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通用13篇)

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通用13篇)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3-11-29 20:15:27 | 移动端: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通用13篇)

下文精心推荐的《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通用13篇)》,仅供写作参考,阅读!

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通用13篇)由网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人教版)

任吉明

教学是师生双方积极思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训练提高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途径。课堂教学应巧借行之有效的办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愉悦自主地学习。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板书,常常被称作“文眼”,它能以精炼的语言和图表等高效地展示作者的行文思路,体现教者的教学思路。因此,为了能“向课堂要质量”,提高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板书,科学地运用板书,让其发挥它“窥一斑以知全豹”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板书对学生起着明确中心,拓宽思路,巩固知识的重要作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得出一点体会:教学时有科学的板书,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讲授时省时省力,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些专家、学者指出,语文教学教师的讲解宜少而精,为了能做到这点,课堂教学可用板书浓缩教材内容,抓全文的关键讲解。设计板书前,应先把握大纲,深钻教材;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并最能体现教材要点和教学要求的方法来设计。“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板书应力求形式多变,并做到内容完善,语言简洁,造型美观,色彩明丽。讲授时,要注意板书出现的最佳时效,把握住板书的完整性。这样来引导,教起来轻松自如,学生学起来明了有趣,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设计板书,笔者先认真阅读了《水浒传》,全面了解鲁达,把握住了这个有着鲜明特色的人物;再通晓这册教材,吃透这课,吃透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抓情节和形象设计出这样的.板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开端????酒楼(问)?????????????????????粗????????粗野急暴

发展????客店(救)???言行、心理

-----????????义???????伸张正义

高潮????肉铺(打)???正面、侧面

结局????南门(逃)?????????????????????细????????勇而有谋

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抓小说常识引导学生:由小说的故事情节引出板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再抓题目中“拳打”二字分析归纳出与结构相应的情节:“问”、“救”、“打”、“逃”,学生就能抓住这关键词语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在分析课文时,提示学生抓鲁达的言行,并提问启迪学生:“听得啼哭,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表明他性格怎样?金氏父女与他非亲非故,他为什么会彻底相救?打前“三激”和痛快淋漓的“三拳”,可看出他怎样的性格?进而分析板书出“粗、义、细”,学生就能由此归纳出鲁达的主要性格特征。这样板书,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小说的常识,又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实际运用,把几大篇幅的内容浓缩于其中,能给学生深刻、完整的印象。

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巧妙构思,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形色声情并茂的景象,充满诗情画意。为了能揭示本文结构和给学生形成整体印象,设计出这样的板书:

盼春:开篇点题

总写:春回大地

春????绘春:分写:?草、花、风、雨、人??????形象描绘

颂春:比喻点题

这板书明确了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理清了作者思路:盼春、绘春、颂春,明确重点部分(绘春)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画面,可描绘成一朵花。这板书运用符号标志,使课文内容要点及内在联系直观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将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和联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形象美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春》时,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使用时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春草图,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其他几幅图。

《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首小诗。这首小诗借助了独创的一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浓浓的乡愁。教学时,可抓住作者借助的意象及课文的时间线索来设计板书。

《乡愁》

小时候????????????邮票????????(家)愁

长大后?????乡?????船票????????(离)愁

后??来?????愁?????坟墓????????(别)愁

现??在????????????海峡????????(国)愁

这板书从诗中摘录出借助的意象及时间线索的关键性字词板书,以时间为顺序,借助时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的变化,以感情“乡愁”为线索,选择独创的一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呈现给读者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来表达浓浓的乡愁,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教学时,可抓住“愁”,借助意象挖掘情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升华情感。

不难看出,板书设计得巧,使用得当,教师可以从繁琐的讲解中解脱出来,学生易于抓住关键,引起审美心理体验,学得轻松、愉快,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大教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运用,却往往忽视了传统板书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大胆实践,设计和运用科学的板书,并积累板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把板书设计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其更具时代性和高效率。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教学时注重板书设计,教学省时省力,学生学习轻松易懂,一举两得。经验文章《精心设计板书》发表于省教委主办的《教育导报》,板书设计曾获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大赛二等奖。

