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心得报告 > 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8-01 01:11:58 | 移动端: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类疾病谱发生的重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当前人们所面临的全球性健康威胁已转变为非传染性的慢性病,而中医药是具有整体论的生命科学理论,其辨证论治和以“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在现代医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动中医药的振兴就势在必行。今年政协将其作为年度议题,于3月27日至4月28日对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县卫计局、县农林科技局、县中医院、县医院有关情况汇报,并深入到xx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综合效益及中药材资源现状、种植和加工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机构情况:全县现有医疗机构265个(中医医疗机构11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214个,个体诊所29个。全县在岗医护人员1113人,其中从事中医药技术人员295人,占医护人员总数的37%。xx县中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10个,占医院总科室38.5%,省市级中医药特色专科2个(针灸科、烧伤科),占临床科室40%。全院中医医师(执业医师)15人,占全院临床、医药人员的23%。中医药设备价值269万元,占医院设备总价值19%,2017年总收入4025万元,其中中药收入占全部药品收入的57%;年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25%;中医药服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33%。县人民医院共设置4个中医门诊,中医科现有医务人员4人,中药房现有中药师3人,2017年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8.3%,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8.6%,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2.5%。全县有16个镇卫生院启动了中医馆建设,已建成11个,在建5个。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工作,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我县以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不断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将符合规定的中医非药物诊疗项目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报销范围,扶持社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11所。二是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等级评审,不断加强医院内涵质量、信息化等软件建设。创建了针灸理疗、烧伤等市级特色专科,2013年,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16个镇卫生院完成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及“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据《xx县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报告》显示:我县中药材品种达500余种,属于《药典》规范的正式药材有282种,其中属于全国统一管理的4种中药材中,我县有杜仲、厚朴两种,属于国家重点经营的20种中药材中,有黄连、茯苓、山茱萸等17种。我县药用植物花草类多集中于低山区,树皮果实类多集中于中半山,根茎类多集中于高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129坐大山多是林地、荒地和草地,是适宜药材生产的天然基地,海拔900米以上可划为南暖、温带两类,具备了北亚热带气候优势和相兼南暖温带气候特点,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对于喜潮润多雾气候的厚朴、黄柏、黄芪、当归、五味子、黄连、党参、大黄等药物生长最为适宜。由于我县地形、气候呈垂直分布,高中低山有明显差异,从而又导致了药材种植品种多样化,野生药材自生自繁,经久不绝,足以说明本县的土壤、气候对多数药用植物有较普遍的适宜性,因此,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其不同的最佳适应环境,确定出最佳环境种植物谱,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行方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物价政策的调整,商品药材得到了重视,国家对60余种中药材作了不同程度的调高收购价格,其中以杜仲、吴芋、黄柏、黄连、当归等品种最为显著,而这些品种正好又是我县的大宗品种。目前双桥镇六河村、界岭镇金狮村建立了20万亩厚朴、10万亩杜仲和1万亩云木香三个中药材基地,洄水镇今年在联沟村新发展种植蒲公英500亩、五味子50亩,其他各镇也分别有种植不同种类的药材,我县的有机硒药材资源及中药研发潜力巨大。

  二、主要问题

  (一)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千百年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西学东渐,中医药这一“国粹”受到了冲击和质疑,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弱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传承乏人、专业人才匮乏;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西化、中药西管问题突出,在卫生资源配置上未能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1、财政保障投入不足。近年来,县政府克服财政困难,加大了对医改的投入,但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较少,依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要求“中医事业经费应占卫生事业经费的10%以上”,目前尚有差距,没有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中医药工作所需经费一般靠省级项目维持。

  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依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通知》精神,要求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中药师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均应在60%以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20%以上,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能中会西”的村医。目前我县在职中医药技术人员缺额较大。从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看,高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低。从学历结构看,中医药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多以中专、大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少。从年龄结构来看,现有中医从业人员多以中老年医生为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中医医生较少,由于中医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传统中医后继乏人。县中医院新址搬迁后床位将增加,中医药人才紧缺的情况将进一步凸显。

  3、医保政策不健全。中医理疗不但是某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适宜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我县仅有12种疾病纳入中医理疗医保范围,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高发慢性病且通过理疗治疗效果最佳的病种没有纳入报销范围,群众普遍反映中医理疗报销病种太少,加重了经济负担,抑制了对中医理疗的需求。

  4、服务能力体系建设需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县中医院作为我县中医龙头单位在服务功能、特色品牌等方面仍比较薄弱,特色专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的适宜技术引进推广缓慢,中药制剂的研发基本缺如。16个镇虽然建立了中医馆,但目前开展诊疗项目不多,镇卫生院医疗运转困难。

  5、中医药文化宣传不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目前,我县对《中医药法》《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宣传还不够,少数部门和单位对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缺乏热情,医疗机构“重西轻中”现象普遍,群众对中医认知度仅局限在有限的专科医疗方面,对中医的独特优势了解不足,全县中医药文化熏陶的环境不浓厚。

  (二)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

  我县的中药材产业由于投资少、规模小,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民间力量自我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定位模糊,科研技术滞后,生产经营无序,产业化尚未形成。

  1、思想认识不明确。我县药材资源丰富,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干部群众对发展中药材的认识不足,认为中药材产业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有畏难情绪,不敢开发,不愿开发。加上本地没有营销企业,没有生产技术,种植大户少,缺乏示范引导,政策支持不系统,群众不敢大量种植,加之工作职能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出现看似都在管实则无人管的现状。

