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读书笔记|浅说《子夜》

读书笔记|浅说《子夜》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14 17:26:33 | 移动端:读书笔记|浅说《子夜》

读书笔记|浅说《子夜》

  一直以来茅盾的《子夜》都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始终占据主流。茅盾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为读者们淋漓尽致地展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状况,并在此过程中描摹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都市生活,引起了我的深思。

  全书通过对人物心理细致地描绘和对民国时期都市风貌和商场的映照,刻画了三十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家这一集体的群相。书中的吴荪甫就像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战士,战斗在民族工业的第一线,与赵伯韬在商战中勾心斗角;使尽浑身解数平息罢工;吞并其他小厂来扩大自己工厂的规模。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半殖半封的社会背景等从根本上扼杀了民族工业发展成熟的机会,虽其试图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却只能以失败告终,这是吴荪甫创业发展的失败,更是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失败和悲哀。但吴荪甫却也并非是绝对的“悲情英雄”,他的故事也并非是传统的英雄史诗,他从来都是站在资本角度行事,是一个血腥的剥削者——克扣工人工资,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吴荪甫人性恶劣和冷酷无情的一面可见一斑。因此,对吴荪甫形象的评价一直都是毁誉参半的。但无论怎样,吴荪甫也算是有魄力、有手段,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

  在我看来,吴荪甫这一人物在塑造上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衬托使之更加生动形象,如杜竹斋的优柔寡断,谨小慎微,衬托出了吴荪甫的果断和魄力;唐云山对经营管理的无能和外行,衬托出了吴荪甫的手腕和才干,就连他的妻子和兄弟等人的性格,也分别衬托出了吴荪甫的冷酷和专横。这种艺术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吴荪甫心狠手辣,为转嫁经济危机,他拼命压迫,剥削工人,就连他的妻子也说:“你这人真毒”。而他又有虚弱颓废的一面,如冷静与暴躁的性格,文中写到一些企业家在议论组织自己的金融公司时,对吴荪甫有这样的描写:“吴荪甫不先发表意见,听任唐云山在那里夸夸其谈,眼前这几位实业家的资力和才干,吴荪甫是一目了然,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吴荪甫从不妄自菲薄。有他自己加进去,那情形就自然不同了,他有手段把中材调弄成上驷之才,就不知道眼前这几个人把他当首领拥戴起来,这么着在那里商量的吴荪甫就运动起他尖利的眼光观察各人的神色……”这里体现出了他顽强与脆弱的性格。当他被手无寸铁的女工包围时,文中这样写到:吓得“噗噗的心跳”,直到回到家不久,脸色还是有时铁青,有时红,有时白,这体现了他对于求实与迷信的性格。茅盾所刻画的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脸谱化似的人物,人性是复杂的,在那样一种畸形的时代当中,人性更加多面化,也正是这样多面,甚至带有极大矛盾冲突的性格才构成了吴荪甫这样一个经典文学形象本身,尽管吴荪甫十分有经商头脑,但是他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他的自主权早从国家主权层面就已经被剥夺,帝国主义经济侵凌的巨手死死地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本就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不能不过一种“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要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得不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以及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下一败涂地。他们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便已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就像一个雄心勃勃开疆拓土的英雄,最终在熟悉的战场被敌人彻底碾压,就连尊严都被打倒在地,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

  吴荪甫的性格特征是在多方面、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被彰显出来的。吴荪甫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事业穷途末路时,有追求感官的刺激,如逛“秘密艳窑”,一反过去的求实精神,这正描写了他正经与荒唐的性格。他鼓励同伴反赵的决心,说道:“我们好比打仗,前后都是敌人,日本人开在上海的那些工厂是我们当前的敌人,老赵是我们背后的敌人,总得打败了身前身后的敌人,然后我们的脚跟才能站得稳”。这描写了他刚强自信的性格,他发起了为交际花徐曼丽祝寿的蒲江夜游活动,企图在追求强烈新奇刺激中排解苦闷,这正描写了他软弱空虚的性格,而在这软弱空虚的背后的未尽之意,正是他被压迫的无奈。

  虽然吴荪甫在被压迫中展现出时代意义上的无力感,但他也是种脱离不出压迫者的身份,这种对立感不止呈现在其身份上,吴荪甫的性格也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他政治上反动,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甚至连新诗也看不惯。他虽然反对军阀混战,因为这不利于发展工商业,但又寄希望于汪派军阀的胜利。最后,他成了买办,只能投身于帝国主义的怀抱,这是吴荪甫始料不及的,也是不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国内工农的革命斗争,彻底堵死了他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可以说,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吴荪甫所处的时代当中,他受到的不仅仅是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压迫,更是整个社会的挤压,然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同样也在经受另一个社会的的挤压,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双重共向挤压之下,吴荪甫以自身的悲剧经历发出时代悲歌下的“哀嚎”,同样的,同频共鸣的是他所处的那个社会所发出的时代悲歌下的“哀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浅说《子夜》》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14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