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心得报告 > 县教育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县教育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8-01 01:14:27 | 移动端:县教育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县教育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由县委副书记李天明,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四清牵头,组织县“两办”,以及教育、财政、人社等单位,成立县外考察组、县内调研组、教育资料组,就全县教育布局、教育教学、教育投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开展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问卷、查阅资料、网上开设“金点子”专栏等方式,深入到外市外县,县内有关乡镇场、中小学校和县直机关单位开展调研,学习考察3市5县区,分层分类召开座谈会11场次,收回调查问卷120余份,收到“金点子”60余条。调研组认为,近五年来,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受教师数量不足、教育管理不善、教育环境不优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教学质量徘徊不前,社会呼声较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及近五年主要成效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10所(其中普通高中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小学35所,民办中小学6所,村片小教学点231个),幼儿园190所(公办园9所)。2015年上期,全县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05829人(其中中职生5317人,普高生7419人,初中生25893人,小学生67200人),在园幼儿31560人。全县公办学校在职在编教职工5191人(其中中职教师303人,普高教师564人,初中教师1536人,小学教师2745人,幼儿园教师39人,特殊教育教师4人)。

  “十二五”期间,我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全局,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教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抓、部门配合、学校为主、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教育工作格局,全县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县、湖南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县、湖南省教育考试工作先进县、永州市“三项优先”工作优秀县。主要成效:

  1、教育投入大幅增长。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较快增长,较好实现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保助学、保稳定发展目标。一是教育经费逐年提高。依法落实“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教育经费从2009年的3.22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325亿元,高于同期县级财政收入增幅48.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3%;小学、初中人均公用经费实现五连增,由“十一五”末每生每年300元、500元逐步提高至600元、800元。二是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全部实行县级财政直接打卡发放,“五险一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始终不低于全县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教师人均年收入从“十一五”期末的2.75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4.1万元,增幅为49.1%。三是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学生免除学杂费覆盖率为100%,学生及家长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帮困助学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9453余万元,资助中小学、幼儿园贫困生8.4万人次,提供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527人次、2318万元,贷款人数和金额都名列全市前茅。“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四是办学条件加快改善。计划投资6.6亿元,启动城区8所学校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目前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xx县一中3栋教学楼、2栋学生公寓楼交付使用,其他学校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相关建设正全面推进。五年来城区新增学位1.09万个,年均增加2000余个学位。全面加快农村合格学校建设扫尾和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五年累计投入2.575亿元,建成合格学校46所,拆除危房3.93万平方米,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41所,新建230个农村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教学点,新建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9所,顺利完成省定任务。五是着力改善师生工作生活条件。投入8600余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2100万元),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三年建设计划,建成教师周转房932套、教师公租房768套,总面积达8.04万平方米,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教育管理日趋规范。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整合有效资源,激发教育内在活力。一是学校布局合理调整。通过集中办学,先后撤并6所微型农村初中、12个教学点,全县寄宿制学校总数达到60所,将xx县六小、xx县七小、潇水学校纳入城区学校管理范畴,xx县五中由完全中学向九年一贯制学校转型,启动了工贸中专、敦颐学校整体搬迁。二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特别是高中学校办学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成立校财局管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落实全国统一学籍管理制度,推进学籍管理电子信息化,电子学籍数据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全面推动校长、学校中层干部和教育局机关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推进核编定岗到校工作,人事管理更加规范。三是学校管理更加精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县六中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县四中的“勤”文化、祥霖铺中学的“孝”文化等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彰显了文化育人魅力。新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素质教育加速推进,xx县三中被评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湖南省体育艺术“2+1”试点示范校。出台了《xx县普通中小学规范化管理标准》,不断完善校长履职承诺、队伍动态管理、质量奖罚兑现机制,进一步抓严抓细抓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四是教师队伍加强建设。教师招录招聘力度逐年加大,每年招录新教师在200人左右。仅2014年、2015年就分别招录新教师167人、254人。大力推进名师培养工程,柏先红、柏先前、陈波浪等3名教师获评省级特级教师。强化业务知识提升,多次组织全县45岁以下公办在职专任教师开展业务考试,对成绩排名靠后的教师全部安排暑期集中业务培训。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爱岗敬业风尚有所提升,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审章塘瑶族乡两龙车小学教师曾祥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3、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着力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全县3—5周岁适年儿童毛入园率达88.3%,比“十一五”末提高8.2个百分点。全县已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省级骨干民办幼儿园1所、市级骨干民办幼儿园3所。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达到158所,普惠园占比83.2%,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15周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5年,2013年顺利通过“三评合一”省检。进城务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就学得到有力保障,入学率保持100%。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6.16%。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99.99%和98.82%,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0.26和0.56个百分点。三是高中教育多元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十一五”末的76.2%提高到86.3%,巩固率达到98.4%,职普分流比为4.8∶5.2,基本实现了大体相当的目标要求。县一中、县二中顺利通过省、市示范性高中复查评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和平均分两项指标在全市位居中上。xx县一中2015年一本上线突破百人大关,在全市省示范性高中排名上升2个位次。民办高考补习学校异军突起,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五年累计达839人。四是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中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永州工贸学校招生突破2000人大关,2015年在校生达5317人。职高对口高考本科上线五年累计达105人。中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抽查合格率、双证拿证率、技能班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五年累计向社会输送中等专业技术人才7500余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在2014年8月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xx县作为唯一的县级政府代表作典型发言。五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总数达到6所,比“十一五”末增加2所,在校学生数增加1400人,实现翻番。1所民办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培训学校,1所学校被评为市级骨干民办学校。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为补充,公办、民办教育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4、办学环境更加优化。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切实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一是重教兴教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切实承担起发展教育责任,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县四大家领导心系教育,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现场办公、协调工作,为教育排忧解难。交通局、水利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倾心助教,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皮社胜、何上福等社会各界人士倾力支教,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二是学校合法权益有效保障。先后出台《县直单位和省、市驻xx县单位联系学校办实事制度》、《对中小学校检查准入制度》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付诸于思想和行动,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合法权益,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三是平安校园建设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机制,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加大了校园安保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力度。创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4所。标准校车从无到有,全县现有校车118辆,基本实现校车乡镇全覆盖。四是校园周边环境逐步净化。县委、县政府定期组织教育、公安、交通、交警、卫生、消防、工商、药监、文化、城管、司法、农机、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断网行动”、“治噪防污”、“校车安全大整治”、“取缔黑网吧”、“食品安全大检查”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县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回避,一些困难亟待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

