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读书笔记】追风筝的人

【读书笔记】追风筝的人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20 21:29:43 | 移动端:【读书笔记】追风筝的人

【读书笔记】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选择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做的事情。

  看完整部小说,疼痛和温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在心中萦绕,使我心痛不安。

  《追风筝的人》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2岁的富家少爷阿米尔和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之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情。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无比的痛苦和自责,但是却选择了逼走哈桑,不久之后,他也跟随这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选择再度踏上自己久违的故乡,希望自己能为自己儿时的玩伴近一点绵薄之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悲剧再度重演,阿米尔痛心疾首中又该作何选择?

  风筝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至少有着希望、善良,它是阿米尔被父亲赞赏的希望,是哈桑对友谊守护的希望,是索拉博眼中的泪光,是终身缠绕在哈桑身边的良善。

  风筝,代表着希望、善良,还有哈桑赤诚无比的心灵,同时也代表着他们曾经美好的友谊。但是现在都已经逝去。

  哈桑是擅长追风筝的,一直追逐着生命中唯一的风筝——阿米尔少爷。阿米尔是擅长斗风筝的,为了得到父亲的赞赏,操控着手中的线,借助着哈桑的帮助最终赢得了梦寐以求的追风筝比赛却丢失了自己童年最难得的心性。

  这之后,虽然阿米尔已经逃离了家乡,却一直记得当年追风筝的自己。用文中一句话表达,比较直接客观: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究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巷子。”

  那个荒芜的巷子藏着的是阿米尔内心关于人性的恐惧和愧疚。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始终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我不禁思量哈桑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或许是一种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揣测的境界,也或许只是因为他深爱所看重的一切——阿米尔。这也是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关于纯粹人性的最大闪光点。

  这种闪光点在阿米尔重回阿富汗一步步揭开更大的谜底后显得更加光辉灿烂。

  原来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本应和自己一样享受着富家生活,却在得知了真是的身份后,还是决定离开少爷,不想让少爷阿米尔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莫大的负担。即使后来,阿富汗陷在塔利班的统治中,他还是在拉辛汗(老爷的好友,生意伙伴)的召唤下,一起守护那座少爷的宅子,带着一家人住在仆人的房子。这种忠诚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稀有难得的了。

  故事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一步步抽丝剥茧的给我们展示了更多的巧合和轮回。

  拉辛汗让阿米尔找的那个孩子索拉博竟然是自己的侄子,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是哈桑生命的延续,保护、照顾好索拉博才是阿米尔最终的救赎。阿米尔饭了太多错误、太大错误。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善良、忠诚的哈桑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只留下了聪明的儿子索拉博。索拉博小小年纪,却承受了比父亲更加沉痛的痛楚,但他也在阿米尔危难时刻,久了阿米尔一名,他很忧郁,沉痛的过往和不知道自己是否罪孽深重,也不知道美国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种种担忧和沉痛的过往使那样的小天使选择了自杀。

  所幸,自杀没有成功,历经了一系列的磨难和心灵的创伤后,索拉博终于被阿米尔带回了美国,开始了新生。阿米尔最终也完成了救赎。

  小说中,有很对对话很有意味,例如在一次追风筝的过程中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我骗过你吗?阿米尔少爷?”

  刹那间我决定和他开开玩笑:“我不知道,你会骗我吗?”

  “我宁愿吃泥巴也不会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他疑惑的看了我一眼,“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我说。我知道自己这样很残忍。

  哈桑心甘情愿地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哈桑一生都在为阿米尔牺牲,体现了一个孩子到一个男人不变的忠诚与正直。

  “如果你要求,我会这样做的。”

  “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

  我勉强露出来一个笑脸,“别傻了,哈桑,你知道我不会的。”哈桑对我报以微笑,不过他并非强颜欢笑。“我知道。”他说。

  这就是千金一诺的人的作风,意味别人也和他一样。

  阿米尔也觉得要是没有这个对话就好了,因为对比下会有良心的不安,再脑补一下,就能感受到哈桑言语中的小心翼翼的试探,而哈桑是能感受到阿米尔这种掩饰的,等到回忆过去的时候,阿米尔才能去体会哈桑那若隐若现然后瞬间消失的失落,那时掩藏在表层之下哈桑的第二张脸,而在过程中哈桑永远是笑着的,那种眨眨眼又永远带着真诚笑容的哈桑。回忆是个好东西,能把很多忽略的细节补上,然后拿出来仔细推敲,修补遗落的记忆,形成新的画面感。可悲的是当时是看不清的。一直认为即使深厚的感情也是需要阅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遇到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生活的变故,越发感受到人情的冷暖,才能体会到别人为自己付出的那份情感的重量,这像是一个悖论,因为这时候往往已经无法回去了。

  整部小说都是主人公的一个救赎之路,因此毫不掩饰人性的恶。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的蓝风筝,即使被性侵也默默忍受,这时候阿米尔不仅仅因为害怕而逃跑,甚至哈桑拿回风筝之后还确认了一下风筝有没有完好,因为这时候他急需用风筝来赢得父亲的赞赏和承认,而得到赞许之后因为走不出良心谴责最终使他做出陷害哈桑的决定,只因为无法面对他;不仅仅对哈桑,在战乱不得不逃往白沙瓦的途中,父亲因为一如既往的正直不屈而被俄军用枪顶着脑袋的时候,阿米尔想到的是父亲可能会因此失去生命的同时,更想到的是自己失去优渥的生活后再失去父亲之后的人生要如何支撑。这些都是人性自私的表现,但是在这样的本性下,在一次次经历中,在别人用忍耐和爱的教育中,变成了难以承担的自责重量。即使被陷害也要守护住密密的哈桑父亲,再知道自己儿子为了帮助少爷拿到风筝承担的那些痛苦,阿米尔也曾想到他们是从何在茅草屋里相拥痛哭,所以以后想起阿里被迫搬离呆了四十多年的家的时候那冷冷的表情,以及父亲因为失去了他们的失声痛哭,那些都最终留在了阿米尔的记忆中,成为了不可被原谅的折磨。最终父亲的逝去,其一生为人刚直不阿的形象以及后来才慢慢理解的父亲的爱还有父亲对哈桑的思念最终给阿米尔形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标准,因为太多无法弥补的错误被锁在了过去。

  所以当拉辛汗打来电话的时候,阿米尔决定去阿富汗一次,因为“那又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从这本书中,我悟出来,是勇敢面对人性的阴暗,并且拥有自我救赎的勇气和行动。

  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小时候,由于懵懂无知、少不更事、内心胆怯、自私狂妄,我们会像阿米尔一样,犯下许多错误,或大或小。

  有一句话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年轻的我们犯错误可能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勇敢的来弥补所犯错误。这样才会少犯一点错误,才会少很多的悲剧。

  而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那么勇敢,也就不要就此放弃,自我救赎永远不会太晚,只要我们不要放弃人性的光辉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追风筝的人》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