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心得报告 >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选推荐7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选推荐7篇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3-03-18 19:16:19 | 移动端: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选推荐7篇

还是对如何写好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选推荐7篇一筹莫展吗?为您精心收集了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选推荐7篇》写作范例,欢迎大家写作借鉴,一起阅读一下,你也可以在网站上搜索更多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选推荐7篇》相关的范例。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7篇

调查报告是人们以书面形式向领导汇报一些调查情况的文书,那要怎么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来阅读。

篇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1

孩子们是如此的热爱读书!那可爱的笑容,求知的眼神令我们深深感动!当我们打开图书馆的门时,他们蜂拥而至,迫不及待地寻找起自己喜爱的图书来,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李维龙同学,呵呵,一借到书,他竟蹲在图书馆门前就开始翻阅了,那个认真劲儿,着实令人感叹。为了使孩子们愉快地阅读,队友们积极想点子,用心做准备。在阅读课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以 击鼓传花讲故事 , 转转脑筋猜字谜 , 朗诵大家来找茬,做小小评委 , 你说我来唱 等有趣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在全校,我们还举办了 漂流笔记 , 纯山书香 朗读比赛,情景剧 喜洋洋与灰太狼 表演等活动,都取得了圆满结果。另外,我们为孩子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的音乐,美术,手工,英语,数学,体育等课,他们都兴致特高。看着孩子们每天都有收获,我们也感受到一种无比的幸福。

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活动中,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及 乡村图书馆计划 的实施情况,我们针对家长和学生,分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家长与学生各发放问卷60份,回收52份。以下是对问卷的分析情况:

关于家中有无藏书:87%家长答复家中没有藏书;

关于孩子是否会读课外书:87%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偶尔会读,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来不看课外书;

%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是有必要的;

关于是否去过书店:67%的家长曾经带孩子去过,31%的家长从未带孩子去过书店; 关于儿童课余时间的活动项目:62%的家长认为是看电视。

%的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尤其是童话书和漫画书;

关于课外书的56%的学生是通过纯山乡村图书馆获得,27%是通过向同学借,17%是自己购买;

%的学生认为图书的情节是最影响其阅读的;

%的学生每天都看课外书;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不读书。

综合分析

大部分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希望类似的阅读辅导活动多举行。然而,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家长经常出门干活或是自身文化水平低等原因,无法正确有效的督促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家长一致认为乡村图书馆的计划很好,十分感谢和支持基金会的图书馆计划!希望图书馆能经常开放,并根据学生需要多增置些书籍,另外,希望有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读课外书,而原因主要是因为兴趣。但是,他们能够看到的课外书很少,故主要的课外活动时间都在看电视,干活,玩儿,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

学生喜欢的书籍集中在童话故事类,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 《一千零一夜》 《格林童话》 《小王子》 《小公主》《安徒生童话》等。另外,高年级同学希望能增加些作文类的书籍。学生们对科普和古诗词的书籍需求较低,原因是看不懂。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堪忧。

问题与建议:

图书管理 学校老师人手有限,可以选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分组进行管理,或者村上如果有志愿者爷爷奶奶管理员也可以。

图书馆位置 如果能调整一下,把图书馆和微机室分开就好了,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让学生自己挑选图书,在图书馆上阅读课。另外,书架也可以重新摆放,放低一点。