  1、城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随着农村合格学校建设的强力推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区学校建设步伐有所放缓,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全县出现了农村学校好于城区学校和“农村闲置、城区拥挤”的强烈反差。一是农村学校闲置严重。近几年来,我县乘着农村合格学校建设的快车,大力提质改造校园校舍,学校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由于农村优质师资纷纷进城,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县城就读,致使农村出现了一大批学生人数不足200人的袖珍学校、微型学校,学校资源闲置现象极为严重。例如,xx县祥霖铺中学2013年投入2000余万元,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成全县较高水平的农村合格学校,各项基础配套设施设备达到省级水平,但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导致大量校舍建而未用。据统计,该校2015年上期有学生570余人,寄宿生180多人,目前闲置教学楼6间、学生宿舍楼4间,10余间教学功能室长期无人问津或极少启用。祥霖铺中心小学仅有40余名寄宿生,32间学生公寓闲置28间,闲置率达87.5%。与此类似的学校还有桥头中学、会潭中学、小甲中学等13所学校。据统计,全县学生公寓楼出现剩余的农村学校有30余所,且这一情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蔓延之势。二是村片小学普遍破旧。自“普九”后,我县绝大多数农村村片小(教学点)缺乏有效投入,原有办学条件逐步恶化,影响师生安全及正常教学,无法适应现代教育需要。例如,四马桥镇10余所片小和教学点,没有一所建有厕所;梅花镇红旗片小只有一间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砖瓦房作教室,遇到刮风下雨,教室一片汪洋,如果连续下雨,学校只能停课以确保学生安全。有的农村地区把村级活动中心、图书室、卫生室办在学校内,影响教学秩序。据了解,全县没有经过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的村片小学共有20多所,占教学点总数的10%以上,与村级功能室合建的有近10所。三是城区学校人满为患。以初中和小学为例。2010年,我县城区初中在校生为8350人,小学在校生为10006人,随着城镇人口剧增,到2015年春季开学时,城区初中生达到10241人,小学生达到15616人,分别净增1891人和5610人,完全“冲抵”了城区学校扩建和布局调整的新增学位,使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无法解决,且有“越滚越大”的趋势。据统计,城区7所小学班平均在65人以上,个别班达到90人以上。xx县三小新建一幢教学楼后,教学班增加到50个,但在校生从2010年的2659人,激增到4200多名,班平仍然达到83人;县五中改招小学后,xx县五小的“大班额”问题也没有发生根本改观,目前班平87人。敦颐、绍基学校均超过3000人,班平均达到65人以上,寄宿生没有专用寝室,有的两人睡一张床,食堂和澡堂都是临时搭建的,无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四是城区学位建设迫在眉睫。按照2020年,我县县城建成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发展规划,城区人口将净增12万左右,预计适龄入学人员将净增2万人以上。从当前情况看,我县2007年以来已建和在建商品房小区27个(不包括居民自建住房和合伙开发小商品房),建成商品房18877套,在建2416套,拟建2900套,按户均3.2人、新住人口50%的保守数计算,未来三年县城将新增4万人,需要提供学位7000个以上。城区学校将面临“消化老生”与“接纳新生”的双重挤压,需要及早谋划,做好学校合理布局,加快改造与建设步伐。