任吉明

篇2: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毕业论文

摘 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1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重视学法的.方面转变,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熟练掌握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如何配合全民素质教育,全面地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农村包围城市? 教师素质

Abstract: The basic goal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of Chinese is to realiz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reach this goal, must fully let students develop voluntarily, bring out, excavate its latent energy. So,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the gentle teacher of language of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from the simple attention teaching method, to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method , is it study respect of law change , so as to lead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to pay atten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grasp the learning method of Chinese, grasp the tool obtaining information , exchanging the thought, communicating views skillfully. As Chinese educator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sider conscientiously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how to cooperate with the whole people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 improve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in an all-round way , make it become qualified talents who build the motherland.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篇3: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使板书艺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笔者在此就板书艺术的作用和要求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1)板书艺术的作用①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如《苏州园林》一文,从点题、总说、分说要结语,可以依次列出下面这板书设计,使学生一目了然,既层次分明又统观全局。由此可见,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②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如:《从三到万》这篇议论文,由于它旨在“明理”,是结合故事说道理,所以,学生要理解故事与“道理”间的“双向”关系,即从故事中生发出道理,在议论中紧密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板书这样排列式说理,就浅显易懂,说服力强。③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④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板书艺术的要求:精美的板书艺术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不可缺的手段。那么,板书艺术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呢?笔者认为:

1、要目的明确,因为板书是为教学目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在设计板书时,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目的、教学要点而定,或体现其结构,或表现其行文特点,或突出主题,不能为板书而板书。如:《我的叔叔于勒》板书,从该板书中可看出,小说情节始终围绕“钱”这一轴心,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力地提示了文章的主题。

2、要精确、周密。因为板书要充分显示教学内容,突出课文重点,体现课堂教学结构,所以设计板书时,要把握课文中心,了解课文重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该保留,哪些可随时擦除,都应帮到精确无误,“胸中有丘壑。”

3、要讲究形式的多样性。古人说“教无定法”。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板书的内容和形式也千差万别。所以,设计板书时,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形式,或以图示,或用符号。

4、要悦目、醒目。既然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所以,教师设计板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它的审美作用,强调赏心悦目,给学生以艺术的感染。同时,为达到醒目的效果,可用不同色彩的粉笔,或勾划、或圈点;在字形的选择上也要加以思考。

5、要精而美。“精”是指板书的内容要精,要对课堂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忌“多”,忌“滥”。所谓“美”,是指板书字迹要清楚工整,强调板书的美育意义。当然,笔者对板书艺术的内涵的理解,应该说是比较肤浅的,它有待于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探求更适合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的板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4: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加上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板书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渐被忽视,特别是那些擅长使用多媒体的年轻教师们往往不看重板书这一环节。笔者以为课堂教学的板书环节很有必要,也要花精力去思考,去琢磨,因为板书有很多作用。

一、板书展示出本课的精髓所在

常有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听得认真,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却往往不知道究竟学到了什么。分析原因,不是课堂讲授不精彩,而是缺少板书内容,或者与板书不规则有很大关系。的确,只听不写,只听不看,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过耳之声犹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不像板书能留有痕迹。所以课上一味地讲,学生容易走神,并且抓不到重点,而恰到好处的板书能够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听起课来有迹可循。

如《雨霖铃》是一首独特的抒写离愁别恨的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是其主要特点,也是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要重点把握和体会的。那么,本课的板书设计就应该突出这一点,离别、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三个词应该醒目地写在黑板上。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体会、背诵的过程中就能始终牢记这三个词,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最重要的信息。

二、板书有助于学生背诵古诗文

许多古诗文要求背诵,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板书设计便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板书设计不仅是学生理解欣赏文本的凭借,更可以充当学生背诵课文的导语,有了规范而合理的板书,大多数学生能当堂课看着板书将文章背诵下来。如在教授《归田园居》一诗时,一般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本诗虽浅显却难于背诵,学生在背诵时很容易背串了句子。这时如果为他们设计好简单又有提示意义的板书,那么学生就会以板书为导语按顺序背诵诗文,只要记住那几个词,背诵全诗就没什么问题了。这样做,教师等于将问题简单化后交给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吸收记忆。