管理员培训 管理员老师要定期对图书进行清理维护,还有对借书的人不应该有偏见,不能说不是好学生就不让借书。

借阅制度 只看现用的借书卡,很难判断谁借了几本书,学校人不多,建议做一个花名册,借书还书做好登记,可以判断是否有人有未还书的情况下还在借书。

书籍维护 胶装书很容易掉页,可以买个打孔机,容易脱页的就用线装。

创建报刊角 图书放在教室里很容易损坏和丢失,管理起来不便,可以创建班级报刊角,并定期更新,使学生阅读内容更加丰富。

爱,因为在心中,我们五个人相聚在一起,为了心中的那句誓言─ 成就孩子的幸福,演绎了不同寻常的十二天。

郎费罗说过:人生中有这样的时刻,心胸充满了激情,偶尔,这感情激荡着像卵石投入水中;快活的话语如泉水涌出,它的秘密撒在地上像水一样难以收拢。在孩子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样的时刻,看着他们一天天变得自信,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心里感觉无比欣慰。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支教生活结束了。临走时大家都很恋恋不舍,孩子们给我们写纸条,送了很多他们捡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和自己精心做的折纸,希望老师有空再来,他们那清澈的眸子,可爱的脸庞,欢快的笑语,总是那样轻轻的,暖暖的触动我的心弦,让我永远珍藏。谢谢他们!

真心祝愿孩子们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成长,拥有美好童年!最后,我代表我的队友们向纯山教育基金会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的爱心一定会开花结果的!愿大家一起将这份爱心接力传下去!

__年来各级各类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出具的证明,在解决户口、工龄、工资、土地纠纷等问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凭据作用。一些人正是看中了档案证明的这种独特作用,想方设法到档案馆骗取证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的因素。但出证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出证程序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这就提醒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档案馆出证程序,以规范出证行为,保证档案证明的真实性。

篇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2

一、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在道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良好。对基本的道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二、具体分析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不过经常参加的人并不多,多数学生都是出于学校规定而不得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道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学校和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调查中,虽然参加过无偿献血的人并不多,但多数人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献血活动,在这些愿意参与无偿献血的人中,有大部分人是因为嫌麻烦、没时间而未能成功献血的,这说明,主观上大家还是有很大的奉献精神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这是医院在赚钱而消极对待无偿献血。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本次调查中,所有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一半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另一半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能做到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大多数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少数的人会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少部分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几乎没人会主动弄干净,而有一部分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绝大多数的人则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拾金不昧

在拾金不昧方面,大学生还是做得不错的。根据调查,多数人在捡到饭卡、钱包、U盘等私人财物时,都会马上交给相关部门,像保卫处、广播台等等。只有少数人会视而不见,而视而不见的这些人中,有的是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而有的则是怕惹麻烦。至于想要“私吞”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数为零。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自己绝不会为了一点东西而昧了自己的良心。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本次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然有超90%的同学认为考试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而之前在网上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80%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而对于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问题,多数学生则采取游击战的方法,平时忌无肆惮的使用,等有人来检查就藏起来。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纪律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总结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道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道德形象大使。

篇三: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3

一、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假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二、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青岛大学20名,中国海洋大学10名,青岛理工大学10名,青岛科技大学5名,青岛农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假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略)

五、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假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六、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假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七、结论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

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篇四: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4

我们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在这个高速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明显不够高,出现哈韩,哈日,崇洋媚外等现象。因此,研究调查新时期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的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并根据调查的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大学生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政治实践,有针对性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加强和改善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对提高广大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以及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调查时间:20__年

调查地点:洛阳理工学院

调查对象:全校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

一、前言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他们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使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最优效用的主客观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高校学生有时候不能有效的抵御这些挑战,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倾斜,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理想信念淡薄,出现了理想失落、信仰危机、精神支柱倾斜等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认真研究调查新时期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情况,并根据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大学生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政治实践,进而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小组对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进行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其中,在学科方面,工科占总数的64.3%;理科占总数的21.4%;工科占总数的12.8%,其他占总数的1.5%,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占总数的37.5%,大二学生占总数的12.5%,大三学生占总数的42.%,大四占总数的17.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你认为发展应不应该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调查中,其中选择答案A.是应该的占70%,选B.我不知道的占25%,选C.不应该的占5%。由上述数据分析表明,我校约有七成半的学生赞同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化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得益于不断地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性和希望,而其中选择不应该的只占一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2、对“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吗?”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不完善的有32.5%,选择答案B.完善的10%,选择答案C.比较完善的有37.5%,选择答案D说不清的有20%这个说明对于这个问题,数据表征不是太乐观,很多同学们认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程度还是不足,选择肯定答案的人只占一成。这也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方面都不可能过于完美。同时这也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万能的,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我们要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去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对“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的调查中,选择A.很少的同学有20%,选择B.经常的同学有37.5%选择C.偶尔的同学有42.5%。表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了解国家大事的人过少,一半的同学不经常去关心国家大事,这个结果是严峻的,身为大学生,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积极的参与了解国家大事。

