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心得报告 > 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3-05-15 10:36:31 | 移动端: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很难写吧。下面同大家分享《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免费范例,欢迎大家写作参考和借鉴,一起阅览一下,同时,你可在网站上搜索更多与《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相关的范例。

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篇一: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我们认真按照“保增长、促发展、上水平”工作基调,大力实施“八六五”工程和新的“一三五”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新津南建设,努力构建“东工、西商、南旅游、北高端、中园区”发展布局,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三级财政收入167.2亿元,增长2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8亿元,增长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6元,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三次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1157亿元,增长27.2%;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6%。开发区和示范工业区扩域2560亩,新引进实体项目130家,投资130.9亿元。新增著名商标7件、天津市名牌产品5个。立林集团技术中心成为我区首家通过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1亿元,增长19.9%;外贸出口14.9亿美元。销售商品房116万平方米,销售额94亿元。米立方对外开放,各景区接待游客6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8000余万元,我区获评新华网20__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

设施农业健康发展。21个设施农业项目总占地3万亩,建设面积376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3.5亿元。休闲观光型现代都市农业初步形成规模经营和集群发展。

二、项目建设取得成效,招商引资步伐加快

重点项目进展良好。九批86个区县重大项目竣工68个,累计投资340亿元;279个区级重点项目竣工70个,累计投资850亿元。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吸引内资到位额4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3亿美元。借重首都资源,扩大招商成果,引进天津国际设计城等6个投资十亿元以上和11个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华海清科等一批科技型项目落户运营。

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287家,累计达3157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45家,累计达140家。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津南分中心投入运营。福臻等4家企业申报杀手锏产品。我区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

楼宇经济快速发展。在建楼宇23座,竣工4座。新引进企业1700家,全区累计近万家,实现税收24亿元。天津滨海(津南)创意中心、开发区青年创业园等10座商务楼宇创税超亿元,亿元楼数量居全市第四位。

三、新型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已启动整合拆迁120个村,55个村完成拆迁清零工作,保证了国家会展中心、海河教育园区二期等市重点项目建设。认真组织落实示范镇项目区土地整理及年度土地复垦指标任务。新开工建设还迁房271万平方米,竣工374万平方米,还迁群众2.1万户。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北环路二期拓宽改造、天嘉湖路三期及5条道路大修改造等工程。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新增提升绿化72万平方米,造林262公顷。大力实施清水工程。建设南部地区污水干管,完成3条骨干河道、43个入河排污口截污封堵、1条河道堤岸绿化等建设工程;建成小站、北中塘国有泵站;实施大沽排水河应急度汛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实施建筑节能改造108万平方米,新兴、普明里、光明楼3座供热站利用军电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实施煤改燃并网230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数字化、精细化监督考核,整治主干道路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大沽南路(津南段),实施咸水沽建成区街景立面提升、津歧路等6条主干道路夜景灯光建设。完成7个小区、20余万平方米旧楼区提升改造。严格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超载超限。积极稳妥推进“三改一化”工作,5个村启动撤村建居,12个村启动户籍改革,8个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我区通过住建部审核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要素保障作用持续增强

规划引领和用地保障作用有效发挥。深化完善“两总规”,编制“东南西北中”各片区重点规划及文化设施、医疗卫生、郊野森林公园等13个专项规划。保障各类用地需求,报批建设用地411.6公顷,收储土地260.6公顷,出让土地323.1公顷。

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千方百计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供给,积极推进企业债、私募债等直接融资工作。圆满完成政府债务审计工作,负债率、偿债率均在合理可控范围之内,资金使用、规范管理等受到好评。加强融资平台的规范、管理和发展,调整债务结构,控制负债规模,规范资金使用。完成村镇银行增资扩股工作,壮大了实力,成为全国优秀村镇银行。成立津南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暨金融超市,成立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协调驻区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70.6亿元。抓住“新三板”扩容契机,加快宝成机械、鸿远电气上市步伐。新批小额贷款公司5家,完成营信担保公司增资。稳步推进“处非”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编制生态城区建设纲要。7个示范小城镇完成创建市级生态镇工作。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8万吨,179家餐饮企业签订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协议。完成东亚运动会等病媒生物消杀保障工作。狠抓污染物减排,完成9项污染减排重点工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立案7起,关闭违法企业22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促惠上”工作取得成效。18个区、镇服务工作组,帮扶企业和项目106个,解决各类问题350个,解决率99.2%。全区40个服务单位接听电话2.56万个,各类问题解决率96.7%。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教育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咸一中等7所学校完成现代化达标验收。新建、扩建咸三中等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圆满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率达97%。中考平均分、高考上线率均超全市平均值。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全市第一。

卫生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启动咸水沽医院、中医医院等设施改造建设工程,新建国医堂5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创建市级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提升妇幼保健水平。创建城乡一体化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成5个镇级、35个社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4个镇级、11个社区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中心。落实“家佳推进计划”,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更新改造“两馆”,新增8个基层图书室、27个社区书吧。精心举办第九届文化艺术节、元宵节灯展、群众文艺精品巡演等活动200余场次。葛沽宝辇出会、同善海下文武高跷、葛沽长乐老高跷申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扫黄打非、净网等专项整治取得成效。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奖牌309枚,输送优秀运动员30名。举办群众体育活动32项,新建3个体育公园,镇级配建健身器材覆盖率100%。我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区。

