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总结计划 >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09 10:29:01 | 移动端:市科技局工作总结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一)

  2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围绕“两加一推”,“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项目建设和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以强科技管理、抓科技计划、重科技创新、促科技进步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在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出台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意见,推动工业强市战略步伐

  研究制定了《六盘水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了《六盘水市科技局关于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六盘水科技支撑“工业强市”战略六大支柱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1*年—201*年),突出“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支撑,初步建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努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科技中小企业孵化器;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政府为引导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全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坚持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管理手段,集成科技力量,推动 “工业强省”和“工业强市”战略步伐,促进全市科技工作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二)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建设

  20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项目50余项,截止目前共获国家级立项项目2个,项目支持资金263万元;获省级立项项目20个,支持资金1145.5万元。

  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市科技局结合业务工作开展,进一步转变作风、理清思路、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挖掘和储备项目,为争取“十二五”国家、省级专项资金作准备,提高项目申报率,同时,为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01*年共完成科技项目库计划调研136项,计划入库项目数117项,确保了科技项目库的数量和质量,为申报国家、省、市项目做了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加强项目库建设的同时,我局合理安排市级科技项目,强化项目管理。下达了六盘水市201*年度市级科技计划,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800万,安排项目45项。项目类别涉及科技攻关、星火、节能减排、科技合作、社会发展及软科学等方向。

  按照早计划、早安排的原则,201*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已于9月初下发,目前正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12月中旬将开展项目专家论证并提出初步安排计划。

  (三)组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推进科技型企业发展

  为推动我市风险投资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局率先与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接洽,准备建立六盘水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经市政府同意,六盘水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于201*年3月正式启动。该公司由六盘水凉都富硒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100万元、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六盘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出资500万元、贵州省新红桥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共同组建,是贵州省6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中唯一的民营控股公司,完全符合科技部倡导的发展方向。该公司的组建是六盘水市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落实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又一成果,公司于正式启动以来,已为企业融资5000多万元,在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手段方面将起到有益补充,发挥积极作用。

  (四)发挥前瞻性优势,推动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为综合利用我市煤矸石资源,市科技局深入调研,促使紫森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就“低铝煤矸石发电及铝硅铁资源回收技术”开发达成100万元的技术合作协议,我局安排20万工业攻关资金给予支持。4月12日,昆明理工大学完成的“煤矸石热值及铝硅铁资源回收技术”论证会在六盘水召开,与会的省有关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前期研究工作,认为项目选择将煤矸石中的余热与铝硅铁回收进行综合利用的技术思路,可实现煤矸石中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经成功对相关工艺路线优化,该项目中试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正在准备进行工业化试验。同时,我局还在对“煤层气瓦斯提纯资源综合利用及示范推广项目”进行包装,准备上报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积极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制度,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为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今年我局根据2010年修订的《六盘水市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完成了《六盘水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修改工作,同时,对科技进步评审委员会进行了调整。3月下发了申报第十三次科技进步奖的通知,现已收到各类申报30项,12月中下旬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六)加大科普工作,着力搞好科技宣传

  拟定并报请市政府下发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全社会的科普工作参与力度,为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一是抓好201*年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我市201*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5日-21日举办。各相关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2.5万余元,共开展技术培训5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册2800册,展示宣传挂图380幅,展示科技小制作100余种,制作宣传栏、展板121块,开展科普讲座2次1100人次,组织科技参观1次20人,电视台播出地震科普专题片7期,制作地震科普光碟700张,发放知识产权、节能减排、防震减灾、科普等方面的宣传资料16400份,接受咨询1120余人次,防震应急演练3次,参加人数4227人,参加活动群众4.8万余人次。通过“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的开展,集中宣传了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成就,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公众对现代科技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国民整体科技素质,在全社会兴起了学科学、讲科学的热潮,进一步扩大了科技活动周在全社会的影响。

  二是开展科普进社区、学校、军营宣传活动。在社区、学校、军营制作了4期共20块宣传栏,宣传内容涉及“科普常识之食品添加剂” 、“月球探测回顾与展望”等方面。此外,组织到龙井社区调研27人次,帮助该社区修建便民疏导点1个,占地200多平方米,已有10余个流动摊点进入经营;投资1.6万元,安装路灯55盏(每盏路灯均含电表和定时开关)。

  三是抓好科普统计工作。我局2010年度科普统计工作,得到了市直科普相关部门和各县(特区、区)的大力协助和支持,目前已圆满完成,共对74个相关单位进行了科普统计,其中涉及市直18个,各县(特区、区)56个。通过本次科普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使科技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了科普资源概况,更好地监测科普工作的运行质量,为科学制定科普政策提供了依据。

  四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及科技宣传工作。分别在钟山区月照乡响水社区、六枝特区堕却乡、钟山区麒麟社区、钟山区松枰北路社区开展了科技下乡、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四进社区”宣传活动。同时,积极配合其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在妇女维权月、世界知识产权日、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禁毒日、艾滋病宣传日、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集中活动日,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工作,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和手段,提供科技服务。一年来,参与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资料5700份,展示宣传展板53块。