4、对“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的调查中,有20%的同学表示非常懂,有52.5%的同学表示对于此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有15%的同学表示只是知道这个概念而已,有12.5%的同学表示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从上述数据完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程度,不了解何谈赞同,可是其中充分了解的同学只占两成,竟然有超过一成的同学丝毫不知道什么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学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程度还是不够的,这些缺少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5、对“您是否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的调查中,选择A.一般的同学有47.5%,选择B.有的同学占总数的32.5%,选择C.没有的同学有20%从此调查说明了我们同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够坚定,认知不够清晰有坚定信念的同学只有三成多一点,影响这项调查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宣传不到位,比如说在处理很多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时候让大学生失望。

6、对“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途径?”的调查中,同学们的了解途径都很多,大多同学都可以从多个途径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调查所表示的结果还是值得所有人满意的。

7、对“您认为你的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影响?”的调查中,选择A.没任何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2.5%,选择B.有促进作用的同学占总数的57.5%,选择C.有较大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0%。这项调查的结果也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有一半的同学认为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影响,只要大学生有这种思想就会积极的参与政治活动,积极的完善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同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同学占两成多,这些同学的态度是消极的,不被提倡的,学校要给这些同学多多宣传社会主义积极的一面,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8、对“您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的预测是怎么样的?”的调查中,选择A.消极的同学占总数的0%,选择B.积极的同学占总数的70%,选择C.不关心同学占总数的30%.从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前景比较乐观,他们也坚定不移地支持社会主义,也很看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这个结果是难得可贵的,这表示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是很好的,其中,有七成的同学对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抱有积极的态度,更好的是没有一个人还有消极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为数不少(30%)的同学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示漠不关心。

综上所述,我校大学生对于走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上是认同还是很高的的,但有些同学在部分具体内容上还存在认识不足,认识模糊,存在偏差等问题。有不少同学不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这些问题都是很严峻的也是不得不面对的,而且同时,学校对于社会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也是不够到位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开展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必要,也相当紧迫。这就要求我校要积极探索教育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思考与建议

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分析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大多数大学生可以理解发展初期的不足与缺点,对于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还是很看好的,可是虽然其中的赞同居多,表扬居多,但是反对的怀疑的声音还是有的,还有很多同学的认识有一点不足与模棱两可的时候,这些都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盲点。而在于大学生赞同的方面一定要保持甚至是做到最好,给大学生足够的信心与平台,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最中坚的力量

总的思考和建议,可分为一下几点。

(一)大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表赞同,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正面态度,饮水思源,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广大学生从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誓言和生命做出的选择,更是当代大学生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做出的理性选择。而对于以后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也是有很大的信心的,这些结果让人很是乐观,可是也不能盲目的乐观,需要改善的还有很多。

(二)加强大学生对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具体实施方法:

1、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针对性。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特色社会主义,有的学生的立场也不够坚定,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放在课堂上解决的,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键在加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主渠道。用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道路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必修课,坚持以社会主义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课堂、进教材,使教育深入人心。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创设一种平等交流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社会主义道路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使建设社会主义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2、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注重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参与性。

(1)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品味,加强校风建设,稳定高校校园、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教育引导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思想道德塑造功能、智力开发功能、身心调节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决定了它在满足学生文化需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对学生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应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手段,注重运用互联网络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培养,既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教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激励人;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鞭策人,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重点,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深入学生的思想。