民心工程取得实效。积极推行“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建设就业创业超市9家,成功举办首届创业项目大赛,落实“两贴一保”等帮扶政策,扶持创业3460人,新增就业2.6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万人。组织1.27万人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险计划指标综合完成率达到107.6%。29.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和残疾人救助标准,新建6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新增3所养老机构和3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人健康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建成区、镇两级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及应急指挥中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排查整改隐患,消除1处重大涉氨隐患源。修订应急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区。完善信访调处机制,强化定点接访、按类约访、听民声下访“三访合一”机制。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和谐。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双拥、民族、宗教、侨务、人防、粮食、物价、对台、档案、科普、残疾人、老龄、红十字、慈善、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六、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有了新提高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提案125件,办复率100%。积极支持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强化依法行政培训考核,坚持依法行政。我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获评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天津市民主法治村、1个天津市民主法治社区。认真办好区长热线、政民零距离、8890家庭服务网络,开通政务微博,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渠道更加畅通。规范行政审批,调整合并审批事项17项、取消18项,承接下放审批事项18项。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加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着力推进廉政风险防范,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20__年工作,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得益于多年来奠定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津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大,收入结构不尽合理;新项目落地建设不够快,支撑拉动力还不够强劲;新型城镇管理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需要;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津南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20__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按照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确定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工作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津南为工作核心,以基本实现全区域城市化为主要任务,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工作重点,继续实施新的“一三五”工程,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改善民生,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创新津南、实力津南、民富津南、智慧津南、生态津南建设取得新突破。

20__年主要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坚持“精一强二兴三”战略和“东工、西商、南旅游、北高端、中园区”布局,更加注重发展的内生动力,以结构调整促进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升级,以产业集聚加快升级,做优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产业支撑点,提高产业能级和集中度,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骨干产业,打造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打造咸水沽、小站、辛庄、八里台等新商圈,提高服务业比重和贡献率。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建设水平,打造科技含量高、生产设施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园区集群。

二、不断壮大实力小区,推动园区经济升级

按照“五型园区”标准,进一步落实各园区产业定位,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促进实力小区不断提升规模和效益。

发挥开发区龙头作用。实现扩域2580亩,科学规划利用,着力引进高端高质高新项目。完成20家企业技改扩能和产品调整,推动15家企业研发生产20个科技新品。狠抓老企业“提退转”,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创业园、物流园创税能力,新建5个创意载体,新引进20个实体项目。努力实现年税收10亿元以上。

壮大示范工业区和民营基地实力。实现扩域2710亩,继续完善功能配套,优化软硬件环境,提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新引进实体项目98个,实现税收41.7亿元。推动天津国际设计城、锦联新经济产业园、润恒农副产品国际商贸产业园、易华录信息技术产业园、华海清科抛光机、天喔食品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提升品牌创新能力,构建新的发展优势。

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抓好松江生态产业园、米兰酒庄等项目建设,推动一批重点项目投达产,研发创意中心投入运营,引进30家年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不断提升经济规模和效益,园区税收增长25%以上。

三、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动千企转型升级

启动千企转型升级工程。按照“五个结合、五个提高”的原则,做到与“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结合,提高企业自我改造提升能力,增强发展内动力和主动性;与经济升级版结合,提高企业产出贡献率;与企业集群发展结合,提高关联产业、企业集中度;与科技创新结合,提高企业做强做大的能力;与盘活存量资产相结合,提高存量资产的总量和增量。20__年,从环境治理、效益提升、集群发展、科技创新、盘活资产等五个方面,实施577家企业634个转型升级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三年努力,实现环境改善、能耗降低、效益增加、就业不减的多重目标,力争到20__年完成全部目标任务,成功转型升级后的企业利税每年增长10%以上、亩均税收达到10万元,盘活土地资源3000亩。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量与质的突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小巨人40家、领军企业10家,开发杀手锏产品10个。实施技改项目70项,建立产学研联合体60个,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区级10家,培育天津市名牌产品4个,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认真做好“三篇文章”,推动服务业升级

围绕国家会展中心建设,谋划新型业态布局,加快周边区域服务设施配套,吸引服务会展业的专业公司和专业人才入驻,扶持培育本地会展业服务企业,融合发展会展经济。围绕海河教育园区二期建设,发挥教育园区人才智力资源和科技创造力优势,搭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平台,提升区域产业层级,借智发展教育经济。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六大楼宇经济片区,推动共赢大厦等一批商务楼宇建设,建成港湾大厦、科海智谷大厦等6座商务楼宇,打造11座亿元楼,实现税收28亿元,集群发展楼宇经济。做足做好会展经济、教育经济、楼宇经济“三篇文章”,有机融合成产业共同体,打造区域经济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鑫谷产业园、普洛斯物流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打造“食管家”、月坛、金福临、荣程等网上商城,引进电商汇聚商务楼宇,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推进津南新城、大龙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新建金丰里等7条商业街,加快泽水园等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仁嘉义佳等3条商业街落成开业。提升发展商饮业。组织月坛海鲜城、环美大酒店等规模餐饮企业申报国家钻级酒店,扩大品牌知名度。加速发展旅游业。加快北石林景区建设,启动葛沽民俗文化区建设,开放小站古街,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创建1个2A级、2个3A级旅游景区,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亿元以上。

五、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形象升级

加快新型城镇建设。做好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狠抓拆迁整合村清零扫尾及土地复垦工作。新开工建设还迁房60万平方米、竣工130万平方米,还迁安置6000户。实施14个小区、44.8万平方米旧楼区提升改造。推进咸水沽旧城区改造。推动八里台、北闸口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继续推进首批“三改一化”试点工作,适时启动第二批条件成熟村试点工作。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积极配合推动地铁1号线东延、蓟汕联络线、海沽道等市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启动海河南路、葛万路、汉港路等道路修建及绿化工程,实施白万路一期等路网建设及配套工程,完成辛庄上唐还迁区等7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启动小黑河等6座雨水泵站改扩建工程;建成花园、柴庄子国有泵站。完成板白220KV输变电工程,推动小站黄台35KV变电站建设,协调配合好西花园110KV变电站扩建、小站东南部地区煤改电10KV出线等重点工程。开展津沽路等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治理违法户外广告设施,提升建成区夜景灯光效果,提高全区道路精细化、长效化保洁水平,机扫率达到60%,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20万吨以上。加强数字化、网格化监督考核,实现长效管理。动员全社会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清整和美化家园活动。

加快推进“智慧津南”建设。按照“一中心、一张网、多平台、全覆盖”原则,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慧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集中打造经济监测、城市管理、市民服务三大平台,抓好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民生等应用,打造具有津南特色的社会信息化模式。