  2、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近年来,我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难以稳定等现象突出,教师编制缺口较大,教师队伍与学生数量严重失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队伍存量总体不足。按照师生比测算,我县2015年上期各级各类学校在校中小学生9.3万余人,需要教师5900人,现有在职教师5100人,全县缺口教师多达800人。其中,高中学校教师缺口150人,初中学校老师缺编100人,小学教师缺编550人。二是队伍增量入不敷出。近年来,县里采取定向培养、特岗教师招聘、县内计划招聘等方式,逐年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但由于原民办转体教师进入退休高峰期、招聘教师计划不能实现、已进教师部分流失等原因,使教师缺口有逐年拉大之势,临聘返聘教师现象非常普遍。据了解,近三年来,我县退休教师每年均达到260人左右,每年流失教师30人左右,按计划每年新招聘教师150人,进出两抵后,实际每年造成教师直接减员140人以上。为弥补教师缺口,大部分学校都出现聘请代课老师现象,目前全县临聘教师704人,涉及学校达70%以上。例如,xx县一中按照省示范性高中师生比要求(标准为1:13.5),应该配备教师313人,缺编28人,临聘教师14人。2015年秋季一中高一新生达到1600人,比去年多100多人,而2015年一中新招聘教师只有12人,2015年秋期一中实际缺编超过30人。教师缺编直接导致教师课时负荷过重,甚至出现任教3个班语文课的班主任。xx县二中实验员全部是非专业的工人,化学实验员是临时工,清塘中学临聘工勤人员11人,每年仅此一项学校应得多开支13万元。城区一小、三小、六小、七小临聘教师分别达到18人、37人、29人、30人。这些临聘教师特别是小学临聘教师,大部分都没有教师资格证,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三是队伍结构阴盛阳衰。近年来,新聘教师男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正逐步突显,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对整个队伍稳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以2015年为例,在新招录的181名教师中,女性教师156人,占总数量的86.2%。2013年—2015年三年累计招聘教师336人中,女性教师占比高达92.6%。很多女教师因择偶问题或因无法适应边远山区的艰苦环境而流失,流失率超过13%。五是新进教师参差不齐。由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招聘工作启动缓慢,程序复杂,涉及部门较多,在引进教师过程中,存在招聘时间过迟、临时抱佛脚、急于求成、勉强能用的问题,造成招聘教师门槛较低、素质不高、学历过低的问题,在师范专业高校招聘来的人员大部分是一些挂科生,211、985工程系列的高校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例如,今年在招聘高中老师时,县里组织教育、人社、组织、编办等30多人的招聘团队,远赴湖南师大等师范院校招聘,但参加最后报名考试的还达不到开考名额,考试成绩也不容乐观,最终只能 “箩里选瓜”。六是队伍活力严重不足。教师结构老年化严重,整个教育系统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情绪,敬业精神不强,教师队伍激情不高,缺乏活力。部分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存在“天花板”现象,认为自己评了职称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部分年青老师受到职称、先进、优秀指标限制和福利待遇分配问题等外界因素,没有动力,放弃努力,静心搞业务的越来越少,忙于与教学无关事务的越来越多。有的老师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明显退化,要报酬讲价钱的越来越多,讲奉献不计得失的越来越少,甚至不务正业,长期兼职从事经商活动;有的老师对xx县教育丧失信心,缺乏职业荣誉、成就感,工作起来没有激情,存在出功不出力、应付混日子的现象。据调查,全县教师队伍中对教育没有信心的占30%,对职业存有厌倦思想的占42.3%,从事与教育无关涉及经商活动的超过10%。

