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公文集锦 >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9年工作总结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9年工作总结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5-25 14:09:52 | 移动端: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9年工作总结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9年工作总结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全省质监系统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提供保障。

  1.围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推进质量**建设。

  一是坚持质量主线。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和年度行动计划,启动质量强县创建,连续10年发布《**省质量状况白皮书》。马鞍山新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已免费培训2700多名,全省规上食品生产企业已全部设立首席质量官。

  二是推进质量考核。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对我省质量工作开展情况给予较高评价,希望质量**建设、首席质量官制度、质量文化建设等工作形成“**经验”。《**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自2020年开始,对各市、省直管县政府开展质量工作考核。省政府首次将质量工作纳入各市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绩效体系。

  三是实施质量奖励。省市县均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据研究,自201*年以来,**各级政府共投入质量奖励资金3906.7万元,带动企业质量投入约2.16亿元,带动比为1:5.52;政府质量奖对企业带来的投入产出比为1:730。

  四是弘扬质量文化。“质量大家谈”活动推动质量文化研究。**计量科技馆、中国质量文化馆和国际质量文化馆相继开馆,质量文化长廊已被列为**省教育科普基地,成为普及质量知识、宣传质量理念、弘扬质量文化的重要窗口。全国质量文化建设现场会在肥召开,建设成效获质检总局领导肯定和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五是建设质量诚信。质量诚信建设被作为省政府质量奖、**名牌等质量荣誉评选的必备条件。发布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等6个地方标准,建立“黑名单”制度。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多部门参与应用”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已汇集全省80万家企业质量信用数据。开展“建设质量**、企业在行动”活动,鼓励企业建立自律性公约,已有30余家发布质量信用报告、48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300多家签订《质量诚信承诺书》。

  2.围绕保障安全,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管理。

  一是提升规范水平。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编制规范》《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工作规范》《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和年度自检规范》等4个地方标准,与省工商局联合推行使用〈**省电梯维保合同〉和〈**省电梯授权使用管理合同〉示范文本。《**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代拟稿)》已上报省政府法制办。

  二是强化风险预警。牵头负责全国首次食品相关产品和洞洞鞋风险监测任务。围绕重点消费品和食品相关产品主动开展风险监控,已完成17类345组产品的监测,向总局报送风险信息1436条,《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被总局刊用。出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处置办法》。编辑《产品质量风险信息参考季报》。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强化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演练。

  三是创新监管举措。“质量诊所”活动组织专家会诊监督抽查发现的质量共性问题和区域性质量隐患。据统计,派出专家385人次,会诊215次,集体约谈9次,开具质量处方428张,解决问题985个。中国质量报和**日报均头版予以报道。运用信息化大数据加强监管。“**产品质量监督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特种设备已实现网上注册登记、网上出具检验报告,监察和检验数据互通互用,已采集60余万条信息。推进以使用管理者为参保主体的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四是实施分类监管。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重点消费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力度,大力实施分类监管制度。全省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省质检院在2019年全国儿童玩具质量检验技术比武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特定元素迁移单项第一名。落实《关于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实施《**省电梯施工单位分类监督管理办法》。

  五是动员社会力量。继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大力宣贯《特种设备安全法》。新完成一部宣传片,系统介绍电梯的基本原理、安全乘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知识。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展“全国百城万校儿童安全乘梯流动宣传活动”。发挥大学生义务监督员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安全监管,推进质量共治。

  3.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进一步发挥质监作用。

  一是服务发展。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实现十年增,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共规范和创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20个;已培育**名牌产品1353个(总数居中部第1),2019年初审通过160个**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2个。**名牌生产企业对全省工业产值和税收贡献率超过40%。今年以来,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62项,发布地方标准158项,其中:《节约型餐饮评价准则》地方标准引关注。新获准12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5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潜山县、淮北市烈山区和铜陵县获批试点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启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服务企业。省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主要环节集中到省政务服务中心质监窗口统一办理。承接质检总局的特种设备生产许可三子项,下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发证、车用气瓶安装、气瓶充装等3项行政审批项目。梳理出承担的行政权力516项,确认保留行政权力113项,已发布行政权力清单和行政责任清单。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据统计,2013年累计减少各类收费近9000万元。

