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读书笔记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读书笔记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13 15:19:06 | 移动端:《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读书笔记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读书笔记

  最近抽空开始看这本书,读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希冀看完就可以轻松掌握培养孩子优秀人格的能力,而是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人格形成的原因和要素,虽然人无完人,每个人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相处的人,经历的变故都不一样,如果能多了解一点也许可以让自己和孩子多规避一些错误教育的坑,和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

  心理学的书概念多,释义性文字多,读起来很涩,加上是译本,有些段落反复看好几遍才能明白大致意思,于是准备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和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全书十三章,有概念也有案例,穿插的案例能让概念更好的理解;整本书的读书后感放到读完再写,今天开始,读一次写一篇,读完再写整本书的理解。

  书中提出:

  教育就是对自己的认识以及用自身的理性来指导自己,这在心理学的视角上而言, 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其实都是一样的。

  成人和儿童的区别是,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教育就相对更重要。话句话说就是成年人自己教育自己,儿童需要成年人帮忙指导,但是如果成年人都没办法正确的教育自己,那就可能把儿童带偏了。

  第一章说的人格统一性,大概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行为背后是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组成的,而且随着年龄一直发生变化;所以不能对一个人的人格评价不能过早的定论,也不能单拎某个行为方式找原因。

  在我们成长中经常有一个教育误区,就是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差强人意的性格或者优秀的品质,就会对其贴上标签,或者简单粗暴的归咎于一两个原因;比如有的孩子爱哭或者情绪低落的比较频繁,大家就给他贴上“爱哭鬼”“小气鬼”这样的标签,却不加以探索背后形成的原因并有效的纠正,这样的标签就给孩子的人格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也或者有的小孩从小唱歌跳舞好,正好父母有一个是音乐老师,我们就会说这是基因好等,却忽视了孩子在艺术上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因为从小环境和家长行为习惯影响使然,倘若不做正确引导,导致儿童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的一些特长是基因使然,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无法正确的认识问题。

  人格的形成是一系列环境、生活状态、身边的人等共同影响使然,所以必然不可能客观的看待现实事实,当儿童早期犯了错、碰到了挫折、遭遇了失败,ta是如何看待现实的,家长就要严谨仔细的加以观察,分析其认知上是否有偏颇,并加以纠正; 而这也要求家长更理智更细心,有更健康的人格认知。

  个体人格的形成是由人的抗争、 对目的的追求, 或找到自己的目标所采取 的行动导致的,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个前提非常重要, 它与心理学事实相关———人的自卑感。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 内心里都是存在自卑感的, 它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诱使他们想要去改善自己的处境, 从而让自卑感被排除出去。当个体所处 的境遇得到了改善, 自卑感也就会相应减轻。对于这个现象, 从心理学 上讲就是“心理补偿”。

  这种心理补偿机制有的好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当自卑感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会用其它方式来心理补偿。

  我是这么理解上面这段意思的,就是孩子有轻微自卑的时候,会想办法用自己的力量改善周边环境,提高自己的能力来获得优越感 成就感;这也是很多某些家庭状况比较糟糕的家庭的孩子成年之后在某些事业上特别优秀,而在某些性格上又反差巨大的原因。

  如果说孩子的自卑感非常严重,比如有强烈的生理缺陷或者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孩子可能会心生嫉妒心、诅咒别人期望他人倒霉等等心理,来排解自己的自卑达到心理补偿。

  书中举例有三类儿童表现出心理补偿特别明显

  其一, 身体器官先天性虚弱或存在缺陷的孩子;

  其二, 被 父母严厉管教而从未获得过亲子之爱的孩子;

  其三, 从小 娇生惯养, 被 过分宠溺的孩子。

  我是这么理解的,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引导正确的人格,所以只要这个心理补偿被及早的发现并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利的。所以平时及时发现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自卑,然后是否已经开始有心理补偿出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比如从小缺爱的儿童会在成长过程中过于相信别人,容易被心怀叵测的人通过假关怀利用;

  又比如从小缺乏安全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过于不信任他人,对别人的意图会过度揣测,以平衡自己的安全感,给自己的社交带来重重麻烦。

  等等

  书中的观点就是,由自卑感或者追求优越感引起的雄心是对儿童成长不利且危险的。

  我的理解是,有些儿童小时候被用一种错误的激励而努力,比如这样一种场景:儿子啊,你大伯瞧不起我们家,你可要好好读书,要比他儿子强! 一种利用自卑感激发的雄心会不断刺激孩子,让孩子变得敏感且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唯恐旁人会伤害和看不起自己。

  还有一种特别常见的场景,家里有几个孩子,老大姐姐或者哥哥比较优秀,老二因为老大被人注目而感到自己被人瞧不起心生自卑,为此很受屈辱,在ta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任凭这种自卑感引发的心理补偿扩张,她会逐渐生出其他不良的心理心态,她/他可能看不上比他/她年龄大的同性,总想贬损对方,他可能会在某一方面特别固执坚信自己坚持就能成功,也可能会特别渴望别人的认可,他可能会不信任亲人反而信任认识不久的外人等等。

  总之要时刻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引发的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尽早的发现问题并且干预。

  那如何避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造成的自我主义?

  答案是增强孩子的社会感情和集体感情!

  个体心理学在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上的原则是:不论作为父母,还是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让孩子与更多的人建立期亲密关系,而不是只和一个人联系得太过紧密,越早独立自主,越早学会融入除了家长以外的其他集体的孩子就越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就比如,入学入幼儿园的表现就能反应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