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君子之道》读后感

《君子之道》读后感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20 21:01:44 | 移动端:《君子之道》读后感

《君子之道》读后感

  作者余秋雨,书中讲的君子之道,实际就是儒家之道。从小耳濡目染对于儒教也算是比较了解。不过这本书还是带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一,君子是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体现。

  什么是集体理想人格?文化的最后一步是人格。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其精神追求和道德精髓,说到底都以提升人的素质,塑造理想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为旨归。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理想人格,每个文化又有每个文化特有的集体人格。“内圣外王”是儒家关于人格理想与实现王道政治的核心思想,“内圣”主要指的是“圣贤人格”,“外王”主要指的是“王者之政”。坚定自信,担当勇毅,务实亲民,开明睿智,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理想人格的要求。

  集体理想人格是集体有意识地追求某种状态。而对应的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可是就连没上过小学的大妈也可以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语。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这个环境中长大,从小就耳濡目染地,自然而然就学会了。那么如果是一些不好的观念呢?比如女子缠足,这在旧社会来说还是以女子的脚越小越好呢!所以集体无意识是由于文化,教育,经历的影响而产生的潜意识东西。我想说的是,逐渐去接触新的东西,不断刷新自己的三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消费观。事实上在不同的地区,也会形成特定的区域性人格。比如潮汕男人大男子主义,潮州人机灵,福建人爱做生意,上海人爱卫生等等,这种区域性的人格在如今交通便利,流动性大的时代,准确率可能也就百分之五六十吧。

  集体人格有时表现为从众。从众原因可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面对多数人完全一致的回答时,被试开始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有错误的。在阿希实验之后,实验者询问那些在回答错误的被试,有少数人声称自己看到的就是那样。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一种情况是:被试屈从于多数人的判断,做出和其他人一致的回答,以便被多数人所接受。

  二,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王道代表着完善的伦理道德境界和完美的社会政治秩序。王道以仁爱为基本精神,以仁政为基本主张,它的基本内涵就是实行仁政。

  霸道就是推行力政,追求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强权政治。

  乱世用霸道,盛世用王道,王道霸道不可乱用。历史上应该行霸道的时候去行王道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宋襄公,宋襄公实力不足,却一心称霸天下,学习齐桓公的仁义却学个半吊子,妄图王道天下,结果被楚王抓住羞辱,为天下笑谈。但是宋襄公下场并不惨,因为行王道,本国人民支持他,虽然为敌军俘虏,本国人民还设法救他回来,这个,就是王道的好处!对外敌,妄图行王道,宋襄公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促使王道和霸道由对立走向统一的关键人物是荀子(公元前313~前238)。荀子的王霸之辨将两种不同的统一策略和治国原则结合起来,主张两者兼有之,主张德与力相结合,王与霸相混合,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道王者之法,与王者之人为之,则亦王;道霸者之法,与霸者之人为之,则亦霸;道亡国之法,与亡国之人为之,则亦亡。”

  从哲学上说,王道是正道,当然正道须以实力为基础。王道中也包含霸道,但王道顺势而行。霸道则不同,是贪得无厌,是穷兵黩武。霸道是逆势而行,逆潮流而动,所以霸道或能残民得逞于一时,但难得善终。在“道”的层次上,王道是经,但有经也有权,要守经而不囿于经,是为通权达变。虽然,权变机诈之术,也在王道之中,但毕竟不是王道的根本。从“术”的层次上,王道是围三缺一,与人余地;霸道则是赶尽杀绝,不给人留余地。而不给别人留余地,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所以行霸道者大多没有好下场。

  乱世之时,霸道为主,王道辅助,盛世之中,王道为主,霸道辅助,应当做到霸道王道配合行使。工作的时候,出去开拓业务就要霸道为主,王道辅助;稳定业务,就要王道为主,霸道辅助。就像君子一样,刚柔并济。美国前总统卡特表示,他认同特朗普讲的“中国正在超越我们”这个说法,但他对特朗普这样说,他问你知道原因吗?卡特说在1979年对华外交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时候,你知道从那以后中国发动了几次战争吗?零。而美国一直在打仗,卡特说美国在过去242年建国后的历史中,仅有16年没有打仗,美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因为美国总是想迫使其他国家采用美国原则。卡特还说美国浪费了3万亿美元在军费开支上,而中国没有浪费一分钱在战争上,这就是中国在各个方面正走在美国前面的原因。如果美国拿出这3万亿美元用于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将拥有高速铁路,不垮塌的桥梁,良好维护的道路,还能剩下2万亿美元。所以卡特讲,相比之下,因为没有战争,中国得以投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最长里程的高铁,他自己问“我们拥有多长的高铁?大家都知道是零。”