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升级

狠抓重点项目投达产。积极推动九批区县重大项目尽快投达产。落实20__年区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计划,明确363个建设项目责任主体,狠抓投资进度,确保按时间节点出形象。按照“三个一批”要求,狠抓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竣工达产,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多方位推进招商引资。继续借重和抢抓首都资源,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产业转移意向明显地区的招商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成果。认真策划推介重点出让地块、商务楼宇和商业载体,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地区总部、结算中心及科技型、商务型、金融类等高端服务业态和项目。继续改善经济楼宇配套环境,强化二次招商,提高项目入驻率,提升楼宇经济总量规模。借助天津招商网、北方网等众多网络平台及津洽会等大型展会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提升招商引资成效。

发挥金融服务保障作用。调整完善政府项目投融资机制,按照项目土地资金“三个平衡”原则,进一步明确路线图和责任人,层层传递压力和责任,形成责任明确、监管有效、运行顺畅的机制。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调整政府债务结构,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严格控制债务规模,保障重点项目资金供给。探索建立区、镇、村(社区)三级金融服务网络,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美丽津南建设,在村(社区)设立便民网点。发挥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营信担保公司、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基金的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特色金融服务。着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推动企业产权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七、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升级

认真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目标责任,围绕美丽津南建设,编制生态城区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四清一绿”工程,积极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美丽园区、美丽校园、美丽企业,努力开创环境生态建设新局面。

实施清新空气工程。以治理PM2.5为重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工业锅炉煤改燃、淘汰钢铁和水泥落后产能、重污染企业关停、钢铁烧结机脱硫和除尘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治理等工作,加强道路、堆场、建筑工地等扬尘整治,严格环境准入,提升空气环境质量。

实施清水河道工程。以水生态环境治理为主线,完成海河故道二期、咸排引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秃尾巴河、东排干河等5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南部地区污水管线工程,完成企业污染源及入河排污口治理工程。实施大沽排水河、马厂减河等河道堤岸绿化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水资源“三条红线”,基本建立水环境保护体系,努力实现水清岸绿。

实施清洁村庄工程。按照美丽乡村创建标准,抓好营盘圈、西小站试点建设。深入开展村庄卫生集中清整、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长效管护制度建设等五项行动。利用两年时间,使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改善,村庄道路硬化率、集中环境清整覆盖率、村庄垃圾设施配套率、河道坑塘治理率全部达到10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全覆盖。20__年建成28个清洁村庄,美丽乡村创建率达到40%。

实施清洁社区工程。按照美丽社区创建标准,以物业管理好、困难帮扶好、矛盾化解好、环境维护好、文明建设好为目标,抓好金石里、普明南里试点建设。合理设置和划分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组建13个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社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20__年,美丽社区创建率达到40%。

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以增资源、上档次、造大绿为目标,加快实施郊野森林公园、重要道路河流两侧、生态片林等造林绿化工程,构建海河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和外环绿廊、郊野绿廊、汉港绿廊“两带三廊”生态建设布局,打造“三季有花,四季赏景”复合型景观,建设天津领先、国内一流的宜游宜居生态体验基地。20__年,完成郊野森林公园3000亩、外环线500米绿化带800亩造林绿化等重点任务,全区新增造林面积637公顷。

八、持续改善民计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升级

抓好十件实事。实施一批安居、保障、教育、医疗、环境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为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切实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加快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探索建立促进居民增收长效机制,逐步提高群众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大力实施“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落实“两贴一保”扶持政策,深化“创业就业超市”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业项目储备,新增创业2500人、就业2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员覆盖。做好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工作,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济水平。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加快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治理丧葬陋习。加快公交一体化,调整优化线路,发展便民公交。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和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新建5所幼儿园,完成28所义务教育学校、2所高中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抓好职成和特殊教育。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效。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举办第十届文化艺术节,开展美丽津南文化系列活动,搞好“2131”工程。建设2座镇级标准化文体中心,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支持民间文化社团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民间办赛。积极备战天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做好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和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强基层网点校建设。创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进一步做好双拥、气象、档案、慈善、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逐步在商务、建设、教育、文化、质监、运管等主管部门推行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及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水平,有效防控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粮食、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健全信访信息网络,认真排查、调处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建设。加强交通运输秩序管理。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和“六五”普法工作,推进法治津南建设。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九、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推动行政效能升级

推进服务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办好区长热线、政民零距离、政务微博、家庭服务热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扩大公众参与度。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落实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制度,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意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失信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推进效能政府建设。落实行政体制改革各项措施,合理配置行政资源,规范事权和职权,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全面推进绩效管理考评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强透明度。精减和规范会议,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推动源头治腐。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抓好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管。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严格控制公务消费,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坚决清除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津南区正处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建设美丽津南而努力奋斗!

篇二: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的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津南“五个要做好,一个走在全市前列”的重要要求,继续推进“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创新津南、实力津南、民富津南、宜居津南、和谐津南,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实力较快增长

20__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8.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3%;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6元,是“十一五”末的1.79倍,年均增长12.3%。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市前列。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都市型农业健康发展。迎新农业园、名洋湖都市庄园等一批设施农业项目实现规模化经营,休闲旅游观光特色凸显,与旅游服务业紧密衔接。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累计新增“七通一平”面积11581亩,基础设施投入72.3亿元,引进实体企业577家,投资2039亿元,载体功能不断增强。20__年,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00亿元,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累计投入资金37.8亿元,实施了1064家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__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39.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1倍,年均增长25.1%。金融业态更加丰富,入驻了26家银行分支机构,成立了16家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了62家金融服务站。旅游服务业迅速壮大,小站练兵园、米立方、华盛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AA级以上景区达到9家。月坛现代商业大厦、碧桂园凤凰酒店、京基皇冠假日酒店等商贸服务设施建成运营。楼宇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了长青大厦、青年创业园等16座亿元楼宇,税收累计超百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239家,小巨人企业213家,杀手锏产品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企业技术中心68家,组建产学研联合体410项,开发填补市空白以上新产品400项,申报各类科技项目800项,申请专利16400件。启动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津南分园建设。我区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排在全市前列。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累计拥有天津市名牌产品31个,培育著名商标56件、驰名商标6件。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民营市场主体达到3.68万户,注册资金950.6亿元。

