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范文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2-03-17 10:41:06 | 移动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范文

  一、导入新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2.教师讲述: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提示: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对外开放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呢?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值得嘉奖。

  但要深入地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方面还存在简单的记忆背诵问题,需要在深入浅出地讲解这部分内容上下一番功夫。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7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