  此外,我局制作的《千村节能环保科技气化炉(使用方法)》被全国远程办评审为优秀课件,并在全国专用频道播放。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二)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科技改革与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一中心,积极贯彻实施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活动为突破口,以创新科技工作机制体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破解创新提升难题为着力点,进一步谋思路、拓举措,加大抓创新、促转型的工作力度,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20××年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科技奖项再创佳绩,由宁波大学为主完成的“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我市首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基于硫系玻璃的新型红外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再创新高,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3647件、授权量达到59175件,均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分别比上年增长54.78%和58.46%,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65件,增长27.07%。

  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46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家(其中省级1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

  三是科技金融取得实质性突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局会同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制定了《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首支机构化的天使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设立了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

  四是创新优势企业培育梯队初步形成。全市已有市级科技型企业563家、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56家。截止11月底,纳入统计的723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3.06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47.9%。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29亿元,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8.7%。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53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项目、无醛胶项目、磷酸铁铝电池项目、石墨烯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在市落地。北仑国家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宁波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六是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新认定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4项、7家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前三季度,全市纳入统计的限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达356家(比上年增加41家),限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

  七是农业与民生领域科技支撑作用凸现。自主培育农业新品种6个,由我局启动并长期支持的“甬优”杂交水稻项目和“振宁”土鸡项目再获重大新进展,“甬优12”杂交水稻突破亩产900公斤的超高产水平,连续三年创浙江省晚稻高产纪录,“振宁”黄鸡配套系获国家级畜禽新品种认定。“优质抗病甜瓜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监测技术”等一批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八是区域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据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我市科技进步指标相对变化水平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在省对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再次获得优秀。组织编发《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1*年度评价报告》,201*年全市创新指数为364.85,比2010年上升18.28%。据《福布斯》首次发布的“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宁波以0.9151的创新指数位居全国城市第八、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二。

  九是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江北慈城、奉化溪口等地震监测综合台、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一期工程相继完成。市内地震台网全年观测数据完整,监测数据传输保持连续、通畅。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等工作有序开展。市本级和八个县(市)(注:老三区参照市本级考核)均达到了防震减灾“平安市县”考核要求。

  二、20××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深化“三思三创”,凝炼科技工作重点

  按照全市“三思三创”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精筹划、细布置、抓进度,进一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凝心聚力、破难创优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要求,积极谋思路、强举措,把科技工作重心前移,以扶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抓手,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在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科技形势、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科技领航”计划、“智团创业”计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意见,强化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提升。

  发挥职能优势,做好相关决策参谋,充分利用调研考察、专题汇报、工作请示等途径,就我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举措、科技金融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向市领导、有关部门反映、呼吁,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抓实考核和创强,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突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总要求,参与了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的起草,明确强化创新驱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评价,编发了《宁波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白皮书》,对11个县(市)区、“三区一岛”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价。

  抓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稳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结合上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201*年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对全市11个县(市)区、“四区一岛”进一步了全面考核评价,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将考核评价结果发文通报。由于工作得力、措施落实,在省委省政府对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及鄞州、慈溪、余姚等3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关于坚持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对R&D投入、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按照个性化、差别化、科学化的原则,提出并下达了各县(市)区和“四区一岛”201*年度科技进步目标指标分解方案,并定期举行科技进步考核形势通报分析会,提出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反馈意见和工作要求,争取做到研发活动“应报尽报”、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三)强化培育和服务,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以推进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宁波大学等高校调整学科和科研布局,加大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大宁波理工海洋技术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等涉海科研基地的支持,建成省级海洋重点实验室3家,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产业技术研究,抢占海洋高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制高点。

  围绕“4+4+4”产业发展要求,合理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引进共建了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杭州湾新区汽车研究院等38家创新载体。加强重大创新载体的跟踪服务,实行每季度调研制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诺丁汉大学、兵科院宁波分院、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突出企业创新载体的培育,支持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共建企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和工作指导,新培育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认定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38家,组建成立了宁波物流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新培育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8个,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6个。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管理,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估,按孵化企业毕业率给予补助支持。引进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科技中介机构竞争环境,各类科技项目向所有符合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开放。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组织开展了市级技术转移机构和专利事务所推荐、申报、认定工作。

  (四)加大扶持和引导,培育创新优势企业

  制订《宁波市入选“3315计划”高端创业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明确创新团队在落户注册、资金跟进、人员构成、协议签订、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等方面的要求和政策支持举措。加强对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新认定科技创新团队23个(第一层次3个、第二层次20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13家。

  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我市设立了总额为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每年安排1亿用于对天使投资创新型初创期企业进行跟进投资,通过专业基金化运作,为天使投资人和初创企业架起高效对接桥梁。鄞州区、高新区和镇海区加强与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的合作,全年新建授信企业119家,新增授信总额6.98亿元,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58亿元。“第六届中国专利周•宁波活动周”期间,我市4家科技型企业与科技银行签订了融资额度1000万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协议。

  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新认定市级科技型企业261家、高新技术企业189家,新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家。搭建高新技术企业预警平台,定期对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警。加强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管理和工作指导,分区分批对相关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等专题培训和业务辅导。