招商引资规模持续增加。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4亿美元,吸引内资1984亿元。引进了华海清科、智能通卡、中电科46所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86个项目列入全市区县重大建设项目,北闸口创客工场、双港恒创空间等一批众创空间方兴未艾,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规划引领作用明显加强。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布局、美丽乡村、郊野森林公园等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

城镇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建成还迁安置房1157万平方米,6.77万户群众迁入新居,实现了安居乐业有保障。全面打造8个新型城镇,初步形成了统筹协调、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镇体系。20__年,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建、拓宽改造了津南大道、津岐公路等29条重点道路,15分钟交通圈日趋完善。推动地铁1号线东延线、蓟汕联络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对外交通更加便捷通畅。公交一体化加快建设,新增公交线路16条,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改造雨污水及排水泵站12座,排沥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延伸供水干线13.5千米,镇区实现24小时管道供水。完成板白、白塘口变电站出线等一批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保障作用得到增强。建设了双港消防特勤站和南环路消防站,消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高。

社会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围绕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成了智慧津南运行管理服务中心,数字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开展了市容环境“大清洗、大清整、大扫除”专项治理,城区道路机扫水洗作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市容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开展了违法占地、违章建设、超载超限、机动三轮车等专项治理,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四、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全面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力推进清新空气行动。深度治理工业、燃煤、扬尘等污染排放,利用清洁热源集中供热1030万平方米。开展城乡居民散煤清洁化治理,推广先进民用炉具和无烟型煤。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全面加强,全区域安装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控设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__年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4位。

全力推进清水河道行动。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完成洪泥河、海河故道等16条河道综合治理,封堵入河排污口60处。实施了马厂减河、大沽排水河等6条河道堤岸绿化工程,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双林等3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日处理污水能力新增7万吨,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提升。

全力推进清洁村庄、清洁社区行动。实施了40个村的清洁村庄建设,完成了37个小区115万平方米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村庄和社区环境面貌极大改善。创建了41个美丽社区、7个市级生态镇。

全力推进绿化美化行动。实施了郊野森林公园、汉港公路、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点区域、主干道路的绿化改造提升,累计绿化造林1218公顷,植树140万株,新增公共绿地2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布局不断优化。新建顺和园、金华园等19所幼儿园,建成咸水沽三中、小站实验小学等20所中小学,改扩建北闸口中学、双桥河一小等7所中小学,教育硬件设施实现质的提升。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完成5所高中、47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基础教育驶入均衡发展快车道。

卫生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胸科医院、环湖医院迁入我区,启动了咸水沽医院迁建工程,新建、改建了八里台、辛庄等镇级卫生院。“十二五”末,全区拥有公立卫生机构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民营医院17个、村级卫生所153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38个社区建立了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我区被评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了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运动等各类文体活动,举办了“美丽津南”文艺系列展演、第八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区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体育设施快速增加,50所中小学新建了塑胶跑道运动场、建成了28座体育馆,体育健身器材配建实现全覆盖。竞技体育在全国和全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开展了送文化下乡、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活动,大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葛沽宝辇出会”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葛沽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六、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办好10件实事。大力推动“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建立就业帮扶基地27个,在全市率先建立“就业创业超市”,累计新增就业12.63万人,扶持创业1.6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9亿元。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十二五”末,拥有国办颐养院1所、民办养老机构8所,建成35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推开。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启动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精神文明、民主法治、民族、宗教、侨务、双拥、人防、粮食、物价、对台、档案、保密、妇女儿童、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要求,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了“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极大提升。持续开展“上水平”活动,深入开展“助小微、促创新、促创业”活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也是全区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方面大力支持、真诚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津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综合实力不够强,缺少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尚需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化大项目好项目缺乏,发展活力不足;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创新社会治理更加迫切;生态环境建设仍面临较大压力;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勇于面对,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区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作为全市重要的辅城之一,我们必须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立足现有优势,释放发展潜能,获得发展红利。我们必须树立“创新引领、统筹协调、绿色发展、改革开放、共享成果”的发展理念,增后劲、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美丽津南建设。

“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区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不竭动力,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协调推进,提升整体水平,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和生态宜居区,打造功能完善、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型辅城,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左右,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到国家要求,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值不高于58微克/立方米。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布局是:紧紧围绕辅城的发展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一主三副”城镇布局和“两横一纵”产业布局。

“一主”是指打造以咸水沽、辛庄、双港为核心,双桥河、北闸口为补充,形成公共服务完善、人口密集度适中、生态宜居的津南主城区。

“三副”是指打造葛沽、八里台和小站三个产业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业态协调的城镇组团副中心,强化与主城区的紧密联系,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两横”是指依托海河中下游开发,重点发展高端商务和会展服务业,打造海河沿岸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形成北部横向发展带;依托八里台示范工业区、海河科技园区、津南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基地,形成中部横向发展带。

“一纵”是指依托海河教育园区高校资源,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发展智慧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高地,形成纵向发展带。

完成好“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更高水平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联合共建的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8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50家,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以上,科技领军企业15家。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津南分园,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业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功能,建设一批服务于产业创新、孵化培育、产业集群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双十双百双千双万”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众创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到2020年,投入运营创新型孵化器20家,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辅城承载能力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水、电、气、路、热等工程建设。打造大交通格局,完善“四横六纵”交通网络,发展轨道交通。积极推动地铁1号线东延线、地铁8号线建设,强化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的联系,构建发达开放和高效畅达的区域交通系统。提升城市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加快供水、排水、污水管网、中水回用、供热、天然气、消防设施、停车场、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推进菜市场建设进镇、便民商业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三进”工程。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创新驱动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继续走“精一强二兴三”发展道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智慧产业、商务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构建“两横一纵”的产业承接平台,打造津南创新产业示范区。做优第一产业。坚持“接二联三”发展路径,围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带动各个园区协同发展。做强第二产业。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形成以津南经济开发区为引领、各镇工业园区竞相发展的格局。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稳定发展现代冶金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做大第三产业。加快商业服务载体建设,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发展创意产业、商贸服务业等业态,打造更多亿元楼宇。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打造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加快城市化建设,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