  3、教育教学质量差距拉大。近年来,我县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与先进地区和周边县区发展进步速度相比,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学前教育质量不能保证。全县363所幼儿教育机构,公办幼儿园仅有9所,其中城区幼儿园2所(教委示范幼儿园和一小附属幼儿园)、农村公办幼儿园7所,远远没有达到一乡一所公办幼儿园的要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普遍存在“一村一园一师”现象,办园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体质训练、环境创设等教学设施和灭火器等防火设备,安全隐患突出。另外,幼儿教师配备数量不足,存在以非公办幼儿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保障,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二是义务教育优质生源太少。近年来,我县在基础教育教学方面做了深入改革,校园文化、阳光体育等富有特色的办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在优质生和尖子生的培养方面,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在逐年拉大,尖子生数量相对匮乏。例如,2015年中考我县一中录取分数线711.5分(计划招录1700人),低于蓝山二中727分的录取分数线(计划招录1000人)。从尖子生情况看,全县初中毕业考试900分以上人数为211人,略高于江华县(192人),而祁阳县900分以上(中考总分比xx县高20分)人数达1230人,高中优质生源令人担忧。从近三年的小学升学考试汇总成绩看,无论是单科还是综合成绩合格率、优秀率都呈下降趋势。三是高中教育质量徘徊不前。虽然我县高考在全市整体形势下滑的形势下,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及600分以上人数在全市排名保持相对稳定,但进展不明显,依然处在低谷中徘徊,特别是在全国扩招、全省上线人数大幅上升的大环境下,我县与发达县区的差距日渐拉大。例如,2015年我县上二本以上人数为494人,上线率为21.7%,排全市第8位,而江华二本上线人数为606人,上线率33.6%,已远远高于我县上线水平。全县高考理科、文科状元分别是636分、578分,分别排全市第82名、30名。四是职教对口升学差距明显。近年来,永州工贸学校对口职高升学成绩不够理想,与市内其他县区相比,职高对口升学率相对较低,差距逐步拉大。在今年对口职高升学中,我县上二本以上人数仅为29人,不到祁阳县上线人数(419人)的7%,甚至与周边的江永、江华(68人)等小县相比,也相差甚远。

  4、教育内外环境不容乐观。无论是从教育内部还是外部来看,教育环境还不容乐观,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学校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实。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县教育局内设校财局管中心严重削弱学校办学自主权。调查中,各中小学校校长普遍反映,教育局实施校财局管中心后,虽然在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存在报账程序繁杂、设置科目单一、执行标准过低、办事程序繁杂,以及内部管理中出现的变相卡拿索要、包办垄断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运行负担和管理成本,削弱了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自主权,不利于学校目标管理。托管模式思路不清。据一、二中反映,目前我县高中托管初中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在人财物事权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托管,被托管的学校在管理、教学、招生等方面不能与托管学校形成合力,造成高中在招生时极为被动的局面,存在托而不管、管而不力、有名无实的问题。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显。据统计,2015年我县在校留守儿童56824人,占学生总数的61%,完全由学生独自在家上学的占10%以上。留守儿童问题正逐步从单纯家庭教育缺失问题,逐步向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位”问题衍生,争需各方面重视解决。三是学生上网问题仍然严重。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网吧整治行动,定期举行网吧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零时断信号、身份证实名上网等制度没有很好落实,学生上网现象屡见不鲜,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有的网吧成了留守儿童的“新家”。据了解,全县中小学生染指上网的占80%,特别是农村乡镇中小学校,上网常客比率达50%以上。例如,xx县桥头中学门口,各种摊担、网吧多达20余家。四是“学闹”问题令人担忧。据统计,我县2014—2015年发生学生意外死亡事故6起,均属于校外事故,根据有关法律裁定,学校基本没有责任,但调处时学校都进行了“人xx主义”赔偿,共支付学生死亡无理赔偿额达77万元,占到学校全年公用经费的10%,其中xx县三中的学生校外交通事故支出金额20万元,占当年学校核拨年度公用经费的19%;xx县六中学生因与父母争吵,在家喝农药自杀,学校赔偿15万元,占当年学校核拨年度公用经费的13.5%。五是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由于我县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和教学质量不优,外流生源已经从早些年的高中生向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蔓延。今年秋季开学,县二中高一前100名学生实际报到只有25人,前200名学生共流失118人。据了解,近五年来,我县初中优质生源外流人数超过600人,小学优质生源外流人数不低于500人,是全市生源外流最严重的县之一。六是普高学校负债问题突出。截至2014年底,全县原三所高中学校共计负债4800余万元(县一中2095万元,县二中1892万元,县三中300余万元,县四中90余万元,县五中432万元),其中一中、二中、五中年利息分别为90万元、136万元、46万元,目前仅有一中系县财政贴息,二中、五中债务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自筹资金贴息,三中、四中拖欠债务未付利息,本息长期累积。沉重的债务包袱,影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5、落实县委政府决策不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推进教育强县、落实教育优先战略,出台了系列关于xx县教育发展的决定和政策,但在具体操作落实上,还存在落实不力、推进不快、坚持不够等问题。一是城区学位建设推进缓慢。县委、县政府作出8所城区学校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计划后,整体推进不理想。目前除县一中外,工贸搬迁、绍基学校、敦颐学校等规模化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严重落后于进度要求。县三小改门、城南幼儿园搬迁、敦颐学校与七小互换等问题至今没有落实,六小、进修附小扩建和工贸学校整体搬迁均因用地指标未到位,现在还在“纸上谈兵”。二是教育教学改革“虎头蛇尾”。2012年全县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校长、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和教育局中层领导竞聘上岗三大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三年期满后,该项工作并没有坚持下来,导致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人心涣散,没有工作激情。多年前制定的全员竞聘上岗、职称评聘分开等多项教育制度改革,一直只听雷声不见雨点,导致城郊学校人员膨胀,边远山区学校人员稀缺,城乡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另外,教师业务考试成绩没有合理运用,对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没有任何惩处,达不到应有效果。三是教师待遇政策落实不力。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了的一些关于教师待遇的政策,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照当初的决定和意愿执行到位,导致部分社会群体对县委县政府教育优先战略产生怀疑态度。例如,县长奖励基金预算300万,每年实际支出二三十万,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急需在顶层设计上进行变动。一中学科带头人50万元奖励基金,以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形式签发,但只在2013年发到到位,后续两年没有落实。教师偏远山区津补贴一直没有兑现到位。这些奖励性资金长期不能兑现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四是引进社会资本办学搁浅。社会力量办学是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虽然我县提出了招商引资办教育的思路,但由于缺乏吸引力大、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致使引进高水平的教育投资集团、兴办高质量的民办学校这一决策长期无法实施。五是支持教育发展氛围不浓厚。部分职能部门在优先教育事业、优化审批程序上有思想顾虑,以不便操作、没有正式文字依据等借口为挡箭牌,支持教育发展、为教育让利等方面的氛围不够浓厚,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例如,在推进xx县一中百年校庆项目时,县里明确要求相关单位予以支持,并且多次进行调度督办,但除县交通局按会议精神落实到位,县水利局兑现一半以外,其他单位至今没有落实。

