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范文大全 > 优质范文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参考)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参考)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21-04-02 18:43:23 | 移动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参考)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参考)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打造新时代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到xxxx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产业稳步升级,供给质量明显提高,特色品牌优势凸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乡村更加生态宜居,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基本构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合理有序,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形成;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持续提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基本构建,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农民生活全面小康,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到xxxx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现代农业体系基本构建,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发展品质全面跃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风文明全面提升,现代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全域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xxxx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三)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坚持节水特色安全循环农业发展方向,统筹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布局,制定完善产业扶持政策,调减非优势作物种植面积,突出发展高原夏菜、草食畜、食用菌、现代制种、香草花卉等区域特色产业,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供给。做大做强高原夏菜产业,大力推广集生产、销售、保鲜、加工、服务为一体的蔬菜产销经营模式,持续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订单化、品牌化发展,到xxxx年打造万亩以上特色优势明显的冷凉型高原绿色有机蔬菜、西菜东调、优质供港蔬菜生产基地x—x个,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发展壮大草食畜产业,坚持做准方向、做好市场、做大龙头、做强品牌、做全链条、做好服务、做高质量的思路,持续推进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加快xx湖羊新品系培育推广,抓好东弗里生奶绵羊产业开发研究和试验示范,打造奶绵羊育种繁育基地,推动肉羊产业升级;实施奶业振兴行动,稳定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支持现代牧场建设,到xxxx年创建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xx个,畜禽养殖规模达到xxx万头(只)。做优做精食用菌产业,支持经营主体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提升食用菌产业经营效益。巩固发展现代制种产业,以xx县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为重点,培育x—x家科研创新能力强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仓储设施全、经营信誉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玉米制种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以玉米制种为重点,蔬菜、花卉制种繁育为补充的现代制种产业。依托现代农庄、农事景观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扩大马鞭草、薰衣草、油用牡丹、藜麦等食药赏作物种植规模,延伸香草花卉产业链条,推进香草花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深入推进戈壁农业建设,制定戈壁农业发展规划和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xx怡泉新禾戈壁农业循环产业园、xx区中西千亩戈壁农业标准化产业园、道农天下戈壁农业产业园等建设,到xxxx年发展戈壁农业xxxx亩。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产品开发和林下经济、设施林果产业发展,挖掘林业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潜力。

  (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工作,突出发展专用小麦、专用马铃薯和专用玉米优质粮食供给,粮食总产量稳定在xx万吨以上。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持续开展生态型复合种植,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到xxxx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xxx.xx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xxx万亩。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到xxxx年建成高标准农田xx万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幅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到xxxx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x.xx。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到xxxx年培育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x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x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开展设施农业现代装备升级行动,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装备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农牧业工程,发展数字农业,开展“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到xxxx年,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集群。

  (五)实施质量兴农行动。全面落实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建设,加大绿色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保护认证力度,制定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小农户走上绿色安全生产轨道。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实施主要农产品“身份证”计划,推行“黑名单”制度,健全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到xxxx年“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达到xx%左右,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xx%以上。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突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培育“独一份”“特中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农产品;支持鼓励企业创建区域知名品牌,抓好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宣传、推介、营销工作,重点打造xx高原夏菜、xx羊肉、xx胡萝卜、“盐滩青”萝卜等优质农产品品牌。

  (六)完善经营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和规范建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到xxxx年培育省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x家、示范性农民合作社xx家。引进、新建和扶持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到xxxx年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x家。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团规范规模化发展,组建集生产、仓储、冷链物流、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联合体。研究完善带动小农户生产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小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广合同订单、股份合作、联耕联种、代加工等生产方式,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意见,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引导建立农资供应、市场营销、仓储物流、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与维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支持全程式托管和菜单式服务方式,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建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xx%以上。支持金从玉、元生、怡泉新禾、健源、溪源等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保鲜、储藏、分级、包装和农产品营销。发挥商贸、供销、邮政、电商等资源优势,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县乡农贸市场建设,对接融入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到xxxx年每年扶持x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实施大宗农产品产销促进项目、扶持x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实施冷链物流体系标准化建设,建成蔬菜恒温保鲜库和肉类冷冻库xxx万立方米。大力推进农业农村资源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文化传承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旅游“十大工程”,鼓励开展休闲农业特色村镇、农事节庆等形式多样的品牌创建和推介活动,建设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特色村镇。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创意农业,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鼓励利用闲置民房发展民宿、农家乐项目。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壮大农村电商运营主体,加快构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到xxxx年村级电商服务点覆盖率达到xx%以上,培育市级优秀电商企业xx家、省级优秀电商企业xx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经贸合作,参与中新互联互通南向国际贸易通道建设,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省农博会、全国农交会等各种展会,推动xx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去”。

