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论文写作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新课改后如何备课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新课改后如何备课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18 21:22:30 | 移动端: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新课改后如何备课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新课改后如何备课
  
  李涛
  
  陕西定边县定边中学 (718600)
  
  【摘要】 课程改革给所有的课程带来新的气息,历史也并不例外,但同时也给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中学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师;课标 ;备课
  
  1研读课程标准,建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因素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从事教学目标设计的源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规定了学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等。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更加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最重要的是课标建构了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即三维目标。
  
  如要确定人民版教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可进行如下设计:
  
  1.1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教材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上的政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1.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再如,人民版关于“辛亥革命”这一课程的设计中有“史学争鸣”一环。它是针对课文存在的在史学界有不同观点或争议的历史问题做一个介绍,引起学生对该历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比如在讲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时,教科书的“史学争鸣”栏目内容是:“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分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历史教学论文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那种看法。教材回避了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的结论,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学生要通过正文的学习以及其它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在“学习内容”后设有“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栏目,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这种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辩能力,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这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与新课程教改方案相比较,当前历史教师对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尚存在下列问题:
  
  ①受“大纲时代”教学惯性的影响。不少教师仍习惯于脱离“课程”,直接依据教材和教参进行教学设计,还没有真正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穿新鞋走老路的还较为普遍。
  
  ②面对课标那寥寥数语,有很多教师不知教学任何选点,无法控制教学的宽度和深度。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突出认知性目标,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发展能力,其他的任务,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正的地位,即使,各种目标大多也未呈整合态。很少有教师能对每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作称职的分析和解读,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多是干巴巴的几条,表述雷同,不见深度,缺乏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
  
  ③不少教学没有认真关注课程标准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诸如了解、知道、列举、说出……理解水平的;认识、说明、简述、概述、理解、概括、比较、分析、探讨……应用水平的,收集、编辑、调查、制作、讨论、展览、总结、评价……结果教学目标设计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过高,导致教学难度过大,背离了课标要求,结果变相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创造性使用教材
  
  历史课改和其他科目一样教材多元化,原来的教材主要是人教版,而后来是人教版、大象版、岳麓版和人民版四套新教材,给广大师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课程,无论是结构、选材与谋片还是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各有特色,由原来的通史结构转变为现在的模块专题结构。模块专题结构虽然有他的优越性,如某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前”因“后”果有详细的阐述,且可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但这样的结构也有弊端,比如时序性、全面性、关联性不强,历史时间发生的时间顺序,专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行也受到了影响,这样有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想上好一节课,备好一节课,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整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变乃至增删。教师可以对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的整合,对各种版本教材的整合,对新旧教材的整合,对同一模块不同专题的整合,和课外历史材料的整合等等。但整合应注意下面几点:
  
  2.1重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重视学生所用版本教材的素材和例子,学生所用教材是系统教材

[1][2]下一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新课改后如何备课》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242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