三、板书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

做笔记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学生甚至对此存有疑问,有些教师也认为语文学科知识杂、范围大,体系性、逻辑性不强,没有办法或没有必要记笔记。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观念,语文也是由知识构成的,也有做笔记的必要。学生做笔记时,语文教师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提示。提倡记笔记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很多学生会落掉重点的知识反而记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之所以会这样记录课堂内容,是因为教师把它写到黑板上了。可见在学生的意识中,黑板上的东西要比教师嘴里说出来的.重要得多。

四、漂亮的板书能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展示了汉字独特又丰富的美感。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板书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给学生,漂亮的板书不仅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给学生以视觉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漫步在语文知识的殿堂。学生肯定会更喜欢语文。如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在理解作品本身之余,了解苏轼的精神世界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苏轼是一位诗、词、书、画兼长的大家。如果教师在讲授此课时能模仿苏轼书法风格将本词写在黑板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会通过书法去领悟苏轼的精神,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和诗人。

以上是笔者对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问题的一点思考。现今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可能不及数理化,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看到她永不退色、亘古不衰的魅力。而板书设计绝对是一个好的途径,它能让学生更喜欢语文,进而学好语文。

篇5: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名著,它们是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材料.因此,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固有的要求.

作 者:吴丽艳 ?作者单位:柳市镇一中,浙江乐清,325604?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4)?分类号:G63?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

篇6:浅析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多媒体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如何辅助教学也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原则.

作 者:李振 ?作者单位:费县师范学校,山东,费县,273400?刊 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3.3?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教学原则 ?

篇7: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日前,我看了一节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文言文《杨氏之子》。30分钟的微课,真可谓行云流水,在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下,教师教得轻轻松松,潇潇洒洒。可是,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这节课,作为教研员的我实在有话要说。在这节“高端”的语文课上,传统的黑板板书给丢了,取而代之的是精心制作的课件和教具。那么,具体的教学流程到底怎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合作学习,读懂文本”的环节中,教者开始了“板书”:

学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时,教者把一块印有“甚聪惠”的纸板粘在黑板上;学习“为设果,果有扬梅”这句时,教者把一块印有“有礼貌”的纸板粘在黑板上;学习“儿应声答曰”这句时,教者把一块印有“反应快”的纸板粘在黑板上;学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时,教者把一块印有“会说话”的纸板粘在黑板上。然后,教者再用一个大大的“{”把这几个词语联在一起,就形成了如下的板书设计:

? 另外,“禽”是本课的生字,教者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这个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接着在大屏幕的田字格上指导学生书写,笔画自动出现,画面清晰,色彩鲜艳,夺人眼球。总而言之一句话,这节课,鼠标轻轻一点,纸板轻轻一粘,动态的和静态的文字便替代了教者的板书,学生在“入我彀中”之后,本堂语文教学就顺利地结束了。

课上,教者在黑板上只字未写,凭借信息技术和纸板教具的介入,从表面看来,确实给教学带来诸多的便利。但是,恰恰就在这些环节上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暴露了教者的“藏拙”问题。这是一位青年教师,大概很难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怕自己歪歪扭扭“惨不忍睹”的板书影响教学效果,于是乎,她就用精美的课件和教具加以掩饰,这种扬长避短的做法实在不可取。语文教师的课堂板书,是对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式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教材要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板书,老师一手流畅、潇洒的粉笔字,对学生的书写更具用示范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美的熏陶。制作再好的课件和教具也不能替代老师的板书,因为板书有相当的随意性,板书往往随着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和新的教学内容的生成,要灵活地调整原来的板书设计,一旦做成了课件和教具,便已铁板钉钉,不容再作任何变动了。

在这里,我想对青年教师说的是,板书是洞察教材的“窗口”,是开启思路的“钥匙”,是排疑解难的“桥梁”,是实施教学的“蓝图”,好的板书能撬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效果。语文老师至少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书写,能写一手大体过得去的板书,尤其不要忽视板书对学生书写乃至语文学习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的作用。工具课岂能等闲视之,基本功不可低人一等。我看过不少小语界名家的课,其中包括斯霞、霍懋征、袁瑢、支玉恒、贾志敏、于永正、靳家彦等,现代信息技术无论使语文教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名家始终没有忘记教室里的那块黑板。书写课题、教学生字、答疑解难、板书设计,他们的粉笔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在课堂上熠熠生辉,令学生难以忘怀。莫让板书迷失自我,不为时尚丢弃永恒。向语文教学名家学习吧,赶快练一手好字,让传统的板书在语文课堂上永放光芒!