  三、做强做优xx县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认真落实县委关于教育六个优先发展思路,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实现“均衡、活力、特色”教育目标,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多元投入建新校

  以破解城区学位紧张为重点,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多渠xx筹措教育项目建设资金,创新建设模式,积极采取政府投、民间筹等方式方法,新建一批城区学校,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

  1、政府投入建。用办工业的手段和思路办教育,用抓工业的力度来抓教育,用建企业项目的措施来建新学校,做到城区扩容到哪里,新学校就建设到哪里,哪里需要建学校,新学校就建在哪里。一是高起点规划。结合县城总规修编,加快编制教育发展定位、城区学校规划布局工作,科学合理布局城区学校,在城区东南西北新规划布局一批新学校,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建设理念,设计一批高品位、高标准、高档次的中小学校,确保10年不落后、20年不淘汰。当前,在县城总规修编中,要积极谋划在城北潇水北路区域、城南永纺厂区域、城西火车站区域、城西南综合物流园区域、城北工业园区域各规划布局1所中小学校。二是大力度储备。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教育的需求,优先考虑教育用地,提前预留教育用地,提前征用教育用地,提前预算征地成本,提前划拨建校资金。树立跳出城区建学校意识,充分整合农村学校富余教学资源,在城郊五个街xx选择地理位置合适的地块作为新建学校地址。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储备教育用地500-1000亩,保证建2-3所学校建设用地。目前,抓好xx县二小、一小扩容征地工作,启动xx县八小、九小、七中以及城郊五街xx被托管学校的征地规划。三是大手笔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教育政策支持,整合教育项目建设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筹措建校资金,想方设法破解建校资金难题,采取城建投融资、与房产开发商联合建学位房等方式方法,切实缓解城区学位紧张状况。“十三五”期间,按照每年安排3000万元左右的财政预算,建设好一所城区公办学校,力争在城区五郊各建设一所中学或小学。2016年秋季开学前力争完成县一中、绍基学校、敦颐学校、进修附小、六小、七小、八小等8所城区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的招标并启动部分建设,新增城区学位5000个以上。当务之急,在火车站新区区域布局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暂名“xx县东洲学校”),以承接县城西南区域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缓解三小、四小学位压力。将城南幼儿园现有资产整体移交xx县三小,建议协商终止县政府与岚华教育集团所签合同,将原规划的30亩教育用地用于城南幼儿园搬迁,年内启动城南幼儿园异地重建。同时,以2016年省政府教育督导为契机和动力,进一步加大农村村片小等薄弱学校改造,全面完善农村办学条件。