坚持精明增长理念,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和城市协同发展,构建以辅城、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为骨架的现代城乡体系。按照“一主三副”的空间布局,建设以咸水沽、双港、辛庄为核心,以双桥河、北闸口为补充的津南主城区,建设小站近代军事文化、葛沽海河漕运文化、八里台水乡生态文化三个特色城镇。继续推进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加快“三改一化”改革进程。按照“乡村环境生态化、农业发展集约化、村民安居舒适化、公共配套城镇化、农民养老有补贴”的目标,建设美丽智慧乡村。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鼓励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创业。“十三五”期间,新增就业11万人、扶持创业1万人。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完善师德教育长效机制,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强化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提高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文体设施,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六、全面推进美丽津南建设,打造生态辅城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PM2.5浓度比20__年下降25%。加强水污染防治,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抓好工业及城镇节水工作,发展节水农业。实施郊野森林公园等绿化造林工程,加快生态林网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675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5%。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城市公共设施、食品药品、公共消防等领域安全工程,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区主干道路达到美丽街区标准,各镇每年打造1-2条美丽街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做好20__年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__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全面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迎难而上,乘势而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高起步。

20__年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6%,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落实干部定点联系帮扶机制,实施“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快速升级。实施“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工程,推动更多“小巨人”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2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0家,杀手锏产品2个,培育科技领军企业5家,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12家,申请专利4500件以上。实施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70项,结成产学研联合体80个,开发填补市空白以上新产品90项,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认定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坚持创新引领、转化支撑、产业协同、多区联动,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双万”工程,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津南分园建设,用好用活财政扶持资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智慧产业,推进华海清科、普兰纳米、华录未来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与大院大所大企业及高校合作,完善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津南研究院和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津南成果转化中心的功能。发挥南大研究院、福布思、科海智谷、津南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孵化平台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发挥服务专员和流动服务站作用,延伸政府服务,运营好北闸口创客工场、中日韩文化创意公社,培育“意庄”、开创SPACE、荣程时代八零九零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新培育市、区级众创空间3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落实好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一助两促”活动,用好用活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放大区营信担保公司作用,推动重点项目融资和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支农服务,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完成5家企业上市挂牌。进一步完善“借用管还”机制,防范金融风险,树立成本意识,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

二、稳增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继续推进“精一强二兴三”,做优优势产业,做强支柱产业,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按照“接二连三”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突出精品生产、景观营造、休闲观光和示范服务功能。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带动作用,加快松江生态产业园建设,抓好研发创意中心招商,提升园区经济规模效益。加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标准化养殖基地、设施蔬菜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做好迎新农业园、名洋湖都市庄园、滨海葛沽农业园项目升级。

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做大做强津南经济开发区,整合各镇工业园区资源,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和整体实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引进天津理化研究院研发制造基地等重点工业项目80家。推进开发区东区、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南部、小站工业区拓展区扩域,新增产业用地500亩。投入5亿元实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招商服务环境。深挖闲置资源,盘活闲置厂房,激活存量资源,实现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重点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和延期开工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继续实施千企转型升级。全力推进荣钢改造提升。落实财政扶持资金,精准帮扶,转型升级企业180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同类产业关联企业的聚集,引进培育更多优质项目,推进立林石油钻具、荣钢煤气发电等项目投产,推进平安物流园、平安医疗设备、西夫拉姆酒业、天喔食品、海尔白色家电等项目开工。壮大民营经济,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重点商业项目建设,启动建设新城控股城市综合体,推进永旺梦乐城建设,加大新濠广场、金华商业街等项目招商力度。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盘活闲置楼宇,提高入驻率,打造一批特色楼宇和高端楼宇,实现更多亿元楼宇。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重点打造小站古镇、葛沽民俗文化、北石林华盛寺等旅游项目,培育湿地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开展丰富旅游活动,接待游客力争突破2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亿元。

三、重提升,推进城市建设管理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深化城市功能定位,完善空间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继续完善津南区空间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一主三副”与“两横一纵”空间布局衔接,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全面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升工作,加快海河教育园高研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津南分园等重点项目策划,抓好津南新城、海河中游等片区和重点开发地块的城市设计,认真做好燃气、供热、绿地、生态保护、体育设施、慢行系统等民计民生专项规划编制,为城市建设提供规划支撑。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做强辅城,做特小城镇,做美新乡村。加快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在施面积681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9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北闸口二期和八里台二期示范镇安置房,推进咸水沽二期、双桥河三期、葛沽示范镇增建项目前期工作,鑫洋园、上悦花园、盛坤新苑等60万平方米安置房实现竣工。加快首创城、华远波士顿等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津南新城、艺城澜郡等项目56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拆迁清零工作,保证示范镇复垦和市、区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咸水沽建国大街以北片区、葛沽旧城区改造片区和小站葛万公路拓宽工程国有土地片区拆迁。实施42万平方米旧楼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惠及群众5180户。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17个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协调推进地铁1号线东延线建设,蓟汕联络线实现通车,增强与市区、滨海新区、海河两岸联系。实施白万公路及跨线桥拓宽改造工程,完成双东路延长线、南华路延长线二期等9条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加快主次干线对接和道路环通。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开通调整公交线路,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实施红磡领世郡西片区综合配套工程,推进润普燃气管道项目建设,新建小站致业路35千伏变电站,改扩建李家圈110千伏变电站。启动小站消防站建设。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共建共享,整合信息资源,发挥“智慧津南”平台作用,推进安全监管、综合执法、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环境监测等管理服务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强化动态管理,落实属地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环卫作业水平,做好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营造净化美化亮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加强社区管理,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继续创建美丽社区,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培育发展公益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筹备成立双林街道办事处。加大违法占地、违法用地治理力度,推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四、增后劲,提升区域发展活力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推动力,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产业定位,开展专业化、针对性招商。借重用好首都资源,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聚焦国内和民营500强招商。全年实际利用外省市投资到位额340亿元,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项。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引进外资企业20家。