3、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实效性社会。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对于促进青少年融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加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在社会上形成共识,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只有被大学生所认知、所接受,并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才能在实践中履行;大学生也只有在深入了解社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产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实践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以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教育为切人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

五、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不是太高,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对于一些很基本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总体情况虽然好,但是个别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对此应该要加强教育,不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到社会后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什么都不清楚,这样一来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很不利的事情。这不是杞人忧天,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现代政治中大多都是以公民的政治参与为基础的民主政治,没有公民的参与,整个政治制度就无法真正有效的运行起来,无法成为有效的政治实践。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历来是政治参与中表现活跃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积极宣传特色社会主义,做好各项工作给大学生们看到希望,使大学生能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从而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五: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5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依法治国”方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很多对大学生的批判性评议。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和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人通过一些网上资料和书本知识、老师课堂法律道德知识的讲述,还有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的一些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无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大部分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同时他们的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重视程度不够,总体意识不强,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问题。

1、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

承认自己在法律知识方面有缺失的占了45%,虽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于实践的占了29%,能够掌握并应用法律的仅有少部分人。被调查的同学中,近80%的人对法律援助仅限于听说过,知道并且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2、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来源

大学生了解法律的渠道多样,其中通过课堂和电视新闻获得法律知识和最新资讯占最大的比例。课本上知识过于局限,过于书面化,没有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并且课堂上课时有限,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受法律氛围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并不重视基础课。而电视上的,虽然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专业性不够,甚至有可能还有错误,对接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着很大的限制。

3、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可知,76%的人都没有维权的经历。由此可购买,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较为淡薄在被问及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是否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只有35%的人选择会签订合同,而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没必要或者无所谓。这就表示了大学生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意识,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在大学生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50%的人会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大学生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甚至有10%的大学生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但是只有45。45%的同学知道。这就证明,法制的宣传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没有在12月4日得时候开展相应的法制宣传活动,致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与法律知识缺失。

4、大学生缺少维护法律公平公正的决心。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抱着一种只要自己遵纪守法,不触犯法律就可以了,只要不做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观者心理。当大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时,40%的人选择用沉默面对,有些人说:我们的力量太薄弱,和他们抗衡那就是以卵击石。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缺少维护法律的勇气和责任感。在现实的竞争和压力环境下,一些学生开始变得重实恵求实用,趋于以实现自我为中心,对有困难的人缺少同情心、对社会集体缺少责任感。

5、大学生对法律的漠视与不关心。

仅有2%的人会选择去关心和了解一些国家的立法和法律报告,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接近2%的人对于已经触及到法律的行为熟视无睹,没有判断的能力。30%的大学生不懂得如何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保护自己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根据部分学生反映法律课程太过于乏味,提不起兴趣去学,都只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背背相关资料以应付考试,因此大学生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法制观念。在调查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象真的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只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只是流于形式。

2、教师与学校方面的原因

除了将法律作为专业课来对待的专业,老师一般不会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能够不影响课堂秩序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也会在私下做自己的事情。有些老师对此也是不以为意。另外,老师每堂课也只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度,讲述基础知识,课堂气氛乏味,使得学生提不起精神去学习。

学校方面关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只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课时也不多,说明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关注不够。另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死读书的现象。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1、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

学习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他们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学生自身应更加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同时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现实中有一些偏激的大学生道德方面的问题已经做出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所以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2、学校需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予以重视。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选择沉默或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而且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从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3、开设法律咨询室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开设法律咨询室,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专门负责学生的咨询预约接待工作,同时适当安排专业教师为学生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校外主体的侵犯时,可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服务和正确引导。解答学生关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违纪申诉制度相联系,协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缓解各种校内矛盾。

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可以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尤其要对学生工作管理干部、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和主要学生干部进行重点培训。

