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简论建国以来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实施

简论建国以来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实施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20 12:52:22 | 移动端:简论建国以来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实施

教育部关于 实施中学生 "学生操行成绩的评定应以本守则为依据." 守则的指示 (1955.5.13)
"根据"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 来看,评定学生的操行成绩仅仅依据现行中 中学学生操 学生守则,是不够的.同时从学生在整风运 行成绩评定 动中和对待参加体力劳动问题上所暴露出来 问题的通知 的思想情况来看,仅仅依据现行中学生守则 (1958.1.15) 来评定,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行
成绩.因此,我们认为今后评定学生的操行
成绩,除依据现行中学生守则外,学生社会
主义觉悟的程度和他们对体力劳动的认识、
在体力劳动中的具体表现,也应该作为评定
学生操行成绩的重要依据." 小学德育纲要 "品德评定根据本《纲要》及《小学生守 (1988.7) 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不同年
级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当标准."
"学生品德评定的内容与标准以《大纲》 中学德育大纲 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和《中学生守 (1988.8) 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
由以上可以看出,关于品德评定的内容,最初是依据“模糊”的“生活指导标准”,后来是依据成文的“ 学生守则”。无论是“生活指导标准”,还是“学生守则”,都与当时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它们不足以 构成品德评定的全部依据。到1958年,我国从教育方针的要求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暴露出来的思想情况来看品 德评定问题,才开始拓宽品德评定的内容。自1988年颁布《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和《中学德育大纲》 (试行草案),确定了中小学德育目标以后,中小学生的品德评定才开始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各时期也都确定 了德育内容,惟这些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显然,德育内容也是品德评定的依据。至于学生守则和学 生日常行为规范,它们本身就是德育内容的一部分。
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1.以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品德评定的依据,目的在于用守则实行后的具体效果和遵守守则的 模范事例来教育学生,而不是单纯地以制度来限制学生。正如1955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小学生守则”的指示正 确指出的那样:“把‘小学生守则’当作‘管制’学生的工具,拿它来威胁学生,限制学生的活动,使他们处 处感到拘束,或者强迫学生盲目地照做,把天真活泼、生气蓬勃的儿童训练成为呆呆板板的小老人,这是非常 错误的做法,必须防止和反对。”
2.品德评定的内容不是一经确定便可一劳永逸地固守不变的。这是因为,我国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都是 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化的。
3.要正确处理品德评定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既要使品德评定内容从总体上体现 德育目标的全面要求,又要体现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应当有所侧重的评定内容。
(二)评定标准
所谓品德评定标准,就是在确定评定等级(如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之后,衡量学生品德在各评定指 标(或总体目标)上归属于哪一个等级的准则、尺度,因此又叫做品德评定的等级标准。其中的评定等级,我 们可以给它们赋值,例如规定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别相当于4、3、2、1分。
下面试分析一下建国以来各时期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在评定标准问题上的做法:
第十二五条:"小学儿童 分析:没有讲 小学暂行规程 操行成绩的考查,由班主任 "记分"的标 (1952.3.18) 会同科任教师根据生活指 准是什么,所
导标准就儿童平时行为经 记分数只是
常记分,……" 直觉的判断
而已.
第二十二条:"操行成绩, 分析:这里,
由班主任及本班教师就学生 "等级"的标 中学暂行规程 的平时行为作经常考查,并 准也没有作 (1952.3.18) 于每学期结束时拟定评语及 出规定,所谓
等级(分甲、乙、丙、丁四 的"等级"也
等,以丙等为及格),……" 只是直觉的判
断而已.
条件具备的学校,可采用
五级记分方法.评定标准规
定如下: 教育部关于 1.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 分析:评定标准 实施中学生 达到守则的要求的,评给" 是学生遵守学 守则的指示 五分". 生守则的程度 (1955.5.13) 2.有明显违反守则行为的 .
,评给"四分".
3.严重违反守则的,经校
务会议慎重讨论决定,并经
校长批准,评给"三分".
……