  2、引进民资建。积极响应中央鼓励民办学校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和落实民办学校优惠政策,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办学。一是民办公助。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教育理念先进、资金力量雄厚、真心实意办教育的投资者和教育集团来xx县办学,在教育划拨用地、建设审批程序、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招聘教师、招生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民办学校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可以参照长沙望城、株洲天元、衡阳耒阳等地做法,加强与湖南师大附中、北京师大附中、长郡中学等有合作意向的名校沟通与对接,引进他们在xx县办分校。建议在城东上关街xx办、临潇水河段规划布局1所民办学校(含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部、6000个学位以上),三年内建成交付使用。二是公办民助。成立xx县公办学校建设基金委员会,吸收和利用民间公益资金参与公办学校建设。充分挖掘本县人脉资源,发挥“五老”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参与教育公益事业建设。三是民建公管。采取产业发展带动教育建设模式,引进房地产商等产业投资者资本,采取一次性建成、持续投资建设、分期建设等方式,由投资商全额投资建设。建成后,政府采取现金收购和土地回报等方式,一次性付清投资者建设成本和投资回报,由县教育主管部门全权管理。

  3、小区配套建。严格执行新建高档小区必须配套新建学校的规定,充分发挥房产小区资金带动作用,着力实现房产与教育互利、政府与企业共赢,形成教育带动房产,房产补充教育的新格局。一是明确建设要求。实行房地产开发学校优先战略,坚持房地产开发配套学校建设任务思路,所有房地产开发商均承担学校建设责任,成片开发的小区按照每8000户必须配套建设一所2000学位的初级中学,每4000户必须配套建设一所2000学位的小学,2000户必须配套建设一所幼儿园,2000户以下的房地产商开发按面积10元∕平方米征收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县政策兜底建校。所建学校验收合格后,移交县教育主管部门公办学校。二是严格建设标准。建设标准上,实行四个统一,要求房地产开发商与楼盘建设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开工、统一建设、统一交付使用,按照高品位、高规格、高档次建设标准,着力提升小区学校办学条件和规格,确保与楼盘建设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让小区学校成为小区楼盘一景,真正实现小区居住与学校无缝对接,让小区居民孩子就近入学。三是政府培育或输出教育品牌。由房地产商投资建校,由政府引进本县或县外名校冠名,投资商采取购买政府教育品牌的方式,实行以学位房名义捆绑出售商品房,以房促校,以校带房,形成政府和投资商共赢,学校与小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多方合力办名校

  大力实施名校、名校长、名师“三名”工程,大引名校、大树名师、大培名校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竞争实力,努力打造xx县自己的教育品牌,各个学段打造1-2所品牌学校。

  1、引名校。通过外引带动,采取自办、联合、托管等模式,在名校的引领下,先做强做优一批中小学校,带动促进教育发展,最后实现办成本土名校的目的。一是创建分校模式。加强与省内外名校洽谈对接,引进省内外名校来xx县办名校分校,政府提供教育划拨用地,由名校全额投资建设、全程自主管理、全部独立核算的方式,建立名校xx县分校,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力争三年内,引进一所名校在xx县创办分校。二是联合办学模式。采取与省内外名校联姻的方法,通过政府与名校联合办学,实施培育名校工程。由政府投资兴办或选择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规模化、标准化学校,作为名校的托管校,由名校派出教学团队(1名校长、3名中层领导、6-10名教学业务骨干)长驻学校,对教育教学实行全程式、全方位的管理和指导,并零距离对接名校的办学理念,共享名校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力争一年内创办一所九年一贯制或12年一贯制学校。三是植入品牌模式。由政府向名校购买校牌,指定县内学校作为名校的托管学校,更名为托管校牌,由名校指派教学团队进驻xx县,进行定期培训教师、定期上示范教学课、定期坐阵指导教学、定期剖析教学难题等业务指导,同时,与名校共享教学资源,引进和吸收先进办学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教学观念。

