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条据书信 > 读后感 > 《梁家河》读后感:做坚守初心努力前行的民建人

《梁家河》读后感:做坚守初心努力前行的民建人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16 10:48:35 | 移动端:《梁家河》读后感:做坚守初心努力前行的民建人

  《梁家河》读后感:做坚守初心 努力前行的民建人

  最近,我静下心来翻开新出版发行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整整一周,捧着这本沉甸甸的 “宝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不知不觉已将165页的书读完。第一感觉就是《梁家河》这本书写得真实,让人备受感动,同时,也给予我更多激励,好几处,读着读着禁不住流下眼泪……《梁家河》一书扉页上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让我顿悟,——“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是呀,梁家河这个曾经荒凉偏僻的小山沟走出了一代伟人,孕育了一个思想,见证了一个时代。

  从梁家河走出的习近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黄土地的儿子”,感受到了他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炽热的爱民、为民情怀;更激励我们每一个人重新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再出发!

  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并确立的重要七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收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当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习近平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习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其中的过程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但习近平就是凭着对群众的感情,一心一意为大家,让梁家河的人民过上了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今天我学习了这本书,就是要学习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想基础上,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准确反映群众的所呼、所盼,提出具有代表性、宏观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发挥各自的专长,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奉献社会,在推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挥洒了七年青春的第二故乡,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的起承点。年轻时的习总书记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天阴雨湿,不管身处何等逆境都没有磨灭自己的求知欲望,没有停止读书学习。一直追求真理的信念让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生存毁灭之间寻找到了实现理想抱负、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金钥匙”。习总书记插队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热爱读书,手边离不开书。谈论具体问题时引用典故和案例,可以做到信手拈来。这使我认识到,读书、知识不能只是在嘴上,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我以后要多读原著、多读经典,并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这就需要我们时刻铭记习总书记的告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民建的各种文献、会章、会史,向老一辈民建人学习,坚守初心 努力前行,以一个标准、称职、合格的民建会员要求自己,尽职履职,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关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认真做好建言献策的工作。同时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在民建市委会领导下,发挥民建会员的作用力、影响力,展示民建会员的良好形象,做一名坚守初心 努力前行的民建人。

  作者:耀州区卫计局干部 权慧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梁家河》读后感:做坚守初心努力前行的民建人》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8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