以示范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引进更多质量优、潜力大的实体项目,加快同类产业、关联企业聚集。不断延伸产业链。以商务楼宇为空间,积极引进规模商贸企业、电商、“互联网+”企业、企业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项目入驻楼宇。积极推介成熟地块招商,引进高质高端项目。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坚持专业招商与全员招商,充分发挥专业招商局、委局招商科、街镇招商中心的主力军作用,落实全员招商协税任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围绕招商外埠行计划,深挖信息源,通过展会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推进产业链招商,拓宽招商渠道。借助驻外办事处的力量,牵线搭桥,加大与各商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推介,实现精准招商,打造招商升级版。

五、重实效,打造美丽安全津南

认真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继续推进“四清一绿”行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深入开展美丽津南建设。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网格化管理,明确街镇托底责任,发挥网格监督员作用,利用街镇空气监测平台,加大对街镇监督考核力度。继续抓好建筑工地、道路、堆场、渣土扬尘污染治理,抓好秸秆焚烧、露天烧烤、尾气排放综合治理,实现建筑工地在线监测、重点道路机扫水洗、堆场苫盖喷淋、渣土运输管控全覆盖。继续抓好燃煤污染控制,完成天北里、金水新苑、聚能热力等14座工业及供暖燃煤锅炉并网改造。继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提升水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水环境考核力度。实施八米河、西排干河等5条河道综合治理。加大农村污水治理,维修改造农用桥涵闸9座,治理农村沟渠53条。实施咸水沽、双林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提高出水标准。启动港辛地区雨污水分流管网建设,扩大污水处理覆盖范围。

开展造林绿化。继续推进郊野森林公园建设,实施外环线外侧绿道、津港高速两侧绿化、小黑河等6条河道绿化工程,改造提升唐津高速和津晋高速两侧绿化带、八里台镇经济林、北闸口镇片林,全区改造提升绿化13140亩,努力打造环城镇、环村庄、沿公路、沿河道的生态绿廊。

加快安全津南建设。认真落实安全津南建设纲要,深入实施“5+1”安全监管举措,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继续抓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整治,认真开展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公共设施、食品药品、公共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安全津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六、惠民生,持续改善群众生活

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认真抓好10件实事,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扎实做好群众就业创业。继续推进“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举办“创业沙龙”、“创业项目路演”、“投资机构对接”等活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充分利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创业扶持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大力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依托三级劳动保障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职业技能,新增就业20500人,创业2500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调增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联动发展职成教育。加快推进小站实验中学、葛沽三中和北闸口四小建设,继续开展美丽学校创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实施咸水沽医院迁建工程,咸水沽镇卫生院新址投入使用,推进双桥河镇卫生院、八里台镇卫生院建设,强化基层社区卫生站服务,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举办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继续开展送文化到基层、体育进社区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进一步做好双拥、气象、粮食、档案、科普、人防、红十字、慈善、应急、信访等工作。

七、强作风,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

着力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坚持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和跟踪审计等制度,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各位代表,津南正在踏上新的征程,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美丽津南而努力奋斗!

篇三: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围绕构建“东工、西商、南旅游、北高端、中园区”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实施“八六五”工程,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区级一般预算收入57.7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增长3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0元,增长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次产业平稳增长。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实现工业总产值920亿元,增长22.2%;417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830亿元;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下降6%;新增天津市名牌产品7个、著名商标12件,圣斯克家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筑企业发展到192家,总产值230亿元,增长15%。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9.5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12.8亿美元,增长12%。京基皇冠假日酒店开业,宝德福、盛华公馆被评为国家特级酒店;商品房销售72.5万平方米、成交额57.9亿元;新增运输企业76家,运力总量达6.5万吨。设施农业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滨海葛沽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11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带动农户13.3万户。

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开发区和各镇园区实现销售收入98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5亿元,新增“七通一平”面积3000亩;新引进实体项目107个,经纬电材新厂、荣钢合金棒材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治理低效企业68家,盘活厂房8.68万平方米,增加税收3036万元。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新引进企业16家,税收增长60%。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内资到位3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引进了二十二冶天津公司总部、天津特种设备检测院东南中心、润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高端高质高新项目。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74个区县重大项目中57个竣工投产,当年投资60亿元; 294个区级重点项目中竣工28个,当年投资156亿元。楼宇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农业园区研发创意中心等22座楼宇加快建设;累计注册企业7900余家,纳税15亿元,增长21.3%;长青大厦等4座商务楼宇成为“亿元楼”。

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累计达到188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40家,累计达到90家。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市级认定,八里台电子信息产业孵化转化载体成为首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市科委签订了工作会商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光电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累计达到34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累计达到31家;开发填补市空白以上新产品85项;实施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80项,完成投资17.5亿元。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深化提升津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了楼宇经济发展、葛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等16个专项规划,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部分调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批建设用地2071公顷,收储土地264公顷,出让土地229公顷,规划引领和用地保障作用不断增强。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方案,努力打造最佳金融实践区;对全区城市化建设资金进行“三个平衡”测算,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编制“三区”建设项目融资规划,周密安排项目融资计划;起草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报告,对驻区金融机构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探索结构化融资等模式,保障了39个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到位,城投企业债一期15亿元成功发行;驻区银行新增5家,总数达到23家,新增1家证券公司;协调驻区金融机构为区内中小企业累计提供贷款52.3亿元。营信担保公司为58家企业提供担保5.6亿元。扎实开展“调惠上”活动,帮助172个重点项目、165个村办实事723件。

二、加快新型城镇建设,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土地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启动20个村的整合拆迁工作,保证了国家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新开工建设还迁房110万平方米,竣工210万平方米,还迁1.2万户。重点区域开发进展良好,海河教育园区二期开工建设,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津南新城起步区建设按计划推进。

