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从读书笔记到论文

从读书笔记到论文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15 18:14:36 | 移动端:从读书笔记到论文

从读书笔记到论文

  这么些年,我基本的工作形态还是看书、写笔记,写论文都是因为某些外在原因不得已写的,当然写完后觉得也很有意义:对别人没意义,但算是对自己读书思考的一个整理。写文章会逼迫自己表达,有清晰表达的压力,才会有想透彻的动力。但如此说来,写论文对我来说不过就是另一种形态的读书笔记:从某个比较具体或实际的问题入手,重新整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暴露其中不清晰、不彻底的地方,作更清晰、更透彻的思考和表达。笔记的局限性在于,我往往会被原书的论证线索带着走,不太会以不同的角度去重新组织书本中的内容。写“论文”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但也因此,我很难找到写论文的真正意义:我们一般认为,论文是对某一领域的创新、推进,是对学术共同体作出的贡献,而不仅是自我训练。学力不足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不过也有不少我相信可能水平还不如区区在下的人文章一篇接一篇写,而且写得意义感盎然。我想了想,他们大概是以下面几种方式找到写文章的意义的。

  ①

  以问题意识为问题意识

  我一般把这类文章叫“青年才俊文”,特点是纵论古今、横跨东西,格局很大、眼界很高。其问题意识一般是研究问题意识,也就是说,他可能会解释一个具体的文本,但这不是他的真正目的所在,他真正想做的是借此展现一种做学问的状态、风格,向他认为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抱着幼稚、无知见解的学界介绍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类文章一般以古今之争、现代性危机、今天如何做一个中国人、文明主体性等宏大论题结尾,意思是大方向我已经指明了,剩下就等你们普通学者去推进具体工作了。

  一种变体:换个经验材料,把常见的理论说一遍。经验材料起“话头”的作用,结果往往对经验现象没作出什么有洞见的解读,理论上也没深入,实质上只是找个由头以大师的姿态把大师的话再重述一遍。

  ②

  东海西海 心理攸同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论文,引介古代大智慧/西方新思潮,然后谈对当代/本土XX建设的启示。

  比较精致、X格比较高的说法是,当下的中国和西方的某个阶段具有相似性,因此面对着共同/共通的问题,而西方历史上的先哲已经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极为深刻的思考,因此,思考他们的思考就是在思考最具当下感的现实问题。于是,他们的论文就理所当然地写成了对经典文本、人物的研究。

  还有一种特别有勇气的说法是,存在着恒常的人性和处境,因此古今哲人面对的其实是同样的问题,最基本的那些问题是永恒的、不受历史语境限制的。然后持这种说法的人往往还认为经典已经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而这种回答往往言辞简约、义理深远,难以简单掌握,因此他们这些离圣贤稍近的人写的读书笔记就值得他人一读了。

  ③

  小黑屋派

  还有一类学人没那么直接的现实关切,而致力于对西方文明、现代性的构造等难以操作化的宏大问题进行研究。他们的做法是研究那些伟大的、“奠定/重塑西方文明”的著作,借助于“播下了西方文明的种子”、“源头”、“影响了后来的历史”等含糊不清的说法,通过读几本古书掌握一个文明的“精神”、“本源”、“核心”。

  具体的论证往往表现为以高深莫测的姿态抛出经典论述与历史现象之间的某些相似性,然后暗示经典以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方式影响到了这些历史进程,于是,经典文本与客观的文明发展历程勾连了起来,似乎前者是剧本,后者是演出,看懂前者就掌握了后者。于是,解读经典著作就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和“心理攸同”派中比较高X格的论文一样,小黑屋派的论文往往表现为经典注疏,俗称读书笔记。

  ④

  隧道派

  难以从读书笔记前进到写论文阶段的主要原因是,对既有文献进行系统掌握是一个过于庞大的工作。但有一种方式能极大地简化工作量,即从问题入手,然后找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各种guide、companion,对这一领域进行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根据这些材料提供的文献脉络,读几篇核心文献。对于大部头原典,采取“读相关几章、几节”的方式速成。

  预先设定的研究主题就像隧道口,二手资料提供的文献脉络是挖掘图纸,从入口到出口,路线是明确的,不需要把山挖出个口子才能通向前方,直接钻个洞就行了。因此,隧道派学者不去深究是何种地质结构导致我们按这条路线打洞的,相信别人给的图纸就行了。

  这种论文实质也许糟糕,但外表肯定光鲜,乍看上去非常国际化高大上,都是最新的外文资料,跟国际前沿直接对话 ,使人不明觉厉,因为错也错得不清晰。但真下决心仔细读了也许会发现没一个具体论证是好的,对原著的理解、对二手文献交锋的深度和系统性的把握都很差。在一个特别浅的层面把这些文献乱七八糟过一遍,最后提出一个特别浅薄的结论。究其实质,无非是伪装成论文的读书笔记,相比小黑屋派等写的读书笔记,又缺乏一些对前辈学者的敬重和对自己能力的诚实认知,于是作为读书笔记往往还是糟糕的读书笔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从读书笔记到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