  三、突出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构建农户小循环、企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尾菜、废旧农膜、病死畜禽等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到xxxx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xx%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xx%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xx%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xx%以上。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科学划定河湖管理保护界限,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和农村河塘沟渠整治。加强农业生态保护,落实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争取实施耕地轮作休耕项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强化动物检疫、屠宰和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落实县乡两级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九)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深入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制定《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宜聚则聚和改造提升、建新拆旧相结合的思路,加快实施民居改造与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建设,实施村庄风貌改造提升项目,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居住环境。加强农村“空心村”服务管理和改造,推进“集体投资、群众受益、产权归公、循环使用”的居家养老型居住点建设,适时推进村组合并,到xxxx年xx县基本完成农村土坯房分类改造整治任务、xx区全面完成村庄风貌改造提升工程。围绕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基本要求,抓好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每年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x—x个、特色小镇x—x个,到xxxx年xx区所有行政村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xx县每个乡镇建成x—x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十)全面整治村庄环境。深入实施农村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行动,突出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规范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房前屋后及村庄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整洁。加快农村垃圾清运设备和收容设施配备,推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县(区)处理”管理模式,实现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分类处理、定点投放、收集清运,到xxxx年新建垃圾处理厂x个、垃圾中转站xx座,实施生活垃圾热气化处理项目x个,行政村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户用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有条件的乡镇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引进专业环保公司参与治理,到xxxx年新建污水处理站(厂)xx个,行政村污水处理率达到xx%以上。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建设卫生厕所,全面消除露天旱厕,到xxxx年建设乡村公厕和乡村旅游厕所xx座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x%以上。深入推进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到xxxx年创建省级卫生乡镇xx个、省级卫生村(社区)xx个。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农村光伏发电和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取暖,实现村内主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亮化全覆盖。

  (十一)实施乡村绿化行动。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村镇宅旁、水旁、村旁、路旁“四旁”和周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绿化,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设森林特色小镇。抓好通道、河湖库区和乡村旅游景区绿化,有序推进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建成功能完善的农田林网体系。持续抓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二期和三北防护林五期、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退化林分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项目。加强西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浅山残丘荒漠草原区、走廊绿洲人居生产区、北部荒漠戈壁防风固沙区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到xxxx年,实施国土绿化xx万亩,其中人工造林x万亩、封山(滩)育林xx万亩;治理和保护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xx万亩。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塑造幸福美好富裕生活

  (十二)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面实施农村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到xxxx年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市级标准化幼儿园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继续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让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向乡村倾斜,解决好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编制问题。加强教育教学交流,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教师管理机制,盘活现有教师资源,落实和提高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

  (十三)实施乡村就业增收行动。制定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大规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提升培训,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到xxxx年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xx万人(次),创劳务收入xx亿元以上。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基金,支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工业园区等,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培育发展一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加强基层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优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务”。普遍设立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公益性岗位建制村全覆盖。大力实施农民创新创业行动、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支持返乡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统筹城镇建设与园区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收。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增加农民收入。到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x.x%以上。

  (十四)提挡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电网、物流、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实施通乡通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自然村组道路和主巷道硬化路建设,对符合村镇规划xx户以上的自然村组路全面覆盖;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争取省上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落实县(区)、乡(镇)两级政府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到xxxx年新改建农村公路xxxx公里,实现xx%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xxxx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xx%、水质达标率达到xxx%。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小康用电示范县建设、农村光伏接网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存量C级危房改造。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宽带网络进村入户,扩大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普及应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发展智慧气象,建立健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十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按照最低档次的xx%代缴养老保险。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服务,落实省内异地就医和跨省就医费用及时结算制度,推进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多种付费方式改革。落实“互联网+人社”xxxx行动计划。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加快农村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强农村老人互助幸福院建设管理,建立稳定的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健康可持续运行机制。加快建立“三留守”及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建立以维护合法权益为主的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加强农村残疾人服务,建立农村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助学机制,推进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到xxxx年所有乡镇建立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或托养服务中心。

  (十六)加快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实施《健康xxxxxx规划》,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科学布局基本医疗服务资源,提升乡镇卫生院首诊“枢纽”功能,强化村卫生室“网底”基础,到xxxx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乡村中医药服务,在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在村卫生室全面推广中医药服务,到xxxx年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做好严重危害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的防控工作。加快推进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到xxxx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推进健康村镇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试点培育工作,全力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项目。

  五、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推进文明和谐乡风建设

  (十七)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建管用”一体化推进一墙(文化墙)、一栏(道德示范栏)、一堂(道德讲堂)、一场(文化广场)、一台(乡村大舞台)建设,打造乡村传播文明的新窗口、教育群众的新阵地。加快推进农村诚信建设,广泛开展诚信主体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深化“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为主题的农村道德信贷工程,依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真正使文明诚信的无形资产变成有形价值。