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完成津南大道双桥河段建设,大修改造4条道路。完成5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74万平方米,绿化造林253公顷,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清水工程取得成效,积极配合津沽污水处理厂建设,双林等3个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日处理能力增加7万吨;实施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卫津河等8条河道实现水清岸绿。新建改造小站等6座泵站,城镇排水和农村调蓄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北石林旅游区等综合配套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60万平方米,延伸供水干线13.5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7万户,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实施环境建设,完成津歧路等3条道路、津晋等6个高速出入口的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了建成区道路综合提升。在全市率先完成旧楼区综合改造工程。加强了还迁安置区物业管理,居住社区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认真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8项污染减排工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建设取得突破,八里台、葛沽、小站被命名为市级生态镇。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系,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扩展,监督考核力度不断加大。整修街景立面、清整老旧小区、治理市场外溢,奋战9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北闸口镇被评为市级卫生镇。治理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超载超限取得新成效。积极稳妥地推进25个村的“三改一化”试点工作,基本完成12个村清产核资任务,启动了大滩等3个村的户籍制度改革。

三、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民计民生进一步改善

教育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七幼、八幼等8所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投资5.1亿元,新建、扩建咸水沽四小、双桥中学、培智学校等14所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任务圆满完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扩大教育均衡发展校区合作,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办学质量实现新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制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咸水沽医院与市第三中心医院对口帮扶初见成效,完成妇儿中心标准化建设,辛庄体检中心投入运营,积极发展国医堂,特色医疗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健全了居民健康档案,加强传染病防控和计划免疫工作,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转型,建成双港、葛沽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我区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基层文体设施建设,北闸口镇文体中心投入使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完成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建设任务。精心组织第八届文化艺术节,举办了灯展、焰火晚会等60余项大型主题活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300余场次。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扫黄打非、净网行动、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取得成效。举办了群体赛事23项,新增便民健身器材29台套。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认真抓好十项民心工程。积极落实“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新增就业人员1.9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900人。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新增征地参保人员1.3万人,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开通203路环城公交线,新建2条商业街、4个标准化菜市场。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全年救助2.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4700万元。启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建成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推行老年人日间照料、婴幼儿早期发展等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平安津南建设深入推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治理交通秩序,清剿火灾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建成双港消防特勤站,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动员全区各方面力量,战胜了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汛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听民声”活动收效显著。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法治津南建设全面展开。双拥、民族、宗教、侨务、人防、粮食、物价、对台、档案、科普、老龄、红十字、慈善、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抓好民主法制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公开听证等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2件、政协委员提案119件,办复率100%。区长热线、区长信箱、公仆接待日、政民零距离、家庭生活服务热线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得到保障。行政审批提速提效,规范审批环节,审批效率提速30%以上。加强政府法制工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管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建设项目决算审计等制度,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更加有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圆满完成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各位代表,回顾20__年的工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新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方面大力支持、真诚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津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实体经济支撑力不强,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收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城镇载体功能不够完善,社区管理模式尚未成熟,还迁农民素质提升与还迁入住进度不同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薄弱环节,不能完全适应群众多样化需求。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心无旁骛、团结一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__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__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新津南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尽管实体经济不足、需求不振、增长预期下调等问题仍将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还在持续,但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必须坚定难中求进、难中求突破、难中求发展的信心,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挑战,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再上新水平。

20__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保增长、促发展、上水平”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八六五”工程,大力实施新的“一三五”工程,深度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打好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攻坚战,做大做强实体企业,做高做优新兴产业,做精做活特色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上求进、求好、求快,重速度、重质量、重效益、重可持续,在社会发展上求和、求稳、求兴,重民生、重繁荣、重环境、重全面协调;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实现综合实力、结构调整、城镇建设、民计民生、环境整治再上新水平。

20__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推进实力园区加快建设

积极推进经济园区载体建设。打好园区扩域攻坚战,推进工业区周边土地整合,完成“七通一平”扩域面积1800亩以上,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引进实体项目100个,引资到位额150亿元,实现税收50亿元。

加快开发区扩域发展。以“东扩、西提”为主线,东区侧重平面载体建设,引进3-5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实体项目,西区侧重空间载体建设,引进400个注册项目,形成东西联动、竞相发展格局,实现税收7.5亿元。

推进四个示范工业区加快发展。按照“五型园区”要求,落实产业定位,完善载体功能建设,提高软硬件和质量效益水平,引进80个实体项目,实现税收30.8亿元,推动园区高效、快速发展。

培育壮大滨海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实力。加快2000亩发展预留地块的开发进度,实施滨海盛世国际汽车园、立林涡轮钻具、甘泉高压电泵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汽车关联产业建设速度,打造高端制造业聚集区。

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经济贡献率。加快启动松江生态产业园建设,创意中心和五星级酒店开业运营,引进年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30家,力争税收增长50%以上。

二、以楼宇经济为重点,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发展

紧紧围绕教育经济、会展经济、楼宇经济“三篇文章”,完善现代服务业建设规划,落实楼宇经济发展规划,谋划新业态,生成新项目,高端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加快建设六大楼宇经济片区。建成长青科技研发中心、农业园区研发创意中心等8座商务楼宇,启动建设鑫谷科技、湖畔南苑总部等7座商务楼宇,构建楼宇片区雏形,集群式发展楼宇经济。落实楼宇经济发展鼓励政策,积极引进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着力打造新的“亿元楼”,总数达到6座。加强规范化管理,力争楼宇经济实现税收2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品牌优势和海河教育园区智力资源优势,深化周边区域业态布局规划,推动中滨城、生物谷、智谷大厦、阳光新业、壹玖伍捌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着力引进会展服务、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高端高质高新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新的服务理念,探索建立集聚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打造高端产业联盟和集聚区,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贡献率。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北方国际汽车园、鑫河湾广场等4个商贸项目建设,各镇新建一个标准化菜市场,形成辛庄上唐等4个社区商业中心,碧桂园等3条商业街落成开业。加快提升商饮业,组织碧桂园凤凰酒店、京基皇冠假日酒店申报五星级酒店,未府酒店等6家餐饮企业申报国家特级酒店。培育发展集约化、专业化运输企业,推进运力和经济贡献持续增长。

