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考试教案 >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0-01-06 17:13:56 | 移动端: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本文关键词: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本文简介: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今天小编选取的《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出使凉州途中所作的一首边塞诗。本诗描绘了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也表达了羁旅途中悲苦、无奈而孤独的情感,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在此,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使至塞上教案以供参考。  使至塞上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使至塞上教案 本文内容:

  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今天小编选取的《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出使凉州途中所作的一首边塞诗。本诗描绘了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也表达了羁旅途中悲苦、无奈而孤独的情感,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在此,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使至塞上教案以供参考。

  使至塞上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

  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

  (不一样。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

  (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

  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

  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此两句将悲苦孤独的情感渗透于壮美苍凉的意境中,千古流传;

  尾联:此联单纯叙述“萧关逢侯骑”,本类似“他乡遇故知”,却没有应有的温情和欣喜,反倒流露出一丝冷漠和不近人情,以此衬托出出塞的道路更是孤单漫长。)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本诗的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2.寓情于景。)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将本诗扩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使至塞上教案2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带领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字词含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悟诗意。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翻译: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3)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讲解: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翻译: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讲解:这一联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翻译: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2、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本环节由学生自由发挥,点拨:“抑郁到慷慨”)。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品诗境。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部边塞的奇特壮丽景色,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与“沙漠狼烟升,黄河落日红”作对比,你认为哪句更好呢?为什么?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合作探究)。

  明确:“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2)画一画。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3)这句诗被誉为千古名句,它“诗中有画”:这幅“画”美在哪里?

  明确:

  构图美:烽烟夕阳大漠长河——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 曲河 圆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碧水红日青烟——鲜明优美

  2.赏析诗歌,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

  (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

  (4)这里的“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诗人对这些“在燕然”的将士们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5)诗中每一联分别到了什么表达方式?

  五、课堂总结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

使至塞上教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使至塞上教案》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3396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