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优选推荐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优选推荐5篇)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3-03-09 10:05:05 | 移动端: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优选推荐5篇)

想写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优选推荐5篇)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文给大家分享多篇《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优选推荐5篇)》写作范例,欢迎大家写作借鉴,一起借鉴,同时,你可在本网搜索更多与《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优选推荐5篇)》相关的范例。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精选5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作者用力最多、倾注感情最深,也是作品中占用篇幅最大的一个人物,因此,有人说诸葛亮才是《三国演义》的真正主角。这也明显体现了作者罗贯中的乡土观念。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精彩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查阅,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篇1】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

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篇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篇2】

我在本册书中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对文中的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草船借箭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暑期得空,买来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这本书围绕刘备、曹操、孙策三人互相建立自己的国家,互相争抢地盘展开来写,最后倒是司马一家统一了天下。

刘备有一位一直帮他出谋划策的谋士,那位谋士就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又识人心的天才诸葛亮。他的智慧让我感到无比惊讶,在周瑜要他10天之内造10万支箭的时候,我万万没想到他只要了三天,我当时就在那里想:这个诸葛亮不会是疯了吧?在他们那个年代,怎么可能在三天之内造成10万支箭!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去向曹操借箭,他故意让曹操以为是敌军来了,让曹操射箭,这样他不仅弄来了10万支箭,还让曹操损失了10万支箭,那样他们攻打曹操的时候赢的机率更大了,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怎么能想到这么绝妙的方法?

诸葛亮有很多好的作战计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诸葛亮用空城计退司马懿,诸葛亮之前错用马稷失掉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在身边没有大将,城里极少数士兵的危急关头想出了一种应对的方法,他让军士分布在每一个门扮作百姓,而他自己便在城门上方弹琴,司马懿以为有埋伏,就退了兵,就这样诸葛亮逃过了一劫,如果没有超人的胆量怎能瞒过如此精明方司马懿呢?

诸葛亮的聪明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我想就算是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像诸葛亮这么有思想,有远见的人也不多。我想只要我们愿意,多看点有用的书,也会慢慢进步的,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了解到那一段历史,更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看看这本书,相信你同样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篇3】

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羽和诸葛亮。

先说关羽,他十分重情重义,忠于刘备,曾放弃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去追随那位发迹的哥哥,显示出难能可贵的忠,更有兄弟之间不离不弃的感情。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要曹操的高官厚禄,毕竟这也不是不义之财,何况此时刘备尚未发迹,曹操又有雄兵百万,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的人品也令人敬佩,他全力辅佐刘备。如果没有他,历史必将改写,天下不会三足鼎力。刘备病逝前曾嘱托诸葛亮:“我那儿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如你实在帮不了他,就取而代之吧。”但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如既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是鼎力的时代,更是义薄云天,忠义家士的时代。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篇4】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篇5】

相信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刘备是截然不同的人。同时,相信大部分人都认为,在军事方面,刘备远不如曹操。但,为什么曹操曾差一点就命丧华容道,刘备却总能在败军之际生还并再纳贤才,曹操死于头痛之疾,未能大施拳脚,刘备虽崩于创业中道,却仍曾风云于三国鼎立之时呢?我认为,是两人不同的性格,书写了两人不同的命运。

曹操亲贤,却有时冲动失措;刘备亲贤,而总能听取意见。赤壁之战前,曹操作《短歌行》,只因有人说其中有字不吉利,便一气之下杀了那人,人心不稳成了战败的其中一个原因。每逢大战,刘备必向手下贤士请教作战方案,耐心、虚心听谏,从而多次取胜。

刘备信任部下,曹操生性多疑。每逢手下贤士来向刘备请谏、出谋划策,刘备总是充分信任他们,从而使他们能够施展才华。曹操因头痛而请来神医华佗,请他给自己治病,却又怀疑对方要为自己手术的动机不纯,觉得他要加害自己,便杀了华佗。结果最后曹操因头痛之疾丧生,未能在三国时期大展身手。

刘备忠义,而曹操不义。刘备自始至终待人忠义,因而得到兄弟的拥护、名将的帮助、贤士的归附、手下众卒与百姓的拥戴。这些都是他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曹操不义,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身为国臣却背叛国君,后来误杀吕伯奢,别人说他“恩将仇报”,他却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此得到的外界支持要明显少于刘备。

曹操具有比刘备优秀数倍的军事才能与天赋,却只称霸于东汉,而未能风云于三国,不比刘备虽略逊于军才,却也得以争霸与三国,从根源而论,是败在了性格。这也说明了性格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性格,决定命运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优选推荐5篇)相关关键词:优选 读后感 演义 推荐 字初二。以上美文仅供写作参考学习,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作任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初二(优选推荐5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50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