加快培育休闲旅游品牌。建设小站古街,建成天山米立方,充实完善小站练兵园等现有景区的旅游项目。启动葛沽民俗文化区建设,建成华盛寺,加快实施北石林标志性建筑──渤海观音塔建设。进一步加大津南旅游品牌的策划、包装和宣传,做旺旅游市场。积极引进高品质休闲娱乐项目,丰富旅游产品。

三、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围绕全区产业发展布局,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高端项目、关联项目,实现内资到位3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18亿美元,外贸出口14亿美元。完善招商政策,拓宽招商渠道,强化跟踪服务,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体系,扩大实体项目招商总量;提高商务楼宇二次招商质量,积极引进适合入驻商务楼宇的生产经营类实体项目,努力实现由低层次数量型向高端化高质型转变。继续完善全区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平台和项目落地利益平衡机制,努力做到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真正做到全区一盘棋,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源源不断,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投达产。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加快区县重大项目的投资进度,推动项目尽快投达产。落实20__年区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明确275个项目的责任主体,确保按时间节点出形象,投资到位。实施70项投资3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提升企业发展动力。按照“三个一批”要求,狠抓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竣工达产,真正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发挥金融服务支撑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为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开展政银企多方位对接,政府搭建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帮扶。严格执行融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一体化”管理,防控信贷资金风险。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做大做强津南城投,为重点项目融资奠定基础。加快培育宝成、亚星等6家拟上市企业,推动优质企业尽早上市,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合理布局各类金融机构,丰富区域金融业态,打造优质的金融发展环境。

四、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提高内生驱动能力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载体建设、科技招商、企业发展等鼓励措施,用好1亿元专项资金。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施“1231”科技计划项目50个,新增产学研联合体50个,大力培育“杀手锏”产品和科技领军企业。完善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功能。加快CSIP、光电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管理、检测等支撑;继续落实与市科委工作会商框架协议,加快推进科技金融、电子信息和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发展载体建设;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器、转换器、放大器”作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加快新型城镇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合工作。打好拆迁安置攻坚战,启动新一轮16个村的土地整合工作,抓好上一轮土地整合村的拆迁扫尾工作。继续推进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新开工还迁房270万平方米、竣工370万平方米,做好39个村、2.1万户农民还迁安置工作。把握好项目、土地、资金“三个平衡”,加快成熟地块出让。认真做好土地复垦工作,按期归还周转指标。推进咸水沽镇老城区改造。完成首批“三改一化”试点收尾工作,适时启动新一批试点,为三年实现城市化率90%的目标奠定基础。

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功能。积极协调推动津沽污水处理厂、地铁6号线、蓟汕联络线等市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津南大道葛沽段、北环路二期、白万路拓宽改造等道路修建和绿化工程。编制津南区竖向规划和供热规划,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实施辛庄上小汀还迁区基础设施等14项配套工程;完成头道沟排水泵站配套管网建设,解决咸水沽镇区积水问题。实施双马二线、板白等4座变电站出线工程。

打好社区管理攻坚战。按照城市社区管理标准,构建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及信息化,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实施7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投资7810万元,新建6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规范化管理的示范社区。加强居住社区物业管理,综合整治社区环境,着力提升还迁村民素质,杜绝“一年新、二年乱、三年没法看”的现象。

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落实“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标准,源头控制新的污染源。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技术运用,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大力实施污染物减排工程,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

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硬化美化绿化净化的要求,加大沿路、沿河及重点项目周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动大沽排水河综合改造和东沽泵站扩建工程,完成老海河二期等4条河道综合治理,新建柴庄子等3座排水泵站,提升水环境质量和防汛减灾能力。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50公顷,提高林木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监督考核,提高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抓好建成区街景立面和平面整修,完成津沽大街、体育场路等6条道路夜景灯光建设。加大环卫设施规划建设力度,推进全区环卫作业规范化建设,加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清运管理,提高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继续加大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超载超限、扬尘洒漏治理力度。加强病媒生物防治,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推动资源集约节约有效利用。进一步强化资源保护意识,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安排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全面加强节水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强化节水“三同时”管理和重点用水单位节水监控,推动再生水利用,巩固节水型区县创建成果。

七、以改善民计民生为核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抓好十项民心工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民众。

大力实施“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打好创业就业攻坚战,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就业1.92万人;加强劳动监察,完善流动仲裁机制,统筹解决招工难、用工荒问题。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行政策性农村农业保险,防范种养业风险。发挥慈善协会、红十字会作用,做好8大类12项慈善救助工作。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高中现代化达标工作;加强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发展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大力改善办医条件,启动中医医院、咸水沽卫生院建设;推进咸水沽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提高诊疗服务水平;深化公共卫生服务,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汝昌瀛洲纪念馆;办好第九届文化艺术节,增强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吸引力;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市场。继续搞好社区体育设施配建,举办20项群众体育活动,巩固5个竞技项目的领先优势,办好全国男篮联赛天津主场赛事。抓好社区养老工程建设,完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基本服务功能。实施颐养院扩容。推进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保障残疾人权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法治津南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强化信访稳定机制建设。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中心建设,探索社区新型警务管理模式,创新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建设平安津南。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建设“六位一体”的区民兵综合训练基地,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模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创建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南环路消防站。

八、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认真落实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区长周例会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社会公

示、听证、专家咨询制度,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使各项决策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

改进作风强化服务。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保持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继续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固化定位前六的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集中精力干事创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狠抓各项工作的督查落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深入基层和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规范档案管理。抓好粮食和物价工作。搞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坚持廉洁从政,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区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行政务、村(居)务公开。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考核制,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高度重视社情民意,继续办好区长热线、政民零距离、家庭生活服务热线,开通政务微博,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做好新时期对台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是津南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新津南,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四: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关键词:津南区 政府工作报告,免费格式,欢迎阅读。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52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