  鼓励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认定市级新产品(试制)7178项,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大科技攻关63项,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余项(其中,863子课题项目18项、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19项、973计划前期/子课题9项、创新基金项目112项、火炬计划45项、重点新产品21项),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3.7亿元。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抵扣等政策的落实,201*年度全市有49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所得税减免16.04亿元;有890多家企业享受技术研发费加计抵扣,加计扣除金额(50%部分)达到27.78亿元,实际减扣所得税额6.27亿元。据统计,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8.5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6.3个百分点。

  (五)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产学研对接和成果转化

  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加强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对接,精心组织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中国(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等重大科技合作活动,组织我市企业与中科院、西安交大、英国诺丁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对接洽谈、技术交流。“宁波高交会”期间,通过科研智力需求洽谈、高新技术成果推介等系列活动,有16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5个引进共建机构正式签约,项目总投入9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3亿元。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制定出台《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立项支持市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9项。“百kW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等7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另有18项进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库),到位国拨经费2746万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我市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海天塑机国际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全市已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积极推动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以象山县为主体,申报创建对台科技交流合作基地(目前已正式报科技部审批)。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三)

  20××年,全市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要求,结合安庆市“十××五”科技工作重点任务,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我市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技项目申报创历史新高。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51项,获经费支持5031万元,同比增长13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共4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亿元。

  ——专利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授权专利已达494件,同比增长50.6%,其中发明专利39件,同比增长143.8%。

  ——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实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遴选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科技创业服务成效明显。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入驻企业18家,新毕业企业5家,在孵企业达59家。

  一、组织申报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一)全力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庆市试点工作方案,结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201*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51项,获经费支持5031万元(国家级项目20项,经费3195万元;省级项目31项,经费1836万元)。其中,由安庆市和兴化工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经费2245万元,在全省有重大影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5项,经费1200万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3项,经费950万元。

  (二)加强科技项目监督检查。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展了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采用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结合方式,对340项2008年以来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涉及经费6602万元。

  二、培育壮大优势企业群体,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加强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管理,完成38家高新技术企业专项检查及复审工作, 17家2008年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复审。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共组织评审、推荐高新技术产品2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共44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亿元;新增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共10家。

  (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一方面,不断完善国家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石油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201*年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产值50多亿元,利税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8.98%和3.90%。另一方面,协助安庆化学工业区做好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期工作。

  (五)积极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贯彻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庆市试点工作方案,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推进有关激励政策的落实,首次对新认定的省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奖励,共兑现2010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奖励及配套197.4万元。

  三、提升专利工作服务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六)加强专利服务工作。深入企业和各类产业园区,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专利工作制度,引导企业成为专利申请的主体,在提高专利申请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明专利的申请。同时,加大县区专利工作督导力度,加强省知识产权局强县试点县(市)和工业基础较好县的专利申请工作,在岳西、枞阳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申请专利794件,同比增长41.3%,申请发明专利169件,同比增长34.1%;授权专利494件,同比增长50.6%,授权发明专利39件,同比增长143.8%;申请PCT专利3件。

  (七)加强专利执法和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双打”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出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检查流通领域大型商场、药店,立案假冒、侵权专利案件16件,结案14件。开展了以“知识产权助推经济转型”为主题的201*年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四、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八)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开展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建和申报工作,加快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一是不断完善科技创业园企业孵化功能,更加注重入驻项目的质量,把支持政策进一步向有专利和自有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倾斜;二是积极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创业预孵化场地和辅导教室,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1*年7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还亲临市创业中心,考察了科技孵化器内服务机构——市中小企业服务辅导中心。201*年,市创业中心新入驻企业18家,新毕业企业5家,在孵企业达59家。在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8500万元,利税48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近200个。

  (九)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设和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站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咨询评估、科技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扶持“安庆市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庆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宜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加强其服务功能,积极为其申报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

  (十)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组织参加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我市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约了29个项目;组织参加中博会。为贯彻落实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遴选了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据统计,201*年我市2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活动,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达50项。

  (十一)开展农业技术示范和和推广。在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的支持下,继续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重点开展超级稻P88S/1128、Y两优2号、深两优5814和先进适用栽培新技术攻关及试验示范,选择怀宁、桐城、望江和潜山建立6个百亩片,枞阳、太湖和宿松建立重点片。推广应用稻鸭共生、高山蔬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等11项农业生产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科技进步水平。

  五、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

  (十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参加中心组学法制度、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执法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开展“百项办件看效能”活动,认真梳理各类办件并编制台帐目录,共梳理各类办件405项;编制了市科技局行政职权目录及流程图。

  (十三)开展科技奖励工作。推荐11个项目申报省科学技术奖, 3个项目被评为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开展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24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

  (十四)创新科技项目管理。为提高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行政效能,在安庆科技信息网上建设 “安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首次推行科技项目网上申报。

  (十五)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十××届五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和警示教育;以纪念建党9××周年为契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 机关干部下基层,当好群众贴心人”、“迎接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等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全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