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2-09-20 14:21:45 | 移动端: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材简析】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首页展示了地球图片,隐含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地球,这是学生第一次在科学课中接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从宏观上观察地球上的事物和现象,也关注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阳光、空气、云等属于地球家园的事物,而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属于地球家园的范围。所以,《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作为单元起始课,其目标定位为:对地球家园获得整体认识。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才能理解地球家园的有关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课题就是“聚焦”:地球家园包括什么?故“探索”环节的重点是组织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添加的内容多种多样,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造的,可能是有生命的,也可能是没有生命的。由此,“研讨”环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指导学生汇报的方法,明确分类的标准。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球家园中的居民缺一不可,积极建立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发展学生在联系中看待事物的能力。最后的“拓展”环节开展的后续活动,是希望能继续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积极引向课外。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有较大的兴趣,对科学课的上课模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时间控制上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问题。同时,对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并意识到地球上各类资源缺一不可会有较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2.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难点:理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等。

  小组: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PPT展示一张太空角度拍摄的地球动态图。

  提问:这是什么?(预设:地球)(板书:地球。)

  师补充: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提问:同学们,你了解我们自己的地球家园吗?师通过部分图片提示,引导学生说说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3.师小结并揭示课题: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板书完整课题)

  二、探索:地球家园(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实物展台]

  1.出示活动手册,提问: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师示范并提醒学生:图画简明即可,无需装饰上色。

  2.学生独立地在活动手册上用简笔添画地球家园成员。

  3.小组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位同学的地球家园内容最丰富,并以这一位同学的手册为基础,补充其他同学描绘的地球成员。

  4.班级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1)实物展台投影其中一组的活动手册。

  (2)其他小组补充,注意交流规则:讲过的不再重复。

  (3)按照学生的汇报完成班级记录表(适时板书),提示学生给地球成员进行分类。如将树木花草归为“植物”,将虫鱼鸟兽归为“动物”等,当然也可以从有无生命、是否天然等标准分类,教师挑选典型的一种标准随机完成板书。

  (4)小结: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三、研讨:缺一不可的地球“成员”(预设5分钟)

  1.提问:这么多的地球“成员”,缺少一种可以吗?

  2.用“如果缺少了( ),会( )。”的方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结:在我们的地球家园中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四、拓展:走近我们的地球家园?(预设10分钟)

  1.提问:如果到田野、山坡、森林里,我们还能看到家园中有什么?

  2.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内观察,完善活动手册。(视具体教学时间是否充足而决定此环节是否开展)

  3.课外拓展: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户外观察地球家园还有什么,进一步完善活动手册。

  4.机动:指导完成设计的作业题。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在活动手册中的那个圆圈代表的是地球。学生需要在圆圈(地球)的周围用图画描绘他们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认识。注意提醒学生要以圆圈的各段弧线为底部来画相应的物体,教师可以给学生手绘一个物体当作例子。当然由于时间有限,建议学生画简笔画或补充简单文字,颜色等不做要求或可以课后完善。

  【作业设计】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能看到太阳月球,所以太阳月球也是地球家园中的成员。…………( × )2.地球上所有害虫都是地球家园的成员,但是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坏处,我们应该全部消灭它们。…………………………………………………………( × )3.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中的各种自然资源。………………………………( √ )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一课,学生已经对“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本节课学习聚焦的是学生身边熟悉而陌生的“生态乐园”——土壤。整节课一直围绕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动植物”的核心问题展开,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学生重点关注的内容很丰富,特别是“探索”环节,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观察什么?学生不仅要观察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还要观察生活在土壤表面和里面的动物。其次,观察的范围是什么?学生不仅要观察土壤表面,还要观察土壤的里面。再次,观察的要求是什么?观察要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细致是要求对动植物个体的数量进行观察统计,全面是不遗漏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顺序是指按照从表面到里面进行观察。最后,观察还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做记录(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做记录),要注意不伤害动植物。

  在研讨环节,除了请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可以交流动植物个体的形态、有趣的现象、土壤的特点等内容,在充分的交流中既可以反馈学生的观察活动是否细致、全面、有顺序,又可以通过交流观察发现帮助学生建立对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认识。

  教材的拓展部分“观察蚯蚓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能多关注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由于本课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所以最后的拓展部分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时开展。

  【学情分析】

  本课学生需要在室外进行观察熟悉而陌生的土壤“乐园”。说熟悉是因为土壤太常见了;说陌生是因为学生可能从未细致地去统计、观察生活在土壤中的动植物。同时,学生的活动场所会从室内到室外再回到教室内,在这过程中学生会非常兴奋,他们可能会出现出教室后过于兴奋而忘记观察任务,或只顾着和小动物玩却淡化观察重点等现象。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要明确观察任务,强调观察的重点是土壤中的动植物,明确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全面的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形成在观察中要保护动植物,观察后要恢复动物的生存环境等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感兴趣。

  2.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盆栽绿植。

  2.小组:放大镜,木棒,小铲,塑料饲养盒。

  【教学过程】

  聚焦(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带土盆栽绿植(与课件图片一致)]

  1.展示一盆带土绿植(以教室中现有或学生认识的植物为优先),提问:老师手上拿着什么?它生活在哪里?(预设:生活在盆里,生活在土里)

  2.结合图片聚焦:土壤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许多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土壤,今天我们就要访问一下土壤居民们。

  3.揭示课题: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板书课题)。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各一个放大镜,木棒,小铲,每人活动手册]

  1.展示活动场所照片,引导:今天我们要访问校园土壤中的居民们,在校园中有你熟悉的动植物吗?