开展法律知识交流会,解读校园法规,交流学法心得,开展法律答疑,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其中通过加强对法学专业社团的指导,通过社团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建立网络,高校法律咨询室应安排机构成员联系挂点院系,建立专业教师联系班级,各级学生会、班级设立法制委员的制度,在全校形成法律学习、宣传、应用的网络。协助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开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

篇六: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6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经济——学生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此刻学生异常是大学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特殊群体。他们对餐饮,服务,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大学生没有自我独立的经济来源,却进行着一些不相称的行为。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现象频频出此刻大学生的生活中。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消费各方面的情景,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供给依据。

1全面摸清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现状。

2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

(三)调查对象

普遍调查对象为一个班的全体学生。

抽样调查对象:因为大学生的消费不一样于中学阶段,也不一样于家庭消费,每个大学生都具有普遍性,全体在校学生都是调查对象,但因为家庭经济背景的差异,全校学生月生活支出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消费购买习惯与结构的差异性。为了准确、快速的得出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决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先按其住宿条件的不一样分为两层(住宿条件基本上能反映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公寓学生与普通宿舍学生,然后再进行随机抽样。消费者(学生):300名其中住公寓的学生占50%。

重点调查对象(学生):30名选取消费高中低典型各10名

访谈调查对象(学生):12名选取消费高中低典型各4名

(四)调查资料与工具:

1.调查工具:问卷准备(附件)、访谈卡片(见附件)、网络、社交媒体、

2.调查资料: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五)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查方案,在学校内进行本次调研需要的人员安排具体配置如下:

参与人员:

项目负责人:

调查问卷与工具准备:2名

调查人员:4名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2名

调查报告撰写:1-2名

(六)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1.以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调查人员的培训等相关工作后,就能够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各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中餐或晚餐后这段时光开始进行调查(因为此时学生们多刚呆在宿舍里,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俭时光和成本)。

调查员在进入各宿舍时说明来意,并异常声明在调查结束后将赠送被调查者精美礼物一份以吸引被调查者的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

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能够在当时收回问卷,也能够第二天收回(这有力于被调查者充分研究,得出更真实有效的结果)。

2.以访谈和社交媒体交流为辅助调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由于调查形式的不一样,对调查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访谈前调查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出调查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应占据主导地位,把握着整个谈话的方向,能够准确筛选谈话并资料快速做好笔记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

3.经过网上查询或资料查询调查统计资料:

调查者查找资料时应注意其权威性及时效性,以尽量减少误差。因为其简易性,该工作可直接由撰写人完成。

(七)调查程序及时光安排

调查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

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

篇七: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消费方式也愈来愈多。文化消费作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合理的文化消费行为与正确的消费观念是优秀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方面我进行了调查,全面的分析他们在文化消费方面的现状,探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一)文化消费不断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用于文化消费的数额在不断增长。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支出占到生活费支出的15%左右,甚至有些学生把主要的开销都用于文化消费中。现在的大学生都注重丰富自己的大脑、开阔眼界,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不断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

(二)文化消费内容丰富

当今社会构成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对象越来越多,既包括文化教育、绘画、书法、摄影、阅读图书、报刊、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戏剧、听广播或演讲等,也包括上网学习、聊天、玩游戏、通信、交际联络,还包括旅游、健身、下棋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

(三)文化消费的层次呈多样性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文化消费具有多样性,既有消遣型、娱乐型、享受型的文化消费,例如看电视电影、听音乐、打牌等;也有社交型、发展型的文化消费,例如上网、听讲座、绘画、舞蹈等。

(四)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关注的内容。

(五)文化消费地位越来越重要

多数学生认为文化消费非常重要,并表示经常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其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消费目的不同

多数学生参与文化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再者,目的是为了放松自我,缩减压力。也不乏有学生进行文化消费纯粹是追求时尚和打发时间。

