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公文集锦 > 党课讲稿: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党课讲稿: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8-19 16:02:00 | 移动端:党课讲稿: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党课讲稿: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一、开场:略

  今天,我把习近平新思想概括一下,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那我今天的课题内容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1、历史地位:十九大报告五句话的解读2、如何解读新时代3、八个明确的解读4、十四个坚持的解读5、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践行?

  二、新时代新在哪里:

  十九大报告中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历史方位”是什么呢?就叫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用了三个意味:

  首先,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上世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美国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曾经评价说:“共产党人用他们天才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精湛的社会组织艺术,把近代以来一直被西方人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国家,被称为一盘散沙的国家一举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内聚力的现代民主国家”。

  其次,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社会主义获得了强大的胜利。500年前,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提出了社会主义,他们预见到了以后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只能是空想。马恩把社会主义从空想付诸于现实,列宁在苏联进一步把理论变成了实践。但谁也没想到1989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旗帜落下,进入了低潮。1989年,我们自己也不富裕,也不强大。就是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今天,无论我们自己还是对手,都觉得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小觑。过去我们说社会主义救中国,今天要再加一句话,中国救了社会主义,中国给社会主义争了气。

  第三,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提供了样板,美国、日本、欧盟都是发达国家,但不好学,也学不来,他们有侵略,有掠夺,有殖民。只有我们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不偷二不抢,就是靠制度,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靠党带着我们脚踏实地地干,为第三世界国家贡献了学习榜样。

  三、新思想的历史定位(意义)

  第一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它的内涵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具体实际它主要讲的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和解决中国问题相结合,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所以马克思的中国化,在我们中国取得了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是十八大以前取得的四大理论成果。那么十八大以后,马克思与中国化取得了第五大理论成果,叫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五大理论成果是在不同的历史方位当中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在1978年以前,在中国革命的过程当中,当然也包括后期的建设当中形成发展起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在欠发展时期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八大以后,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实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当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而这个最新主要体现的历史方位和解答的时代课题。历史方位发展起来,大国成为强国,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地位的第一个内容。讲的主要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历史地位的第二个内容,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这一个历史地位的内容,它主要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边的四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是继承。继承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了人民的政治立场,继承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精髓,继承了不断创新的接触实际的理论品格等等。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成功》是美国人写的,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在保加利亚期间,原共产党政治局委员社会党的主席利洛夫谈到他们所理解的“苏东教训”时,第一条就是教条式对待马列主义。表面上看苏东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很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僵化地坚持、教条地坚持,坚持的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说得那套东西。当年他们说的都是对的,但在后来就和现实对不上号了。

  第三个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个历史地位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当然也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的思想。这四个理论成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面的一个理论体系,一个理论谱系,是同一个谱系,同一个家族。是在这个家族里面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这个家族里面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这是历史地位的三个内容。

  第四个内容,这个历史地位,他是集中全党智慧和实践经验的一个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然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个思想的原创者、创立者,在这个创立过程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与此同时,全党的智慧,实践的结晶,对形成这个思想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有很长的一个讲话。在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央在中管干部以上,就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的全文,在全党征求意见,这本身就是集中全党的智慧。王沪宁同志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论断,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写作小组认真讨论,征求意见,各方面调查,征求专家学者意见,来认真的把它形成一个很好的稿子。它是集中全党智慧,当然也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实践是理论之源。从实践上看,核心地位的确立,是一个累积演进、水到渠成、众望所归的过程。同样,党内外、国内外认同、认可、认准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核心提法的来由、证明举例)

  最后一句话,它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前面几个更多从理论上层面讲历史地位,最后一个是从实践层面讲历史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强起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使大国成为强国,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关于我国发展起来大国成为强国的一种理论,是实现强起来一种理论。

  怎样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的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整把握:一个方面叫做基本内涵;第二个方面叫做基本方略。

  现在来讲第一个方面,就是基本内涵。

  四、全面解读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十九大报告当中所讲的“八个明确”,这“八个明确”主要从理论上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是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从理论上把是什么搞清楚。这“八个明确”内在逻辑关系是很严密,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八个明确集中多媒体展示)

  ①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明确主要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它的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有一个正确方向的社会主义,先把大方向搞清楚,比如说你本来想往南走,结果你往北走了,南辕北辙越走越远,首先必须要明确正确的大方向,而这个方向就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价值取向。

  然后逻辑的第二个明确就出来了,讲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明确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而这个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过,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领导、决定作用,规定、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的矛盾则居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即次要矛盾。反映到实际工作中,主要矛盾讲白了就是指中心工作、主要环节和工作重点。(举例,教学工作中心)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你的工作就会跑偏了。1956年党的八大就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概念。此后,历次的党代会都要对主要矛盾进行强调,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那么,报告作出这个重大论断都有哪些依据?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中国的制造举例)

