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以“纲要”课实践教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策略探讨

以“纲要”课实践教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策略探讨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17 11:04:51 | 移动端:以“纲要”课实践教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策略探讨

  以“纲要”课实践教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策略探讨

  陈欢,钟国云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实效性不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难以保证。通过建立和完善课程实践教学制度,依托桂越边境红色资源挂牌实践教学基地,推进红色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参加社会实践弘扬红色精神等途径,可确保课程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理想信念;红色资源

  一、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近年来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教学效果总体上得到了根本保证。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政课教学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培养的大事情。

  由于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心智都不够成熟,极易受到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等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并由此导致功利性强、疏离社会理想、社会共同价值体验欠缺、诚信意识淡薄等消极现象。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大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思政课承担着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途径。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作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育部对思政课的学时、学分、相关教学要求都有明确的、统一的规定,并要求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和保障,而且高校每年都要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思政课专项巡检,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要求整改。所以,思政课占用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课程教学理应能发挥好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作用。

  二、传统“纲要”课教学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尽管近十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教学效果也已有明显改善和提高,但思政课仍然备受争议,课程传统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诸多共性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纲要”课教学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受到制约。(一)以“纲要”课教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纲要”课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载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通过理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取代旧民主主义革命、人民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深刻把握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与命运,增进大学生的党史、国史和国情知识,帮助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出了“三个选择”。从而使大学生自觉继承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自觉投身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当中,从而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

  (二)影响“纲要”课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因素第一,课程地位低,教学工作不受重视,这是影响“纲要”课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根本因素。虽然思政课表面上看很受重视,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到位,比如教学时间有的安排在晚上甚至是周末的晚上;多媒体教室优先安排给专业课,留给“纲要”课的教室设备陈旧甚至有故障,无法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等。此外,与其他几门思政课相比,“纲要”课只有2个学分34个学时,学生认为课程不重要;课程还常被学生称为历史课,认为枯燥的历史知识对专业技能培养没有帮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和投入度,这种现象在理工科专业尤为常见。

  第二,课程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学分离成为一种常态,这是影响“纲要”课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尽管高校都在强调和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但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并影响深远,教学分离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且,由于课程内容体系的特殊性,教学必须以史带论、与时俱进地回应社会现实,通过让学生直面当今社会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然而当前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等多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形成教学的良性互动,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无法保证。

  第三,传统课程教学偏重课堂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学体验,课程学习显得枯燥而乏味,这是影响“纲要”课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高校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虽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明确规定了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学时,但考虑到学生出行安全问题、交通工具不便、相关经费不到位、学生人数多及组织难度大等因素,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课程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讲授,学生因缺乏实践教学体验难以产生真正的思想认同,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

  三、依托地区红色资源强化实践教学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要想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必须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地处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加强“纲要”课实践教学,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才能确保课程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效果,为此“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3]这就要求学校要利用地缘区位优势,依托桂西南地方特色资源尤其是丰富的红色资源,将课程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并形成特色。

  第一,建立和完善课程实践教学制度,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强教学制度化建设,以实践教学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教学制度应包括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开展形式、学时学分和内容、实践过程管理、实践考核等内容。为此,要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制定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并形成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导向;要积极探索课程答辩、研究性论文或调研报告撰写等实践教学考核形式,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通过教学制度化建设,将使实践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是课程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

  第二,利用桂越边境地区红色资源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近年来,桂越边境地区加强了对红色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已把龙州起义纪念馆、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红八军军部旧址、胡志明展览馆等红色经典资源,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并发挥着社会德育教育的功能作用。学校可加强与当地纪念馆、展览馆和博物馆的交流合作,签订校馆共建协议挂牌实践教学基地,利用课程专项教学经费组织一些教学班分批次到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实地所见、所感和所闻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增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自觉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依托地区红色资源创新校内实践教学模

  式,实现实践教学所有专业和学生的全覆盖。校内实践教学具有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安全、覆盖面广、寓教于乐等优势,学校可将桂越边境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联合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开展校园文体活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加强课程校内实践教学。比如,将课程实践教学与文学社、摄影协会等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在龙州起义纪念日或新生军训期间策划红歌大合唱比赛,在建党节、国庆节举行地区红色主题写作比赛、板画设计大赛,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红色文化绘画展、摄影展等。通过创新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四,实践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践行红色精神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为此,课程实践教学可根据不同系部及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物电系电器工程专业学生可深入社区开展家用电器义务维修活动,政管系法律专业学生可到车站、广场等地开展免费法律咨询与援助活动;等等。通过以“纲要”课实践教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服务奉献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增强他们对党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觉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E].2005-02-07.

  [2]陈欢。本科生研究型学习力培养视角下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108-110.

  [3]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E].2008-09-23.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以“纲要”课实践教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策略探讨》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14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