  2、政策扶持不到位。目前我县还没有把中药材作为一项产业来定位,没有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没有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政策扶持体系,中药材种植专项资金少,农民收入有限,无力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中药材。

  3、规模发展未形成。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混杂,种植无序,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农户都是利用边角地和一些旱地、山坡来种植。尽管近年来通过省级中药材旅游基地项目建设的带动了一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的典型,但整体连片种植不多,缺少上千亩成片的基地,规模化程度低。同时,一些地道中药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农民对中药材GAP还没有概念,种植、管理、施肥、施药、采收都比较随意。

  4、科技人才还不足。全县农技人员中,懂中药材种植的奇缺,没有技术服务机构,中药材从选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到深加工都处于低水平,导致生产中的科技和有效含量低,难以参与市场化竞争与合作,难以抵御和承受市场风险,药农常陷入“有药无市”的怪圈,产品效益不明显。

  5、龙头带动未彰显。中药材属特殊商品,其生产、加工、销售取决于市场需求,目前我县中药材生产企业有两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家,对中药材种植的拉动作用有限。现有的药材企业也只限于对于药材的简单烘干、清洗等初加工,产业链短,影响了中药材的发展。同时,我县没有中药材交易市场,由于种植户信息闭塞,药农都是自产自销或被零散收购,压级压价情况普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

  三、建议意见

  1、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中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及《陕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卫计局、农林科技局、计划局、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局、人社局、县编办、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医药建设及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卫计局局长兼任,副组长由农林科技局局长兼任,负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组织实施。

  2、加大财政保障投入。一是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比重。除基础建设投入外,对县镇医院购置的中医药诊疗设备给于一定的财政补助。同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优秀人才奖励。二是实施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推进行动。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精神,出台切实可行的中药材产业化配套政策,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金融、税收、科技、技术等方面给于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快现有中药材发展企业的改造与扩建,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和推广,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建立中药自主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设立专利申请和维持专项资金,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纳入规范化合作社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3、完善合疗医保政策。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中药品种的报销范围,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中,中药饮片费用和适宜中医诊疗项目的费用在原报销基础上提高比例,在重大疾病及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助中,中药饮片费用和中医诊疗项目费用报销比例予以提高。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全县中医药技术人才专业分布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意见》,通过落实完善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和发展空间等措施,招聘引进专业人才,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培训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到基层服务,推动人才资源下沉。

  5、加快服务能力建设。加强xx县中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及专病建设,推广实施30个以上中医病种诊疗方案,抓住与上级名院名医结对帮扶的机遇,将县中医院具有特色的针灸理疗、推拿、烧伤科三个传统医疗学科进行整合,组建为xx县传统医疗中心,形成特色专科品牌。

  6、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挖掘收集整理民间验方,培育中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建设以中医方歌为主题制作护栏“一条街”、传统名医实木雕刻、中医特色装修装饰等,借助公众媒体平台搭建中医药文化大舞台,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7、明确产业定位,科学合理规划。以生态水源涵养地建设为切入点,以打造xx”道地药材“品牌为目标,将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纳入我县农业生产重点规划,尽快对中药材资源现状进行全面普查核实,根据国家、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文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按照“地区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原则,对短线高产值药材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选准品种,合理布局,采取定点生产。对临床运用广泛而持久,有发展前途的品种,无论是家种或野生,都要立足稳定其资源的蕴藏量和年产量,以便持久稳定供应市场。同时,根据我县的具体产品及市场需求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xx县中药材发展规划方案》,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实施执行。

  8、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发展。一是企业自建基地。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在权洄沿线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重点放在党参、黄芪、当归三种药材基地建设上,实施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采取分批种植、分批采收,以稳定其资源的蕴藏量和年产量,把基地建成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二是企业带农户。由龙头企业按照市场要求向药农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确定中药材保护价,统一组织药材生产,降低药农的种植风险,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合作社联农户。利用已有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参加,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提供市场信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中药材核心示范区要建立完整的药材田间生产档案,准确记录每批药材的种植信息,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

  9、强化龙头带动,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商贸洽谈会、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加强我县与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的联系和信息畅通道,吸引外地医药集团来我县兴办药源基地、投资办厂,开发保健茶、保健饮品、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等深加工产品,使中药材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10、加强科技培训,搭建发展平台。一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联合做好科技攻关,建立健全市、县、镇三级中药材种植技术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开展以GAP为重点的中药栽培知识培训和技术示范推广,促进中药材的科学化种植。二是搭建发展平台,支撑产业发展。逐步建立我县中药材网络信息平台,鼓励种植、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农户开展互联网+业务。通过建设线上、线下两个市场,不断提高我县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11、融合发展中药大健康服务业。一是加大中药养生保健服务开发力度。依托中医药和自然生态资源,积极扶持药膳养生等系列旅游产品的开发,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中药养生保健服务开发提供规范技术支持和指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中药养生保健机构,运用经济政策支持中药养生保健机构发展。二是开发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将中医药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等健康养老新模式新机制。以改建转型和社会资本投入新建为主,设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构建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新模式。三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充分利用中药材产区和生态旅游区资源优势,在全域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借助中药企业、景区景点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资源,打造若干条具有xx特色的融休闲、养生、文化传播和展示与中药材科考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小镇和旅游度假村,开发以金银花、菊花、芍药花、蒲公英等为主的中药花卉观赏园、中药采摘园和绿色康养项目,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标准化体系,打造1个具有中药特色的健康旅游服务示范基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