  其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人民诉求多样化举例)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不平衡不充分举例:马桶盖、圆珠笔芯、六安事件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1万亿美元,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即使到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仅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同时也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准确地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不断变化的内涵,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明确发展的新要求新思路,把握好工作着力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③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然后接下来的逻辑是要讲总体方略,方向定了,目标明确了,怎么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总体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总体方略的社会主义,而这个总体方略,就是两大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④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然后逻辑是动力,方向有了、目标有了,方略也有了,如果踏步不前,原点不动,永远也达到不了目标。

  所以要动起来,讲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动力的社会主义,而这个强大动力,讲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它是强大动力。(户籍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司法改革、监察制度改革、文化改革)

  ⑤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当动力讲完之后,逻辑的的五个内容就是讲秩序,动力一定要纳入到秩序的轨道当中,要把改革纳入到正确的秩序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良性秩序的社会主义,而这讲的秩序,就是全面依法治国,让改革有法可依,让改革有法可循。在“四个全面”里,“全面依法治国”扮演着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法治保障的角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对于包含“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求的全面小康来说,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不保,全面小康又何以实现?

  “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对于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比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只有为改革划上“法治边界”,才能妥善协调各类利益纠纷,顺利解决各种制度障碍,依法保障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有法不依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基本解决,有法不依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有的同志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割裂开来,把法律制度视为障碍、绊脚石,甚至撇开法律另搞一套,形成法律规定与权力行使“两张皮”。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人治思维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习惯于拍脑袋发号施令,甚至侵犯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党的威信和法律权威,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因此,坚持有法必依,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攻坚环节。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可能成为依法治国的“瓶颈”和阻力,而且会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的成就受到削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受到影响。二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比较突出。有法不依更多的是乱作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更多是不作为。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屡屡影响法律的有效实施,经常出现“明规则”干不过“潜规则”的情况。究其原因,与一些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对宪法和法律缺少敬畏,不习惯在法治轨道上用权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有的徇私枉法,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在执法上不作为,讲人情,不讲原则,造成“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比较普遍,结果是老实人吃亏,既放纵了违法行为,又打击了守法的积极性。有的信奉“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只看眼前、忽视长远,重经济建设、轻法治建设,只顾政绩、不顾群众。这既损害了法律权威,又难免造成新的社会热点问题。最近比较热点(范冰冰事件)三是,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不够强。当前,全社会“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法律权威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来。“法不责众”的心理比较普遍,(中国式过马路心理),一些人只想享受权利和利益,而不愿承担责任和义务;一些人信“访”不信“法”,不习惯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热衷于“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理性、非法治效果。 (医闹)

  ⑥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这是前边五个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当这“五个明确”讲完之后,接下来的逻辑,要讲“三大保证”,国内保证、国际保证、政治保证。

  国内保证就是第六个明确,那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军队。富国必须强兵,强国必须强军,这是第六个明确。三个明确就是明确了强军的目标。我们就是要建设一个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从而把我们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在国际上“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国家安全环境既出现了有利的方面,也出现了复杂化的情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例如在南海、东海及朝鲜半岛等方面所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崛起与遏制并存。面对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要有强军梦做支撑。美国以6100亿美元军费开支位居首位,其次是中国的2280亿美元(编者注:2017年中国财政拟安排国防支出10443.97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与报告公布的数字存在较大差距)和沙特阿拉伯的694亿美元,而俄罗斯(663亿美元)军费开支自1998年来首次下降,居第四位。印度、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分别以639、578、472、454、443亿美元位列其后。近年来中国适度加大国防投入,其中相当部分是弥补过去投入的不足,主要用于更新武器装备、改善军人的生活待遇和基层部队训练生活条件。

  ⑦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七个是国际保证,那就是建设一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的世界,合作共赢的世界,这是国际保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⑧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一个政治保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所以第八个明确就是讲领导力量,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反腐败的力度,今天可以说大家都看清楚了,前所未有的大,从落马官员的数量上、级别上,受惩处的力度上,我认为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光惩处腐败,还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总书记看清了,为什么有些人腐败,就是因为他们权力太大了,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督制约,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再加上权力监督制约等方面,又出台了很多具体的东西。

  总书记又强调理想信念。他发现落马的人有一个共同点:“缺钙”,丧失了理想信念,所以他特别强调“补钙”。他认为有这个“钙”,什么风险困难都能经受得住;没有这样的“钙”,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出。我们看,说准了。中国共产党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管好这个党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总体上管得好,这个党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生机活力。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行了,中国绝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但我们又得承认党有不少毛病,比如说,有些基层党组织、有的党员先进性体现的不够。比如说,有的干部特别是有些基层干部,执政能力不强,甚至不断地干一些蠢事。还比如,党内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腐败现象很严重。尽管腐败分子数量不多,但负面影响很大。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解决不好,时间久了,绝对会出大问题。所以,怎么样把执政党建设好,那也是一个长时间的挑战。