篇8: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摘 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毕业论文。为达到这1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重视学法的.方面转变,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熟练掌握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如何配合全民素质教育,全面地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农村包围城市 教师素质

Abstract: The basic goal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of Chinese is to realiz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reach this goal, must fully let students develop voluntarily, bring out, excavate its latent energy. So,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the gentle teacher of language of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from the simple attention teaching method, to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method , is it study respect of law change , so as to lead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to pay atten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grasp the learning method of Chinese, grasp the tool obtaining information , exchanging the thought, communicating views skillfully. As Chinese educator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sider conscientiously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how to cooperate with the whole people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 improve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in an all-round way , make it become qualified talents who build the motherland.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篇9:背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背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良好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方法始终没能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极为不利的,要恢复背诵应有的地位,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扭转了过去片面强调双基的倾向,大力加强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新教材的全面推广,更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普遍开展,又极大地改进了现行的传统模式。但仍有一些老师,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时,却放松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抽掉了自己的釜底之薪。因为,能力是不能凭空培养的,发展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技能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所以,如果我们重视能力的培养,就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空中楼阁。“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个道理显而易见。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重点’知识是否巩固。”苏氏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就会落空。能力和技能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所谓技能是人们在领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由此可见,不掌握足够的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同样会落空!背诵就是一种语文基本技能,确切地说,是一种智力技能。从心理学意义上看,它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熟记教材的记忆活动,语文学习中需要种种记忆活动,诸如“记住字形和读音、词义、课文大意、层次结构、作者姓名、写作年代等。而背诵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活动,要求学生对课文或某种语文知识按照原样——固定的`顺序和语言——逐字逐句、厘毫不爽地进行记忆。其主要方式有背诵课文(包括全文和片断),背诵语法、修辞、逻辑或文章的定义、概念等。通过这种对记忆的严格训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记忆能力正是我们致力于培养的学生认识能力之一种。可以说,人们的一切心理特征、一切智能都根源于记忆。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他就会永远处于初生时的蒙昧状态;一个人如果失去记忆,他的心理就会永远停留于原有水平而不会提高。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前提,而记忆是储存知识的宝库。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如果不设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就会象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比喻的一样:他拼命地赶着马,却忘记把所装载的东西好好捆在车上。

当他飞快地赶到目的地时,东西早在沿途失散光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著名的遗忘曲线显示了遗忘的规律:人们对事物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学生学到知识后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才能巩固。巩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只有巩固了原有知识,才能积累知识,扩大知识,知识记得越牢固,当需要时,就越能迅速、恰当地加以运用。所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重视对巩固知识的方法的研究,指导人们加强记忆,与遗忘作斗争,而背诵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巩固语文知识的方法!

二、背诵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1.通过背诵,学生多次接触课文,必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读的遍数越多,理解也就越深,从而受到教育感染。 久而久之,既熟记了课文,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思想境界。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子对阅读的主张是“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篇》)。据朱熹解释,所谓“诵数”就是诵读的遍数,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思考领会,达到通晓文章的大意。朱熹也强调熟读成诵的作用。他说:“凡读书……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通过背诵积累语文材料和写作范式,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熟记大量的词汇、各种句式和修辞格式,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从而积累丰富的材料。在运用语文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这些材料便会从舌底笔端奔涌而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这“神”从何而来?即从头脑中储存的大量语言信息所酝就,一经触发,便势如泉涌。

3.通过背诵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识记方法掌握得如何是背诵技能发展水平的标志。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背诵课文时,会自动地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识记方法,如逐句识记、合句识记、按内容分层识记、按文章顺序分步骤识记、抓住关键词语识记、通过形象识记、运用联想识记等方法,都是人们常见用的。当然,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的能力是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而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在这过程中,他们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而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而且,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的思维活动必须在语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熟读背诵,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赖以进行思维的语文材料,这就为发展其思维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之,背诵文学名篇佳作,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语言运用均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背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学生们要先熟记大量的诗词散文名篇,才能丰富自己的语汇和语文知识,才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篇10: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适用场合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适用场合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适用场合