  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对校园土壤中动植物的认识程度)。

  2.提问:动物和植物是我们友好的邻居,为了更友好地进行访问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安静,听老师的话,不追逐打闹(肯定学生有关于观察纪律的回答)。

  3.观看视频(土壤表面——落叶下——土壤里),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视频明确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① 细致:耐心、仔细地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特点。

  ② 全面:全方位地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包含土壤上的和土壤里面的。

  ③ 有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

  4.提问:对于接下来的观察,你还有哪些有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请学生或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预设: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怎么办?建议:对于不知名的动植物,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绘画,也可以请教老师,或通过pad等工具将动植物拍摄呈现。)

  5.出示提示,再次强调:有顺序的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观察后填平土坑,不伤害小动物和植物。

  6.有秩序外出,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做好相应记录。

  四、研讨(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班级记录表]

  1.提问: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这些动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在班级统计表中记录。(建议:对于学生描述的动植物教师可以事先进行侦查了解,也可以通过学生描述特征让学生自己进行猜测,或教师帮助百度图片或形色等软件帮助识别部分动植物。)

  五、拓展(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塑料饲养盒]

  1.布置拓展作业:课外进行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建议:可参考教学光盘录像进行活动。)

  2.机动:指导完成设计的作业题。

  【板书设计】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校园土壤“居民”统计(班级记录表)

  动物:蚂蚁、蚯蚓、西瓜虫、蜗牛、蟋蟀……

  植物:狗尾草、牛筋草……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很多学生在初期使用活动手册时不知道应该如何记录,缺乏看懂记录表的能力,教师在记录前可以通过范例进行适当解释,如有学生在答疑环节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提问(例如:我们要数出植物的数量吗?植物数量很多怎么记?)教师可进行记录方面的引导。

  本课不要求学生详尽地记录生活在土壤中的每种动植物,每个小组记录五种即可,但要求观察一种记录一种,规定时间内速度快的小组可以在表格下的空白处补充记录多观察到的动植物。

  2.

  ① 把小花,小草拔下来拿在手上观察。( )

  蹲在地上观察土壤表面的动植物。(√ )

  ② 挖土真有意思,咱们先观察土壤里面的动植物。( )

  观察的时候先观察土壤表面,再观察落叶下,最后观察土壤里面。(√ )

  ③ 刚刚看到的蜗牛真可爱,我要把它带回家当宠物。( )

  土壤是动植物的家园,观察结束后我要把它们的家恢复原样。(√ )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

  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五、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

  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

  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

  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

  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小组展示。

  8.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

  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5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

  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1、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

  2、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太阳)

  3、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雪)

  (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

  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

  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区分不同的天气

  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

  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

  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

  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

  D、拓展练习:完成活动手册第五课“拓展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共同订正。

  3、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师: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同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A、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说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B、出示幻灯片(干死的秧苗、拔出地面的树根、雨中玩耍、太阳能集热板和风车)

  分别指名说说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反映出了不同天气给动植物和我们人类带来的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

  C、教师小结: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如果某一种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板书: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

  D、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学习和生活的。

  三、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极端天气吗?它们的产生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A、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极端天气。(出示投影:什么是极端天气和相关天气图片)

  极端天气通俗的说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很少见的天气现象,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但造成的影响很大。比如: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台风、冰雹、强寒潮、高温、长期干旱等都属于极端天气。

  B、说说你知道的极端天气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C、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后果。(播放视频)

  D、小结: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梳理总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师:既然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所以我们是不是希望这样的天气情况出现的越少越好呢?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以下内容:1、极端天气为什么会出现?2、人类的哪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天气变化?3、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天气

  晴 图片

  阴 图片        天气  影响  动植物和人类

  雨 图片

  天气  雪 图片

  风 图片

  雾 图片

  6

  《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不同季节的词语、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使用:课件、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四季》课文

  学生读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四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季节中的景物的认识。

  2.揭示课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探索不同季节的现象

  1.出示四季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中不同季节的现象。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

  3.分组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

  4.看看我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5.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三、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指导学生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回去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做一个“季节礼盒”。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春季 小草、柳树 温暖

  夏季 花草树木 炎热

  秋季 果实、落叶 凉爽

  冬季 雪花 寒冷

  7《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不同季节的词语、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使用:课件、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四季》课文

  学生读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四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季节中的景物的认识。

  2.揭示课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探索不同季节的现象

  1.出示四季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中不同季节的现象。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

  3.分组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

  4.看看我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5.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三、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指导学生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回去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做一个“季节礼盒”。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春季 小草、柳树 温暖

  夏季 花草树木 炎热

  秋季 果实、落叶 凉爽

  冬季 雪花 寒冷

  第二单元 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 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 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 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 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 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 “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 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 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 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 特点

  不锈钢碗 反光 光滑、坚硬

  陶瓷碗 光滑、坚硬

  塑料碗 光滑

  木碗 粗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9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