二、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行为缺乏计划

文化消费作为一种理性行为,应该有预期计划和目标。目标消费、量入为出,合理

分配开支是良好消费的基本原则。但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却往往是没有明确目的,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的消费。这种随意消费产生迅速,消失也容易,有时甚至只在闪念之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大学生往往陷入盲目冲动消费之中,导致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中却发现,为了诸如人际关系开支、娱乐开支、情感投资等的需要,大学生们往往压缩伙食费,而把过多的消费支出在这些方面。他们追求休闲、享受快乐,更愿意去网吧而不是图书馆,更愿意看电视电影而不是听讲座。有些学生沉迷于网游,主要花费用于购买游戏币。由于这些方面消费的增多,再加上消费的无计划性,必然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不合理。

(三)、文化消费品供给不足又浪费严重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比较丰富,但与他们急剧膨胀的消费欲望相比,还十分缺乏。在他们的个人消费能力受到制约、作为公共文化消费主要供应者的学校经济能力也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尽量发挥己有文化消费品的最大效应。但目前来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浪费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学校公共文化消费浪费严重

据调查,单就内蒙古财经学院每年组织的团体在校内的免费演出、活动大约在15场左右,学生一方面抱怨学校提供的活动太少,一方面却是每场演出大约20%的空座率。由此可见,学校公共文化的供给结构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休闲、娱乐、实用文化的实际消费占主导地位,如卡拉OK、非诚勿扰等;而精英、主导类公共文化品供大于求,需求不足,浪费严重,如辩论赛、讲座等。

2、个人购买的文化消费品浪费严重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购买文化消费品的目的与实际消费行为发生偏离或背离。例如,大学生买CD机、MP3不是用在外语学习上,却主要用来听流行音乐。买电脑、上网不是用来辅助学习,而是主要用来玩电游,看光碟,聊天等,这就偏离了其主要用途。

(四)、存在非理性的消费

文化消费中,一些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流行又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大学生的消费。流行以金钱作为基础,面子更使一些大学生丧失了管理金钱的能力,过分追求潮流,盲目消费。有的学生为了达到享受某种消费的目的,甚至开通了几张信用卡,透支消费。

(五)、学校对学生文化消费方面缺乏引导

有些社会的文化消费产品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消费环境有待改善。而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的领导及老师对学生在文化方面的消费缺乏引导,校内关于文化设施方面的建设力度不大。

三、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建议

(一)、自身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学生进行文化消费之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从个人发展及素质的提高出发,制定好消费计划。克服从众的思想,不应存在攀比的心理。要注意利用好闲暇时间,相对于学生阶段来说,大学生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这些闲暇时间,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中,有的学生碍于面子,怕他人说自己“不合群”,于是随波逐流,把精力消耗在无休止的消遣娱乐之中。克服盲从心理,应重点强化自律能力。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方面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座谈讨论、读书汇报、思想自省等等,自觉培养思想观点能自辨、行为情绪能自控、工作学习能自主、生活服务能自理的“四自”能力,真正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走出文化消费的误区。

(二)、学校要灌输积极的消费观念

文化基础设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造就生活力第一要素的现实基础。利用校内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类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要在校园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风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设施,如雕塑、科普和文化长廊等,以此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和校内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处理消费投诉、负责消费信息和情报传递、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消费教育,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消费保护意识。高校社团本身所具有的自治性使其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现实生活更加贴近,利用这些社团广泛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将消费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大学生开展合理的消费活动。要让大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学有所长、闲有所乐。老师要把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作为平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协助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比如,制止大学生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行为。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从众和时尚特征,低年级学生的消费行为往往是以高年级学生为模仿对象的。所以要切实加强对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引导,使之对低年级学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积极组织有关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讨论,引导学生对不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自我剖析。

四、我的感想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文化消费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校园文化更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会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正确的文化消费应当成为一个学校良好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艰苦朴素的作风,通过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到目前文化消费方面的缺陷、不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约束自身的文化消费行为。校园在文化建设方面应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

篇八: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选推荐7篇相关关键词:优选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大学生 推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丰富写作经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选推荐7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51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