  (十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严格落实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巩固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建设水平和服务效能。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政策咨询、科技培训、文艺展演、电影放映、卫生保健讲座、法制教育等下乡活动,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向农村倾斜。建立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长效运维机制,保障农村广播电视长通、久通、优质通。支持打造农民艺术节、农民读书月、乡村艺术展等文化平台,积极开展“公益性巡演”“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农家书屋伴你行”和书画、民俗产品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乡村社火、文体竞技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大力培育民间文化社团,深入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十九)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挖掘工作,最大限度地整理公布非遗名录,做好非遗传承人认定与命名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开发和利用。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地方戏曲、民间小调、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传承发展活态的乡村文化。支持振兴xx传统工艺,提升传统工艺设计和制作水平,提高传统工艺传承、行业管理、市场竞争力,培育形成具有xx特色的传统工艺文化品牌。加强农村档案工作,重视村志村史编纂,深入推进“历史再现”工程,鼓励发展民俗馆、“乡村记忆”馆,让人民群众看得见过去、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

  (二十)深化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组织实施道德涵育、乡村德治、弘扬新风、环境优化、文化提振、载体创新“六大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出台政策激励措施,强化现有文明村镇常态化管理,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到xxxx年xx%以上的村镇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加大文明家庭创建和评选力度,建设一批书香家庭、绿色家庭、和睦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以家庭文明建设新成效支撑起社会文明新风尚。深化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深化农村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抓好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十一)实施乡村弘扬新风行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坚决整治封建迷信、诚信缺失、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赌博等突出问题,遏制大操大办、盲目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实施婚丧嫁娶革新行动,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作出操作性、约束力强的具体规定,倡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事宜不办,推广集体婚礼、旅游结婚、自助婚宴等婚庆办理形式,倡导理性人情消费, 约束铺张浪费,反对天价彩礼,涵育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对农村不孝敬、不赡养、不善待老人等系列问题开展集中教育和劝导,探索将不孝行为纳入诚信记录等办法,治理不孝敬老人行为。加大对农村普法宣传力度,整治农村赌博现象。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遏制封建迷信。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六、强化农村基层基础,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二十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围绕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从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面实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工作报酬保障政策,探索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全面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扶贫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十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认真贯彻《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加强村务公开和监督,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进村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完善城乡社区协商目录,规范协商程序,积极开展城乡社区协商,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制定落实《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化服务管理,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组织开展公益服务、互助服务,探索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居民自治服务管理机制。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全面推行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分离,探索推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二十四)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主题活动和“法律进农村”活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对法律明白人、农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进行轮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意识。依托“一地一品”工程,积极打造具有xx乡村特色的法治文化节目和法治文化品牌,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对乡村重大决策提出法律意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探索“互联网+公共法律”模式。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加和提高农村法律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畅通农村司法渠道,引导村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二十五)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充分运用“好人榜”“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道德讲堂、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发展新乡贤文化,以有德行、有威望、有能力、有作为为标准,以农村能人、致富能手、先进典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主体,选树一批新乡贤代表,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村级道德建设基金,试点推广“道德银行”,建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奖励帮扶及礼遇机制,树立好人有好报、有德者有得的价值取向。探索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推广建设“道德评议会”“道德红黑榜”等新型德治平台,引导农民大兴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之风;采取经济手段和道德谴责手段并用的办法,健全完善道德建设惩戒长效机制,加大对不道德、不讲信用行为的惩戒力度。

  (二十六)推动平xx村创建。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深入开展“平xx镇”“平安村(社区)”和农村“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和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加强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区域的排查整治工作,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严密防范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对农村、农民的渗透,有效防范各种境外非政府组织以扶贫开发、捐资助学、公益慈善等名义进行的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取缔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大力推进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加强农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积极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探索农村群防群治的有效途径。强化农村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农村安全生产和交通、消防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深化拓展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

  七、聚焦全面小康目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二十七)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六个精准”“七个一批”要求,瞄准现有贫困人口,制定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工程。聚焦特殊深度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让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建立健全社会扶贫协调机制和服务平台,畅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渠道,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知名人士通过捐赠救助、产业带动、就业促进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提高扶贫工作实效。到xxxx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二十八)激发培育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完善“造血”功能,改善改良“输血”措施,建立健全“失血”帮扶机制。加强致富先进典型的宣传,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劳务培训,培养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基本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探索推行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服务联动型、项目带动型、多元合作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深入实施“巾帼精准脱贫行动”,开展“妇联执委心连心结对”“爱心女企业家手拉手帮扶”活动。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二十九)巩固深化脱贫成果。坚持一手抓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高,落实“脱贫不脱政策、减贫不减力度”要求,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严格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补短板,梳理完善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政策措施,强力落实脱贫攻坚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确保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达标退出不返贫。统筹兼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加大对非贫困村的资金投入力度,补齐非贫困村发展短板。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机衔接,加快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动现代文明普及提升和基层自治治理能力提高。优化完善贫困村驻村帮扶机制,同步加强非贫困村干部帮扶工作。严格脱贫对象认定、退出和痕迹管理,建立完善跟踪监测、动态管理机制。