  2、树名师。大力引进一批优秀教师,积极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评选树立一批骨干教师,宣传推介一批名家教师。一是外引名师。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出台实行年薪制工作报酬等最优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城区现有知名学校为试点,拿出一定的岗位,面向县内外公开遴选或招聘一批教学专家名师,特别是发挥好县一中、县二中、永州工贸中专等名校的集聚效应,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加快引进一批学科把关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紧缺学科教师。对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名师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在住房、待遇、福利、奖励等各方面优先考虑,让名师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为解决好招聘教师层次过低的问题,建议改变现行“新聘教师一律进农村,城区教师一律从农村招考”的传统方式,允许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所有招聘岗位实行公开,并按照应聘人员的成绩进行排序,由其自主选择学校,以吸引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县内任教。同时,建议近三年,每年新招聘400名教师左右,其中男教师比例达20%以上。加大教师的本土化培养,每年拿出150名以上的选送计划,突出将农村边远山区优秀初高中毕业生选送到师范院校进行培养,待其毕业后返乡任教,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二是内塑名师。大力宣传对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对突出典型的教师要通过新闻媒体、主流报刊、宣传平台等方式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教师优秀事迹,让名师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既让名师有成就感,又有幸福感。每年推介20名以上的名师。三是广育名师。加快建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师内部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名教师,定期下乡送课、专题讲课、进修授课,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带动一批业务骨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送一批年轻老师,通过专题学习、网上学习、到名校跟班等途径,进一步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老师教学水平,让年青教师快速成长起来。解放思想,对成绩突出的年青名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优先考虑。每年培育一批骨干教师,推介一批学科带头人,储备一批准名师,打造一批名教师。

  3、留名生。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优质生源培养,千方百计留住优质生源,为高考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一是大力培。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抓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牢固树立苦学、苦教、苦练的教学观念,坚持向课堂要质量,用辛苦换成绩的教学战略。加强课堂针对学生实际,深挖学生潜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一批潜能生脱颖而出,让优质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建议每年在县长教育奖励基金中切块50万元以上,用于重奖升入全国八大名校的高考学子和各年级阶段的成绩优异学生。二是全力劝。大力营造我是xx县人、我为家乡作贡献的宣传态势,牢固树立建设家乡、奉献家乡意识,努力形成振兴xx县教育浓厚氛围。通过教师感情留、学校上门劝、政府环境引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的就学观念,大力转变“只要努力学,处处皆人才”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家长相信xx县,让优质生源选择xx县。三是极力控。出台留住优质生源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加大建设xx县热爱xx县、为xx县争荣誉的宣传力度,对县内财政工资人员的小孩外出就读时予以控制,让领导干部带头树立相信xx县教育信心,从教育成本等方面让学生家长算一笔经济账、亲情账和成本账,引导全社会转变思想观念,减少优质生源外流。

  (三)多措并举树强校

  认真落实教育项目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供给、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六个优先战略,齐心协力办学校办好,把现有学校做强做优,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1、大抓教育环境。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办好教育出力献策,一切为教育发展着想,一切为教育发展让路,着力为教育大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一是全县重教。实行县级领导、县直科局、县教育主管部门、乡镇干部四位一体联校机制,牢固树立把教育当作家事来管来抓,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列入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实绩卡挂钩,与联系学校同奖同罚。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保证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建议将合格学校建设资金和教师周转房资金转型用于学校基础设施。每年财政预算安排1000—2000万元作为学校配套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二是全民助教。着力优化教育环境,努力为学校保驾护航,做到凡是校园外的事不让学校操心,凡是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让教师参与,凡是能开的口子一律放开,确保教师们“两耳不闻校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持续开展以网吧整治、食品安全、xx路交通安全等为主题的集中整治行动,努力为学校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教育净地,让教师集中精力安心教学。注重留守儿童教育,提高对留守儿童关注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校互动职能作用,建立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的立体管理模式,形成全社会帮助、教育、管理留守儿童浓厚氛围。建立学生意外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积极引导学生家长依法依程序处理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相关执法部门加大依法调处力度,严厉打击学闹现象。四是改革活校。全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真正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职能部门(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解放思想,进一步简政放权,开通绿色通xx,为学校自主发展让路。将一、二中列入一级财政预算单位,不让教师不带着负担上讲台;采取政府贴息、逐年消化等方式方法,加快一中、二中以及三中、四中、五中等原3所原高中学校的债务化解步伐,让学校轻装上阵。建议以县政府财务管理制度已出台为契机,直接取消校管局管中心(目前永州只有xx县未取消),学校项目资金纳入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学校公用经费由学校完全自主管理审核、接受学校公开监督,教育主管部门改事前审核为事后监管,真正做到简政放权,赋予学校管理自主权。三是全员兴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村片小设施设备建设,完善村片小办学条件,让村片小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贯彻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大力扶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在用地、师资、经费、奖励、招生、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帮助民办学校做优做强。认真测算教师编制,合理调整教师结构,科学合理设置教师岗位,按照相关规定,足额配足配强师资力量,满足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和工勤人员招聘力度,加强与师范院校的合作对接,创新招聘思路,优化招聘条件,调整招聘方案,落实招聘承诺,打造引进人才的洼地,让教师招得进、留得住。