◎滕化淝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早已揭开神秘的面纱“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信息技术更是屡见不鲜。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教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但是就像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样,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也有其鲜明的利与弊。本文要阐述的就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运用以及不能运用的场合,使之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究竟何时该用何时不该用,何种场合能用何种场合不能用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及特级教师胡明道的相关观点加以阐述,希望能和各位同仁共享。

一、多媒体适宜运用的场合

(一)任务型教学

所谓任务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实施之前施教者提前给被施教者设置的学习任务。这其实很好理解,每节课都离不开备课,备课注定要提前做好一定的预设,这些预设其实就包含了一定的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生命与和平相爱》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通过探寻戴维这个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引出犹太民族的智慧与文化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分析戴维这一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以下教学任务“课文哪些方面表现了戴维的哪些特征、才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为什么会具有优秀才能”等。教师借助多媒体提前设置好以上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进度适时出示教学任务,学生就会根据这些教学任务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能吸引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或者个人实际可独立思考也可小组合作探究。较之于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张嘴,在这种需要若干任务型参与的课堂,运用多媒体的确省时省力,更主要的是这样做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参考性教学

所谓参考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为了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或者加大课堂的容量,施教者根据课程需要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这种场合使用多媒体,一个最大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毕竟有些课文需要给学生补充的教学材料会很多,如果都依赖课堂时间,势必会让教学重难点难以保证足够的时间。比如古诗词的教学,由于文本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而且诗歌教学比较注重知人论世,这样教师就要提前给学生准备好很多的教学资源,如诗人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等等,这些参考性资料都是学生在学习时所必须提前了解的。尽管教师在新课前都会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可是因为有的学生占有材料的有制、有的学生自觉性较差等等,预习效果总是不理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教师的提前准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其实不仅古诗、古文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很多的参考性教学资料,其实对于很多现代文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囚绿记》一文,教学时很多学生总是很难把“囚绿”与作者的思想情操联系到一起,为了辅助理解,加深学生对作家革命情怀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料:

在《囚绿记》中,作者借助对绿色植物常春藤的赞美,表露了自己乃至整个民族追求光明的圣洁灵魂。作者以“常春藤”为“绿友”,朝夕相处,息息相关。被“囚”的“绿友”,失去了阳光,“好像病了的孩子”,然而“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作者“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作者写“绿”赞“绿”,显然不是迷恋景色,而是借助绿色的生命,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绿色”,既是作者的本色,也是他进行散文创作的基本色调。

――袁振声《〈陆蠡散文选集〉序言》(摘选)

这段辅助材料出示后,学生对陆蠡的形象以及对作品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由绿到人的.思想转变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多媒体不适宜运用的场合

多媒体的有效介入,的确使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是并非所有场合都适宜运用多媒体,有些场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特别是那些需要生成性教学的内容,千万不可越俎代庖。

课堂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场所,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还有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等多种途径,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这些认识或看法,一定是学生自己思考、交流、探究所产生的而不能是教师或教学辅助材料外在灌输的,如果教师提前做好了课件就会绑架了学生的思考。比如,对一篇文章主题的理解,传统教学着重于中心思想的归纳,一篇文章死板地规定了一个主题;新课程颁布以后,对文本的理解更侧重多元化,鼓励学生能结合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元化解读,也就是说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这就更注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提前做好课件给了学生一个定性的认识,那就难有创新。笔者曾听过一位年轻语文教师的课,教学内容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当品析苏轼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时,学生接连说出了苦闷、抑郁等词语,教师均给予否决,因为她课件上给出的是落寞,为了引出落寞这个词语她就只能千方百计地带着学生兜圈圈了,这就是典型地受到了多媒体的牵制,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教师本人也被多媒体牵住了鼻子。

