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专家解读十七大(一)

专家解读十七大(一)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21 23:08:05 | 移动端:专家解读十七大(一)

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引起了众多代表、专家学者、群众的强烈感应。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呢,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已经不再坚持马克思原有的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而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而非唯一的价值与分配理论。按照马克思价值理论,价值来源于人类劳动,并且只能来源于人类劳动;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按照这个理论,非劳动产生的价值都不存在,因而也就不产生劳动以外的收入,也即不存在财产生收入,来源于非劳动的收入就意味着剥削。

本文由文库114收集整理 作者:张子阳 未经作者许可不得以营利目的使用本作品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虽然人类财富绝大部分与人类劳动有关,但绝不是唯一的来源!我们知道:自然的物资资料也会产生剩余价值.大家可以看到自然的林木或果树在没有人类劳动的作用下仍然会长大或结出果实也就是较前一年而言出现了剩余,并且也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即具有使用价值,却并非人类劳动所创造,至多不过其后参与其中;自然物资资料的差异即级差地租本身也是自然的物资资料产生的剩余价值.比如,地主在两块不同肥力的土地上雇用了同一组农民使用了相同量的劳动量,经过一个收获季节,结果出现了不同产量的农产品基中较肥的一块比较瘦的一块出超了1000公斤,这1000公斤农产品难道也是劳动产生的吗?很显然这是自然的馈赠,也并非来源于劳动. 知识(科学技术或文学艺术)条件的改进或提高也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来源.比如,企业主或资本家在投入劳动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采用了新的机器或技术方案,使产品产量及质量得于大幅度提高,这也并非是劳动产生的价值,即使劳动曾经参与过,不过它在下一次生产活动就成了死劳动价值并会对产生剩余价值作出贡献!这说明知识这种过去的劳动成果(死劳动)也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来源.那么作为上述要素的价值代表的资本自然也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来源.从前面三条所述可知,在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追加资本(即价值本身也包括资源的价值、前人的劳动价值和知识价值等)也可以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即使所谓的劳动价值,只要在下一轮生产活动中参与进来,它就和其它要素一起成了下轮经济活动的资本或本钱。可见,上述各要素都能成为剩余价值的来源.那么,与此相适应的分配就应当考虑价值的各种来源进行,这是公平正义的体现!

本文由文库114收集整理 作者:张子阳 未经作者许可不得以营利目的使用本作品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其实也早就提出“土地产生地租,劳动产生工资,资本产生利润”这一以要素为基础的价值理论,曾引了马克思的强烈反对,并在其资本论专章批判。这当然有其理论不足的原因,但侧面说明了劳动价值论受到严重的挑战。虽然劳动仍是价值的主要来源,但今天的社会经济实践早已突破了价值唯来源于劳动的事实及其理论推演。比如知识生产力或者科技生产力理论就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突破!资源生产力也应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由文库114收集整理 作者:张子阳 未经作者许可不得以营利目的使用本作品


十七大报告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社会主义已经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空洞口号,不再只是单纯以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理念以及制度形式。它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萨伊等西方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完善。这或许是胡锦涛等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体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专家解读十七大(一)》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37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