  2、真抓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目标,扎实抓好深化教育改革,真抓实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着力缩短与先进县区的差距。一是抓实学前教育。认真落实湖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严把幼儿教师准入关、培训关,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高规格、高品位、高标准的公办示范幼儿园,形成以省级示范幼儿园城南幼儿园为龙头的公办示范幼儿园。强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更新幼儿教育理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启蒙教育环境。二是抓牢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宿条件,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规模,加强寄宿生管理和辅导,创新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留守儿童双休日日常管理和心理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着力抓好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注重校本教研,鼓励老师开展校本教研,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量身定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认真钻研教材,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推行知识点全员过关方案,实行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课堂听课、教育主管部门敲门听课、聘请名师到课堂听课评课方式方法,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想方设法提升学生成绩。扎实开展以县教育督查室牵头、以督查上课效果为主的教育督查工作,落实周督查月通报工作机制,充分应用督查结果,积极探索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进步的教育评价机制,严格兑现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充分挖掘教师内在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创新托管模式,严格落实划片招生,采取高中托管初中、初中托管小学、城区托管农村、先进托管后进的托管帮扶模式,实行优质师资共享、教育资源共用办学模式,形成以好带差、以强带弱的辐射带动格局,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的目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共同进步发展。三是抓紧高中教育。积极适应高考制度改革要求,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永州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科学确定我县高中教育发展定位,着力开辟出特色化、差异化的主中教育发展xx路。合理设定高中定位,确定一中以文化高考为主、二中以艺体特长为主、永州工贸以职高对口为主的办学方向,形成各具特色、多腿走路、齐头并进的高中发展态势。采取高中直管初中办学模式,并更名为托管校牌。在管理体制上,坚持简政放权、自主办学思路,全权由托管学校自主管理内部人、财、物、事、权,政府只为学校提供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学制模式上,采取“2+4”或“2.5+3.5”学制,以利于优质生源稳控,以利于尖子生的培养;在教学管理上,扩大高中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校长管理自主权,积极推进集团化管理模式,实行与直管或托管学校双方捆绑管理,实行同考核、同奖励、同处罚。力争全县二本上线人数两年内突破800人,五年突破1000人,一本上线人数三年内上300人,五年内上500人。四是抓强职业教育。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积极引导学校创办与我县工业园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应用性专业,为本县工业经济发展服务输送人才。转变办学理念,实行由专职培养技能人才向培养技能人才和为高校升学人才并举的转变。在加大培养优质技能型人才基础上,充分发挥职高作用,加大目标管理考核,挖掘职高潜能,大力开展职高对口教学班,加强对职业高中的升学指导,提高职高升学率,为高校和社会输送更多人才。学校每年为园区输送不低于500名的技能型员工,确保完成100名以上对口职高升学指标任务。

  3、狠抓教育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合理制定交流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建立交流机制。探索各个层面的教师交流体制,采取支教、轮岗等交流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委派优秀骨干教师到边远薄弱学校任教,形成优质师资流向薄弱学校、城区学校流向农村学校,潜能教师到先进学校挂职锻炼、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双向的交流导向,带动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带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每年建立单列10%的教学岗位、一定三年的交流模式。二是建立竞争机制。牢固树立创先争优意识,创新评价体系,充分挖掘教师工作潜能。对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设定不同的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并与绩效挂钩。打破职称待遇终身制,推行职称评聘分开管理办法,建立以教学实绩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能进能出评价体系。坚持校长五年一聘、中层领导三年一聘常态化能上能下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管理制,重组教学管理不好、教学水平不高的学校班子,对长期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绩排名倒数三名的老师实行解聘或待岗。三是完善激励机制。用重赏激励勇夫理念,建立以质量论英雄、靠成绩得奖金的引导机制,在现有的各类激励措施基础上,加大教师奖励力度,提高奖励标准,扩大奖励范围,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勇于投身教育事业热情。落实兑现《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助》等相关政策,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修改完善《xx县县长教育奖励基金管理办法》,出台《xx县中小学校教师质量奖励措施和实施细则》,制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案》,建立教育奖励基金,重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单列名校、名师、名校长教研经费和专项津贴。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未来教育家评选、学科培训等,每年评出一批县级学科带头人,申报一批市级骨干教师,推介一批先进模范。每年召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建议从2015年开始,除“十佳”外,新增设“最可爱乡村教师”10名,“师德标兵”2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50名,“优秀班主任”50名。“优秀教师”奖励名额增加到500名,奖励标准分别达到2000—10000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教育改革发展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