  (三十)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落实四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发挥县级作为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压实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各行业部门脱贫攻坚的责任。健全完善领导包抓、单位联村、干部帮户制度,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考核。进一步完善扶贫督查、考核评估办法,严格控制各种检查考评,严肃查处识别不准、工作不实、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问题。落实好“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坚决查处违规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三十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xx年的政策。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鼓励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和xx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用地需求。

  (三十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确认集体成员身份,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资产折股量化、股权设置管理、收益合理分配以及股份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等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设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窗口,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保障产权交易自愿公开公正规范运行。xxxx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和xx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xxxx年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工作。

  (三十三)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制定出台《xx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整合人、地、资金、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五类要素”,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落实“十项机制”,发挥政府主导、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构建以农民为主角、股权为纽带,整合农村、政府和社会各种资源要素的产业发展平台。选择xx区作为市级试点,xx县x个村作为县级试点,探索“三变”改革工作路径。xxxx年开始,逐步在全市推开。利用x年多时间,通过“三变”改革,全面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十四)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持续支持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恢复重建和改造提升,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建立社有企业为主导的经营服务体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推动集体林权有序流转。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放管服”改革。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县、乡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加快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九、开拓投资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三十五)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改进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式,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增加自主统筹空间,强化激励约束,资金动态监控,积极构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用足用好特色产业、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省级融资政策,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逐步扩大县(区)政府对涉农事权的支配权。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三十六)强化金融支农力度。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向下延伸设立分支机构,持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信贷投放计划安排上向农村倾斜,从农村吸储的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大力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并购重组。加快发展各类特色农业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目标价格指数等保险业务,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深入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强化金融风险防控。

  (三十七)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全面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制定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施办法,利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撬动国有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等更多投向乡村振兴。落实和完善企业融资、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和监管,促进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

  十、汇聚社会要素力量,增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三十八)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总体规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设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养殖基地、农技推广机构等为依托的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体系,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x人。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引导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建立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探索构建教育培训、标准条件、生产经营、风险防控、职称评定、社会福利等政策体系,形成扶持各类人才进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制度安排。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三十九)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乡村教师“县管校聘”。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创新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加强与省内外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订单培养机制,每年分批次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脱产培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特别是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到xxxx年基本实现每万名居民有x—x名全科医生;探索实行乡村医务人员“县聘乡用、乡聘村用”。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出资或以技术入股方式,联合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优先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创办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每年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x家、省级星创天地x家,培育市级星创天地x家。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和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十)建立健全人才流向乡村机制。建立完善鼓励和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的政策办法,放宽市场准入、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各类人才流向乡村创业就业。实施基层党组织培养引领计划和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工程,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完善创业就业人员的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探索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新机制,引导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行业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流动。选派市县党政机关干部人才开展对口援助,选派乡镇优秀干部人才到市、县机关挂职锻炼。建立选派优秀教师、医生、科技和文化工作者等到乡村开展援助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十一)引导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共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正确引导和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支持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新乡贤回乡任职。建立法治引领、政策支持、舆论宣传、奖励激励等机制和有效形式,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建功计划”。

  十一、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乡村振兴组织领导

  (四十二)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区)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做好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发挥好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认真履行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县(区)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四十三)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按照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和“多规合一”要求,制定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或方案,编制完善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产业园区和乡村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各层次、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的规划体系,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选择整治和建设模式,做强中心村和特色村,消除空心村,引导农村人口向乡镇所在地、中心村、产业发展聚集区集中。

  (四十四)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坚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科学制定培训规划,组织实施培训计划,持续提升“三农”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配强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农业系统干部,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制度。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党政年轻干部到乡村挂职锻炼,继续在县(区)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和基层服务项目等招聘计划,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到xxxx年,基本建成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活力较强、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十五)建立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督导各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建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突出对县(区)、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和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对部门和单位相关领域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和工作推动情况进行考核。建立重奖重惩机制,对抓落实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总结经验,交流推广,通报表扬,并优先提拔重用;对执行不力、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存在失职渎职的坚决追究问责。

  (四十六)营造乡村振兴良好环境。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基层丰富实践,讲好乡村振兴xx故事,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组织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乡村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从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参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5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