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2-09-27 16:21:50 | 移动端:《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结合语文要素及本课的课后习题,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

  2.借助相关的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为了达成目标,我进行了以下教学: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课堂伊始,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桂花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主要写了哪一件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提示学生关注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变化。

  因“摇桂花”占文章的篇幅较长,学生读完课文后,首先找到的就是这件事。我借此引导学生,都有谁摇桂花呢?大概什么时间摇桂花?学生很快找到了文中的相关人物和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样一来,就很清晰地发现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写的内容是在故乡的院子里,“我”和母亲、乡亲们一起感受摇桂花的乐趣。

  把中间部分截取出来后,接着学生便能概括出: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写的是儿时“我”和父亲一起赏花,但是我最爱的是桂花。第七、八自然段写的是“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人迁居杭州,“我”给母亲带来桂花,忆起了故乡的桂花雨。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文章的脉络也突显了出来。

  二、借助具体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了解了课文大意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其中一名学生关注到了第二段的对比写法。

  生:“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在这里,作者拿梅花、木兰花、其他花与桂花做对比,突出了“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师:你发现了这里的写法,很了不起。那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生:“可能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是啊,这就是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谁来读读这句话?

  在这句话的朗读中,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放慢语速,锁定了关键字“太”,加重语气,并拉长读音,使桂花的特点更加突出,字里行间表达着“我”对桂花的喜爱。接下来,就有学生关注到了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描写桂花雨的场景。

  生:“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我从“总是缠着”这个词语感受到作者对摇桂花特别期待。

  师:是啊,作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摇桂花了。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通过动词“抱着”、“使劲地摇”、“喊着”以及语言描写,我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时兴奋的心情,他对桂花充满了喜爱。

  接下来,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在想象画面时,有的加入了人物的一些动作:一边抱着桂花树一边盯着树上的桂花,不停地笑着。有的加入了对桂花的描写:又香又甜的桂花就像仙女下凡,飘到了脸上,粘在了人们的头发上,落到了肩上,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通过想象画面,学生感受到了作者摇桂花时喜悦、激动的心情,进而由衷地体会到了作者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这样唯美的画面我再次引导学生做动作朗读、合作朗读,通过欢快的语气把热烈的气氛读出来,把作者童年的快乐读出来。

  然后,学生在汇报时关注到了文中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比如第四段的语句:

  生:“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通过“至少”“十几家”两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桂花的香气很浓,而且飘得非常远。

  我顺势启发学生想象:桂花的香气可能飘到哪里呢?而且又点拨学生: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动词用的特别好,你能找到吗?你觉得好在哪里?这样两个问题,学生由想象到理解关键字“浸”,自然而然地就能明白桂花的香气悠远、浓郁,已经弥漫了村子里的每个角落。

  然后,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悟。

  学生汇报到这里,我抓住时机,赶紧追问:文中还有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你画出来了吗?学生找到了第六段的句子: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个句子中的“全年”一词让我感受到了桂花的香气无所不在。

  师:桂花的花期是在中秋左右,为什么故乡村子全年都浸着桂花的香气呢?

  生:我联系上下文发现,桂花摇落以后,人们用桂花来泡茶、做糕饼,这些东西也都弥漫着桂花的香味,所以好像整个村子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样。

  师:是啊,桂花香已经不受四季的束缚,它无时无刻不在香甜着人们的生活。

  最后一处,学生找到了第七段中母亲的语言“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然后又相继补充了与作者琦君生活经历相关的一些资料。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围绕着这句话展开讨论:难道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不难理解:杭州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香味儿是一样的,只是母亲对杭州和家乡的情感的深浅不一样。母亲看到桂花,闻到了桂花香,思念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借助一些具体的方法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找到关键句,抓住关键词或者是想象画面、朗读指导等,充分感受这篇课文抒发的对故乡亲人的热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三、升华主旨,强化单元语文要素

  通过品析句子,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接着,我借机引导学生思考:在课文的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是说思念童年时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思考片刻后,有学生交流道:“摇花乐和桂花雨”就是作者童年和故乡的代表,想起“摇花乐和桂花雨”,就是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故乡。我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本课作者就是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让人回味无穷。

  在《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作者借桂花抒发感情的方法,既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又达成了课时目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桂花雨》教学反思》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9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