  三,君子中庸

  中庸这个词一直不太理解,书上说的是取其中,不偏不倚。行中庸之道,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事要把握分寸,合乎尺度,即使是善举,若是超过限度,也可能转化为恶。为人处世要想有所成就,有做事的分寸感十分重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人生的境界和学问了。我理解为做事要讲究方法,把握一个度。

  四,交友

  书摘:

  帮助,是人际关系的良性启动,包括被帮助。早年我曾读过一位西方智者的文章,说如果要想与一位新来的邻居建立友谊,又一时找不到为他出力的机会,那就不妨主动地要求“被帮助”。例如,向他借一本书,或一件工具。这种做法有点“设计”,却表现了一种试图建立友谊的主动。而且,事实证明,百试不爽,这种主动总会成功,哪怕是这位邻居并没有那本书或那种工具。

  五,君子之名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从野蛮的丛林走向文明的平原,最大的变化是懂得了抬头仰望。

  一是仰望天地神明,二是仰望人间英杰。人们为第一种仰望建立了图腾,为第二种仰望建立了名誉。

  两种仰望,都是人类实现精神攀升的阶梯。所不同的是,图腾的阶梯冷然难犯,名誉的阶梯极易毁损。

  因此,名誉的事乍一看只涉及一个个名人,实质上却关及整个社会历史的文明等级。

  为什么诸子百家的时代永远让人神往?因为那个时代给了孔子、孟子、荀子这样的人物以很高的名誉。同样,古希腊的名誉,与那个时代给予索福克勒斯、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名誉相对应,而它失去名誉的地方,正在于它试图让苏格拉底失去名誉。与中国和希腊不同的是,巴比伦文明和埃及文明把名誉集中在一些政治人物身上,很少找得出文化智者的名字。因此,它们后来的走向,也容易失去它们本来应有的文化尊严。

  名誉就像是时代对人的一种认可.

  君子的名声与周围很多人的羡慕、嫉妒、威胁、压力、尴尬、担忧紧紧连在一起,因此处处遍布了企图颠覆和毁损的潜在欲望。一旦打开一个小小的缺口,极有可能蔓延成一片烈焰熊熊的火海。

  几乎不会有人来救火。对于旁观的一般民众来说,非常愿意看到几棵平日需要仰望的大树被顷刻烧焦的痛快景象。闪闪火光照着他们兴奋的脸,他们又鼓掌,又欢呼,甚至跳起了群舞。

  这一段的描写感觉特别生深刻,就像听到哪个明星出轨,吸毒,群众或者记者们很少去思考为什么他会吸毒,是因为压力太大吗?还是身居高位而放纵自我...群众们更多的是谈论着"想不到这样一个名人也吸毒"茶余饭后肆意讨论着人家而不去纠结事情的真伪.大家乐于看到名人名誉受损吧.

  民众不明白“他人的名誉不可侵犯”,只相信“他人的名誉不可容忍”;

  民众不明白“名誉的多寡决定着社会的等级”,只相信“名誉的毁损充满着世俗的愉悦”;

  民众不明白“名誉的废墟是大家的废墟”,只相信“大家的废墟是大家的平等”??

  就一句话:面对他人受诬,应该仗义执言。

  君子为自己的名声辩护,需要有法庭,有法官,有律师,有法警,有陪审,有证人,有证据,有上诉??但这一切,在名声的领域都不存在。虽然法律上也有“损害名誉权”的条款,但那只适用于某种浅陋的罕例。真正的名誉案件,往往越审越损害被害者,这在全世界都心照不宣,又以中国为最

  真正的名誉案件,往往越审越损害被害者,这在全世界都心照不宣,又以中国为最。其实不止是中国,韩国的《素媛》里边,父母为了惩罚那个侵犯他们女儿的凶手,结果不得不一层层地重新撕开小孩子那天经历的伤口,不得不面对社会媒体投来的异样的眼光。对于名誉我们越是维护,事情闹得越大,今后越不好做人。

  六,老年的诗化

  在病房杂乱的脚步声中,老人浑浊的双眼是否突然一亮,想讲一些超越实际事务的话语?一定有过的,但身边的子女和护理人员完全不会在意。

  老人的衰弱给了子女一种假象,以为一切肢体的衰弱必然伴随着思维的衰弱。其实,老人在与死亡近距离对峙的时候很可能会有超常的思维迸发,这种迸发集中了他一生的热量又提纯为青蓝色的烟霞,飘忽如缕、断断续续,却极其珍贵。

  对于老年,我一直不喜欢医院的抢救,其实一旦行动不便生活便少了很多乐趣吧。凭借着医院设备吊着自己一口气,苟延残存真的不喜欢。我想自己坦然地去面对死亡,现在把该做的都做了。葬礼也不要太过复杂,简单就好,几个家里人,把该说地话写成信,在葬礼上由主持人分给他们,希望我的一生,能给他们什么启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君子之道》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