现在随着多媒体的日益普遍,很多老师一股脑地把所有内容都交给了多媒体,公开课也好,常态课也罢,不管需不需要都千篇 一律地使用多媒体,这样看似主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实了课堂,至于用得怎样或者有无必要却不加考虑,如此泛滥使用多媒体真得不敢恭维。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有些语文课堂,由于多媒体的介入,教师的板书基本上消失了。笔者以为这样很为不妥,毕竟语文课还兼有传统意义的写字课的功能,如果教师一节课都没有一个板书,这样的语文课工具性的一面也就冲淡了,这也是违背语文课程性质的。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先进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切不可盲目跟风,只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视了教育的根本。

(本文系蚌埠市市级立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

(滕化淝 安徽省蚌埠慕远学校 223000)

篇11: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之见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如果我们能把美学的理论和方法自觉的运用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不仅能把语文教学从僵硬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还使之进入审美的自由天地,培养出具有高尚审美情操和创造力的人才。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因为美育既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符合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此我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修辞来增强语言美

如果说修辞方式是语文教学美育学习的源,那语文教学中的美学作用就不可小视了,因为辞学是一个不小的天地。比如比喻,夸张,对比,通感等等,学生掌握了,阅读中会获得美的享受,阅读教学就变得轻松起来,如《荷塘月色》中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就是把嗅觉转为听觉的比喻通感。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还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啊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句是把视觉转换成听觉。用“旋律”比“光与影”把单调的难以描摹的月色写的轻盈荡漾,绘声绘色,写出了月光与月影的和谐。让学生充分想象,就能体会到朱自清先生淡淡的哀愁。

二、炼就生动精当的语言美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交际工具,它除了借助语音这个物质壳外,并不需要其他的实体材料。语言也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课堂语言的特征首先是精当,即要做到发音正确、语义明确、语速适当、抑扬顿挫。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难点,准确而鲜明的传授知识。其次应生动,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善于运用一些幽默口吻和风趣说法,运用一些语言修辞技巧,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发声传情,声情并茂,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三、运用寄情于景、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激发学生的美感

语文教学中,要获得作品给你的美感享受,不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作品,也是无法理解作品的美的。如《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寄情于景的好文章①。《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景物都是作者情志的蕴含者,“山”“绿树”“花”“小屋”“山路”等,一一现出灵动、娇美的姿色,庄严的尊容。“山如眉黛,小屋恰是眉梢的痣一点。”“山”比做女子描画过的眉毛,“小屋”比做眉梢上的一点“痣”,相映成趣,就是一个美人的面容了。作家这清淡的一笔,使那普通的山、平常的屋顿然生辉,见出了“风致”。小屋是“玲珑”立着的,立着角度是“柔和”的;山的寂寞是被小屋“点破”的;山上的小屋好比“漂过”的风帆,“掠过”的飞雁。其情态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实为出奇制胜,活脱脱地突出了山和屋的那种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优美风姿。

四、运用文中精彩的词语来激学生对美的感受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合成的交响乐。如何让“教”和

“学”更自然、更科学地结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作搬运知识的工作,从书本到书本,那么学生就会在紧张的指挥中失去应有的弹力和活力,那么学生会在对语文课的学习中产生厌恶感。如我在教学《荷塘月色》时,着重讲了“荷塘月色”、“月下荷塘”、“荷塘四周”这三个段落,让学生从“月色”入手,通过“田田”、“亭亭”、“袅娜”、“脉脉”、“泻”等一系列词语,让学生感觉这种朦胧的美。

五、制作形象直观的媒体美

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幻灯片等,通过声、像、图、文等立体媒介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既可节约时间,又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

总之,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续,融会美,恰当的运用美学知识帮助教学,才能把美学融入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可见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篇12: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中学语文老师如何关注学生自身,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式学习等能力,如何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笔者认为采用情境教学法,就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过内容叙述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事实上是作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的“教学刺激”和“学习事件”而存在的,它既有客观外在条件因素,又有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情因景不同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教师不能通过“灌输”结论,教给学生死知识,而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为了唤起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心理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我完善的目的。

如讲授《渔夫的故事》,以其趣味性材料作为资源来创设问题情景。课前预习,向学生布置自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准备复述故事的任务。课上,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精彩有趣的讲述,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根据提示及自己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思考后,把问题提出来。