  三是服务民生。燃气表、水表、电能表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获授权,已建成212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初步形成满足我省生产生活需要的量值传递体系。免费检定345家中小学校和458个乡镇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单位的计量器具, 开展50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评出14家“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推进20余家重点用能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在线采集。组织机构代码年审调整为网上年报。与省公安厅联合开展机动车检验整治,联合印发《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此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4.围绕转变作风联系群众,进一步加强“三个质监”建设。

  一是建设法治质监。健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开展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推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稳妥处理行政诉讼案件。推动法制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二是建设科技质监。获批筹建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至此,全省已有23个国家质检中心(数量居中部第1)和64个省级质检中心,检测能力基本覆盖我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范围覆盖食品、农资、环境和建筑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注销13家实验室资质。试点管理体系认证网格化监管。围绕国办发【2019】8号文件要求,提出我省的整合建议。

  三是建设和谐质监。体制调整工作平稳有序。共下划市县质监机构357个,安置处级交流干部38名,没有出现大规模集体上访现象。县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机构整合涉及县级质监局85个,4月底前全部挂牌运行,基本实现机构整合、职能整合、人财物划转、班子配备、职责落实“五到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印发实施意见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纪检监察机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深化廉政风险防控,连续召开12场廉政风险防控警示教育座谈会。省质监局荣获2011-2013年度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和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省直机关十佳“书香机关”、省直机关2013年效能考核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被省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建设标兵”。

  二、2020年工作初步打算

  2020年,**质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首届中国质量大会精神,着力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质量提升格局,推动**加速迈向“质量时代”。

  (一)深化“放”的程度,释放企业活力

  1.进一步简政放权。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承接好质检总局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对不涉及或不直接涉及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项目一律下放、委托市局办理。全面推行“三证合一”,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限。

  2.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执行收费减免规定,做好收费公示,加大涉企收费监管,严厉查处违规收费和乱收费行为。继续梳理核实收费项目,落实“所有收费进清单、清单以外无收费”。

  (二)提升“管”的精度,确保质量安全

  1.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提高全系统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决策有依据、执法需公开、考核有标准、监督更阳光”的法治工作体系。严格行政执法,加大查处危害公共安全、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质量违法行为。坚持执法为民,不断增强质量安全风险处置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继续创新监管。探索质量监管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做好隐患整治和违法违规违章整治,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监督企业自查为主,建立企业质量首负责任、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以及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推进分类监管和信息化监管。常规工作中注重运用大数据、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着力提升质量风险防范能力,争取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3.不断夯实基础。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打造一批具有主导技术标准的领军企业。加大标准化试点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品牌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每年递增5%以上。继续推进重点耗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审查和数据在线采集。

  4.加强信用建设。深化质量文化建设,传播质量正能量;加强诚信标准制定,健全评价体系。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和签订诚信承诺书,开展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引导企业质量自律。扩大企业信用数据库试点,**企业质量信用平台与相关部门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建立从业者不能、不敢、不想违的质量信用行为惩戒机制。

  (三)拓展“治”的宽度,实现质量发展

  1.政府推动。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建立具有**特色的“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以**省政府质量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为契机,推动各级政府重视质量,推动**经济实现“三个转变”。

  2.部门主动。以质量**建设为平台,发挥质监牵头抓总作用,推动质量大会精神落实。通过制度设计、法律法规制修订,质量基础建设、质量环境改善等措施,积蓄发展新优势。抓好政府质量奖、名牌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质量强市(县)示范市(县)、知名品牌示范区等工作,树立质量新标杆,打造**品牌高地。

  3.企业行动。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量是效率、质量是价值、质量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的理念。推动企业质量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公开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以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提升。

  4.社会联动。加大质量突出问题和质量案件曝光力度,宣传优质产品和服务,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提高消费者质量和维权意识,鼓励“用脚投票”。发挥商会、协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监督作用,引导行业诚信自律。构建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5.文化驱动。坚持两手抓质量,讲好**质量故事,唱出**质量文化声音。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文化需求作为质量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博采质量文化建设成果,推动**质量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将质量文化长廊建成国家级质量文化教育科普基地,传递质量正能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9年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