  这就是基本内涵、八个明确之间的内在逻辑,它主要回答坚持和发展的是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十四个坚持

  (十四个坚持多媒体显示)考虑时间,可不必展开,这是八个明确的具体化、强调。

  第二个内容就是基本方略,就是十九大报告讲得“十四个坚持”,它主要是实践上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十四个坚持”的背后,是有内在逻辑,有三大逻辑。

  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还讲到十四条基本方略,我们自然会碰到一个疑问,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什么关系呢?我感觉很好理解。八个明确是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时候讲的,因此偏重理论。十四条基本方略,实际讲我们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偏重实践。这十四条基本方略可以看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当中的具体运用、具体阐述。如果把“十四个坚持”看作一个“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圆心”。一系列内涵丰富的论述紧紧围绕“圆心”,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紧密相连、层层展开的“同心圆”。

  “同心圆”的内核:坚持党的领导,集中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的领导力量。“十四个坚持”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以确保所有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实施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展开。

  “同心圆”的主体:主要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开的五个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略和总抓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共同回答怎样制定并遵循科学的战略部署,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同心圆”的保障:主要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和对外战略,指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要的保障,回答怎样确保新时代总目标和总任务的顺利实现,怎样保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序推进。

  三个层次共同构成逻辑严密的整体。其中,第一层次处于统领地位,以确保“十四个坚持”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不变形,不走样;第二层次是主体所在,是“十四个坚持”的重点所在和主要举措;第三层次是重要条件,是“十四个坚持”的战略依托。三者在结构上有序排列、环环相扣、相互贯通,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图、路线图和施工图。这其中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和方法。

  六、习近平谈教育

  (十九大关于教育观多媒体显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改革要敢于突破关键问题、教育改革要系统设计理顺关系强化保障、综合改革需突破部门利益格局。

  教育公平:公平的实质在于让更多人获得优质教育: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紧密相连、让更多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关键在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让民办大学和公立大学有同样发展机会。

  管办评分离:用好自主权考验高校智慧、管办评分离要一步步走才能稳、扩大办学自主权对高校是机遇也是挑战、兼顾政府放权学校自律社会监督、把握好政府和学校的权力边界、一年多考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一考定终身将成过去式、高考改革关键在于改内容、就近入学还需标本兼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职业教育是对国家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重要方面、部分本科应向职教转型、现代职教体系需更多融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解决就业用工两难。

  立德树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复旦投毒案”敲响学生人格培养警钟、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正像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七、结束语: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党应该怎么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府应该怎么做(求真务实),人民(坚持底线、本职工作、推进四个全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有些人肯定要搬出“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来教育我。实际上,作为中华人民的一员,为自己国家的社会、前途、命运担忧,正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而不是有些人愚昧的思想,对社会毫不关心,见到爱国的还要笑话一番,把他们脆弱的爱国之心击得粉碎。这种人是真正的叛徒,一定会被人所唾弃。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指的是不明白领导人的高层智慧,只会拿自己那点低的可怜的智商看事情,站在自己一个屁民的角度要求国家为你个人着想。

  替代材料1:十八大以来五年来的成就:

  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华章。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科学方略的思想光芒和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被世人公认、被实践验证。关于治国理政这五年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进行高度概括。

  第一句话叫构想宏伟。“宏伟”主要体现在形成了“一二三四五”治国理政新格局。“一”就是一大愿景,即“中国梦”;“二”就是两个目标,即“两个一百年”;“三”就是三大治理,即“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四”就是“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五”就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将在“中国梦”引领下,以“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统筹“三大治理”,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句话叫方略科学。第三句话叫发力精准。精准要求、精准部署、精准推动、精准落实。第四句话叫全面丰收。

  替代材料2:未来中国将出现的效应:

  未来将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综合效应。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打铁效应”。十九大后,“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会加速落地;反腐败力度不会减、节奏不会变,直至取得压倒性胜利;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会更趋压实,党的建设“淡化、弱化、虚化、边缘化”倾向会根本扭转;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会更加突出,领袖地位全面确立,党中央对党的掌控力、对国家的掌控力、对社会的掌控力更加增强、更加全面、更加高效。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呈现“破冰效应”。十九大后,全面深化改革将呈现乘风破浪的景象。景象一,党中央将排除一切干扰、采取一切措施强势推进改革,改革的螺丝会越拧越紧;景象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司法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将出现协同进发局面;景象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加彰显。

  三是融入全球治理呈现“中国效应”。世界正在兴起的“中共学”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形成“中共效应”乃至“中国效应”。综合效应将呈现三大趋势:其一,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资本主义国家引发充分关注并借鉴效仿,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向中国学习取经;其二,中国的外部环境、生存环境、发展环境将得到改善,限制中国、封锁中国、围堵中国的图谋会不断打破;其三,中国将更加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加快实现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从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引导者转变、从外围协商者向核心决策者转变,国际影响力、感召力、领导力会更加增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党课讲稿: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