩一场游戏的方式来保护儿子幼小的心灵,他不具备与孩子一起游戏的精神,他只会教导,他只会用真诚的爱来要求与指教。现在再读这本家书,我们会反思些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的说教无力,即使孩子不厌烦?因为,我们的说教缺乏内涵,缺乏高度,缺乏现身说法的能力。我们所能拥有的爱,不过是母鸡之爱,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能做一个与孩子“成兄弟”的朋友当然很好,但也还不能止于此,还应该能给孩子做人生导师、学术教授,这正是傅雷教给我们的。

  当我们根本不具备指导孩子的能力与修养的时候,我们只能说:我应该向傅雷学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札记_傅雷家庭教育的审读》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