二、运用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指出:“我们在优化情境时应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将学习与生活相连,突出情感的纽带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社会’的完善结构,因为美,因为智,因为情,因为境,使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获得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在品鉴课文的心理描写时,学生常因文中人物心理、生活时代、年龄差距等问题,觉得有“隔膜”,不容易引起共鸣,而增加了理解难度。此时,为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就需要暂时放开课文语段,另辟蹊径,从学生自己的深切感受中寻找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把学生身边的现象作为素材,运用在问题情境设计中。切身的体验,首先能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其次,容易感知作品人物的生活。这样,对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效果远超过翻来覆去的讲解。

三、通过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课堂不能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社会大课堂学习。如岳飞《满江红》,通过展示贺兰山滚钟口或苏峪口等景区照片,思考吟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需要多么远大的抱负。讲《中国石拱桥》,可播放卢沟桥、赵州桥等音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阅读兴趣,增强深入了解的欲望。或者,教师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展示参观卢沟桥或赵州桥时的照片,配以切身感受的描述,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再把参观时产生的问题提出来,刺激学生思考。

四、通过虚拟假设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虚拟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激发与引导下,转化为创造力。创造力,需要灵感,而灵感是某种特殊情境“刺激”下的一种“顿悟”,会让人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问题情境就是要营造能够使学生产生灵感的氛围,鼓励和诱导学生展开超常思维,引发奇思妙想,大胆假设、提问、推理,撞击出绚烂的思想火花。 如讲蒲松龄的《山市》,为了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学会运用联想来传情达意,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补充天上山市的景象。“孤塔上有敲钟的老和尚。”“宫殿里有金碧辉煌的装饰以及盛装丽服的大臣和宫女。”“城郭里有人山人海的集市和各式各样的古代建筑。”……学生想象丰富,有典型特征,教师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联想不是乱想,而是根据思想感情的需要有所选择、有所加工。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至关重要,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五、通过对比分析创设问题情境

课文材料中往往有看似矛盾语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对之分析。同样,课文与课外材料的矛盾、不同人物对课文的不同观点都可以对比分析。在对比中突现矛盾,以此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带来信息刺激,促使他们思考,提出并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如学习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紧紧抓住曲末两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让学生大量引证史实,从诗中提到的“秦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等联想开去,回顾历史,兴盛与衰亡时百姓生活如何,由此理解作者观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六、用新问题启发学生引其入境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开发思维。对于《雷雨》人物周朴园,学生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认为周朴园的表现体现了他的虚伪,而另一部分则认为周朴园爱过鲁侍萍,存在真实的情感,不能一概而论是虚伪。对于分歧,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或教参上的建议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探究,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本描绘的情境,不断地研读、品味、探究,开启思维,培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情景教学法以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基础,不仅为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而且也使个性的和谐发展成为现实。它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遵照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创建一种合适的教学氛围或场景,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让学生在其中准确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篇13: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作者]? 李丽

[内容]

美育即审美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中学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等内容,其中美育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普遍的情形却是许多学校及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轻视甚至排斥美育,其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二:或认为无须美育而人自能审美,或认为审美无关宏旨,因而美育无甚意义。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对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加以讨论。

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客观事物,只要具有美的属性,都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是,人们并非天然地就能进行审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1)]客观存在的美,先天健全的器官,只是审美的客观条件和素质基础,主体不具备审美意识,审美仍无法进行。审美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审美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审美实践的产物。由审美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审美实践培育形成“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2)]客观美才能成为审美反映的对象,主客体之间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概而言之: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意识,要具备审美意识,美育是必不可少的。

更深入地看,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仍在于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审美意识是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根源。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类要掌握客观世界(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须相应地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审美方式就正是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诸种方式之一。它能使人“按照美的规律”[(3)]去认识、改造世界,而只有充分拥有和运用包括审美方式在内的多种方式,才能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亦即恩格斯所说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4)]总之,无论是从掌握世界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而言,审美掌握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如此,作为形成人的审美意识的必要条件的美育,当然就绝不应轻忽而应予以高度重视。

美育之重要,还在于它对其它各种教育(www.4gji.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着促进作用。在这里,只侧重谈谈它对德育、智育的促进。

[1]?[2]?[3]?[4]

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通用13篇)相关关键词:板书 浅谈 中学语文 通用 教学中,写作下载,但愿对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让你飞速进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通用13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52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