"品德评定应……从不同 小学德育纲要 年级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当 (1988.7) 标准."
中学生的操行等级可分别
评为优秀、良好、及格、不 中学德育大纲 及格四个等级. 分析: 对各等 (1988.8) 优秀:对评定内容规定的 级的评定标准
诸方面都做得好,或者某些 有明确的规定
方面有突出好的表现. .
良好:对评定内容规定的
诸方面基本能做到.……
由此可见,最初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只是凭直觉给学生一个分数或等级,没有严格的评定标准。在这种情 况下,品德评定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用分数或等级来表示的评定结果,本来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是 这样一来分数和等级所能表达的含义就很有限了。因此,要使评定科学而有效,就必须制定具体可行的评定标 准。
为此,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正确处理评定标准的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矛盾。“标准”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但每个学生的品德表现 千差万别,各有其个性特点。同一条标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不同起点的学生,在表现程度上,在反 映状态上,在发展速度上,都是不相同的。如果离开了每个学生品德表现的差异性,事实上就不可能有客观的 评定。(注:张耀灿主编:《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页。)
2.评定标准要符合可行性原则和可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评定标准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所定 标准不是少年儿童高不可攀的。可测性原则是指标准具体、可操作。
是不是任何一个德育目标都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评定标准呢?以“爱祖国”这一评定指标为例,我们该用一 些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生对祖国爱的程度呢?这些标准不容易确定,因为这样的指标涉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而情感和态度是内在的、不易察觉的,因而是难于评定的。可见,品德评定标准的确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问题还有另一面:评定标准的确定是否就意味着评定的顺利进行呢?我们谁也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中,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很多学校的德育仅仅局限于让学生遵守 学校和课堂纪律,学生的品德评定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甚至随成绩好坏而上下浮动。
因此,科学的品德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切实地实施,也许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正因为如此,也就更需 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为此而努力。
三、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形式和方法
先来看一看建国以来各时期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分别采用了哪些形式:
第十二五条:"小学儿童 这里包含的 小学暂行规程 操行成绩的考查,由班主任 评定形式有: (1952.3.18) 会同科任教师……就儿童 A. 行为规范
平时行为经常记分,约每两 得分评定
个半月总结一次, 形式;
每年共总结四次, B. 评语评定
结合为学年总成绩,并用 形式;
具体评语指出儿童的优点 C. 等级评定
和缺点.总成绩的评定,采 形式
用五级制记分法,以三分为及 (五级制
格." 等级).
第二十二条:"……于每
学期结束时拟定评语及等级 中学暂行规程 ……" 这里包含的 (1952.3.18) 第二十四条:"学生学业 评定形式有:
成绩优良,操行列入甲等或 B、C、及D表
有特殊模范行为者,应由" 扬或批评与奖
学校分别给予荣誉的或物质 励或处分.
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学生违反
学校纪律时,……必要时得
给以批评和警告."
"为了鼓励学生遵守守则
和纠正错误,……可以根据
各地具体情况和下述原则,
制定奖励和处分暂行办法
……" 教育部关于 1.……奖励和处分的目的 实施小学 是为了教育身受的学生和全 这里包含的评 守则的指示 体学生,而不是单纯表扬和 定形式是D. (1955.2.10) 消极制裁.
2.奖励和处分必须用负责
的态度慎重处理.尤其是处
分,应该仔细研究具体情况
,如学生所犯过失是偶然的
还是一贯的,是有意的
还是无意的,事前对他进行
过教育还是没有进行过

[1][2][3]下一页


教育

等,不能简单处理.
3.最高的奖励暂定为发给
奖状.……
4.最重要的处分是开除.
……"
"对于违反守则的学生,
……必要时可给以批评、
警告、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
&nb

[1][2][3]下一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简论建国以来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实施》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28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