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20 12:48:27 | 移动端: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二十年四个时期,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大学德育研究的丰 硕成果。这些主要成果包括:关于大学德育对象的研究;关于大学德育的功能及社会价值研究;关于大学德育 的实践过程研究;关于大学德育学科建设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推动了大学德育工作的加强和德育学科建设。文 章最后对面向21世纪的大学德育研究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建国5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德育工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大学德育工作展开了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得 以确认。围绕大学德育、德育工作者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其内在规律,从而加强了德育工作,加速 了德育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改革,推动了德育学科建设。
一、建国五十年来,大学德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建国初期的大学德育研究
从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时间里, 我国高等教育顺利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教 育到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这一时期,大学教育面临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双重任务。这一时期大学德育 研究的特点是:党和政府有组织地进行研究探索;大学德育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一阶段,大学德育研究和德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总结、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学校教育的优良传 统的基础上,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大学德育的任务、内容。这具体表现在:
确立大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建国初期大学德育的基本任务 是: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努力提高 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清除国民党反动的政治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根据政务院的有关规定, 决定在大学取消“国民党党义”和“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 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门马列主义公共必修课。
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政治运动,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组织高校师生员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结合这些政治运动,在高校师生中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思想改造运动。这一运动由北 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在北大师生中首先发起,教育部决定先在京、津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
按照“三好”的要求开展大学德育工作。1953年6月30日, 毛泽东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 团成员时提出:“青年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青年人和成年人不同,女青年和男青年也不同,不照顾这些 特点,就会脱离群众。”[1] 他号召全国青年要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从此,高等学校把实现 “三好”作为大学生的奋斗目标,把开展“三好”活动,评选三好学生,作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 容、途径和方法。
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面对资产阶级腐蚀青少年的严酷事实,中央多次 发文,要求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群众性道德教育运动,使青年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生活在“红色保险箱”里, 而是处于被争夺的“拉锯箱”中。
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高等教育部在《1954年 的工作总结和1955年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应树立教师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思想,通过课堂讲授及各教 学环节、课外辅导、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个别谈话和课外活动等方式,每个教师都应有向学生进行文化科学 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责任。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学德育研究
1956年~1966年,史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我国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 大学德育研究的特点是:在党和政府组织研究的同时,部分学者和德育工作者开始对大学德育中的一些问题进 行探索;大学德育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 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的“左”的错误,导致大学德育出现了许多失误和挫折,大学德育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 程。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在总结、研究教育规律,反思教育失误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大学德育的正确原则 、途径和方法。
1957年2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 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他要求青年学生“在 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他还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2]毛泽东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论述,对德育 的地位与作用、德育的领导与管理的论述,是对建国以来我国德育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大学德育的重 要理论基础。
1958年1月,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了又红又专的问题。他说:“红与专、政治与 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 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 就是又红又专。”[3] 这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德育思想。
1958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在所有学校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阶级观点 ,群众观点、集体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对大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
1959年6月17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批转共青团中央《关于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报告》。该报告在对 大学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了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4 点意见:一是学校工作以教学为 中心,思想工作应当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在学生中造成认真读书、刻苦钻研的风气,不能事事搞运 动,天天搞运动,而应当经常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思想工作阵地、多方面地 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坚持说服的 方法,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压服办法;四是要注意在学校中造成民主的、自由争论的风气,培养学生敢想敢说 敢干,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高等学校贯彻以上指示精神后,德育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初步得到 纠正。
1961年9月15日,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六十条》)经中国共产党中央批 准试行。《条例》对高等学校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原则、方向等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强调指出, 凡属人民内部的问题,都应根据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采取民主的方法,和风细雨的方法,自我教育的方 法来解决。
与此同时,部分学者和德育工作者对大学德育开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为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来展开的。1956年,林枫在“八大”的书面发言中,强调要正确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注 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报刊发表了 部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论文。这些文章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不论对教师或学生,都应当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去进行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 别的工作一样,应该从多数人的思想实际出发,照顾到少数人的觉悟水平。”“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积极因素和 消极因素,我们对人对事不应该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应该更多地看到积极的一面。”[4] “放手发动组织各 种自愿结合的社团。现在的社团全部由团组织发起,或是全校性的或是全系全班性的,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更多 样的要求。我认为可以让学生根据爱好采取自由结合的办法组织社团。”“指导学生个人活动和独立生活的能 力,从平凡生活里寻找不平凡的乐趣,在琐细的生活里培养优良的情操和高尚的理想。”[5]这些论述都是很有 见地的。
这一时期,大学德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为德育的中心任务,强调政治教育。一是把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作为德 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强化学生的阶级斗争意识;二是用政治统帅德育的一切工作;三是经常组织师生参加社会 主义教育活动和社会政治运动。
第二,组织学生参加经常性生产劳动,促进其思想革命化。在这一时期,生产劳动比任何时候都更受重视 。
第三,广泛开展榜样教育,以英雄精神激励青少年一代。这一时期,学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一系列 的典型英雄集体和英雄人物:一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如为祖国创业而吃苦耐劳的“大庆人”和“ 北大荒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王杰、欧阳海式的战士;“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的焦裕禄式的共产党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董加耕、邢燕子、侯隽等知识青年。二是青少年的楷 模,如刘文学、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三是电影、戏剧、文学作品中的革命者,如卓娅和舒拉、牛虻、保尔·柯 察金、江姐、许云峰等,他们的思想和人格都深深地影响着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应该指出的是,在那一时期 众多的榜样教育中,学习雷锋的活动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产生的影响最深。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学校德育受 到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影响,其发展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当时的大学德育主要强调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而把政治又仅仅理解为“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 ”,因而造成德育与政治教育成了同义语,只突出了德育的政治功能,而忽视了德育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个性发展功能等。同时,把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政治运动混为一体,德育围着形势转,来什么运动就搞什么教 育,政治泛化混淆了道德问题、心理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线,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某些方面的伤害。
第二,片面强调集体主义教育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强调个体的一切要溶化于集体之中,个人的需要, 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人的性格,个人的权益,个人的自主意识,个人的感情和欲望通通被视为个人主义的东西 。在道德教育上,提倡做革命的“驯服工具”、“螺丝钉

[1][2][3][4][5]下一页


”。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采用鸣放、辩论、出大字 报专栏等方式,实质上形成了批判、斗争,对一些学生的感情及其后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伤害。
(三)“文革”期间大学德育遭到严重破坏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 中,大学德育受到灾难性破坏无论从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工作方针和方法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在高等学校推行极“左”路线,全面否定建国以来大学德育的优良传统,取消系统的政治理 论课和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青年学生的单纯和热情,鼓吹“停课闹革命”,“踢开党委闹革命”,用大 批判开路,煽动红卫兵起来冲击党政军机关,打击革命干部和群众。在所谓“斗、批、改”的幌子下,全面破 坏党的教育方针,篡改大学的培养目标,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敢于斗走资派”的所 谓战士。这一时期,高等学校党的组织被冲垮,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彻底瘫痪,大学德育受到严重破坏, 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在此期间,周恩来、邓小平批判极“左”思潮,整顿教育,大学德育曾出现过两次转机 。尽管这两次转机都好景不长,但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粉碎“四人帮”以后大学德育的研究和工 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四)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大学德育研究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大学德 育研究的特点是:党和政府推动研究与广大德育工作者自觉主动探索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德育当作 一门科学来研究;大学德育研究,无论在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在这一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对大学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指示。在1978年3月18日和4 月22日分别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大大推进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拨 乱反正

[1][2][3][4]下一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28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