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文库114 > 公文集锦 > “壮丽七十年”征文 《钥匙扣的情结》

“壮丽七十年”征文 《钥匙扣的情结》

网站:文库114 | 时间:2019-07-29 22:23:53 | 移动端:“壮丽七十年”征文 《钥匙扣的情结》

“壮丽七十年”征文 《钥匙扣的情结》

  不知何故,钥匙扣松断了,也许是时日已久,媳妇买了个新的,催促我换上,摘下一串串钥匙的瞬间,被这些大大小小,样子不一的钥匙,撕扯开我记忆的长河。过去的点点滴滴,燃起我曾经的思绪。

  曾记得第一回带钥匙的时候,是2002初,家里盖了新房,也安装了大红铁头门。媳妇拿给我一个钥匙扣,郑重其事地说道:这是咱家头门钥匙,咱家人手各一把,不要乱了。我顺手接过来挂在裤腰上。我是个粗人,却喜欢干散利落,从不喜欢挂的滴沥嗒啦,让人心烦。这回也是例外,自从安上新头门,我也乐意挂上这把钥匙,一是方便,二是盖了新房 安了大铁门,心里有了满足感。

  记得过去,在七十年代,哪有大铁门?无外乎是有钱人,也是黑门红边子的木制头门,便是阔气至极,手工制成,下有门槛,两边有门墩,大多数是水泥制品,也有少许是青石的门墩,可以坐人,所以磨的溜光溜光的。头门宽窄一米二左右,高两米,倒也有一番工艺。只有村子南头一家头门,精致至及,做工精细,门口两边的门墩是青石雕刻的石狮子。从我儿时记忆起,听说他们家是“地主”,所以有头门,进院子还有二门,都是用青砖精工细雕的,颇有气派。我家住的是大杂院,院子里住着同门族好几家人,有上辈叫伯,叫叔的,也有同辈叫哥的,反正要五六家人。头门就是在几尺厚的土墙上开了个圆洞,有一米多宽,便于架子车的出入,高约一米八左右,高个子要低头的。再后来就是村子大变迁,实行庄基地新规划。由原来的大杂院变成两个院子,其他人都搬出去了,只有我和一堂哥,各自住一半截。他头门朝东,我头门朝西。这样也就开始了单家独院的生活,那时我才结婚几年,已有了女儿,由于我长期外出打工,怕媳妇孩子害怕,就用拆下来的房子门,自己倒腾成一头门(因为我有木工手艺),旁边垒了两个砖墩子,也就算将就着安上了头门,也好让媳妇和孩子有点安全感,那时的钥匙也就是一把“三环牌”疙瘩锁,一把钥匙媳妇带,一把放在门旁边的石头下,便于我和孩子开门用,也就记不起带钥匙。

  记得最让我悲催的是,96年,前院大伯家的孙子面临着要结婚,家人急着准备婚房,可由于村子新规划,我的院子要往后移五米,才能躲开人家的新房基,无奈的我只会理解人家的难,就让把房子拆了半截,椽和棱子硬是在雨中淋了六年,看着父母焦灼的眼神,我只能默默无语。

  至今,我还忘不了,母亲去世时遗憾的话语,由于病痛,母亲去世时已精疲力尽,身子斜靠着墙,对旁边的父亲和姐姐说;看老二一天折腾的,啥时候能把窝巢收拾好,【窝巢 :在关中一带泛指房屋】因为当时,我哥和我弟都已盖好新房,只有我在老院子的几间偏厦房里,虽然门窗是我手工做的新式的样子,结婚时还用纤维板吊了顶,用泥和糠合在一起,泥了墙面,刷上了水涂料,倒也可以将就,可当时村里家家都盖新房了,红砖青瓦,极为惹人眼球。母亲也就带着我没有盖新房的那种遗憾走了。为了能让父亲亲眼看见我的新房,我继续外出打工,媳妇在家带孩子,料理家务,为了多增加收入,也养了不少的猪。我在外苦于奔波,她在家也不轻松,为了早日盖好新房,她也没少吃苦。孩子要管,老人需要照顾,家里的几亩地也成她的阵地,由于我常年在外,就连自家地畔也分不清。秋收夏种,浇地除草,为了让我在外安心挣钱,这些都是她一人忙碌。有次国庆节回家,刚好赶上挖包谷(玉米),吃完早饭,她才洗锅收碗,我就急着拉上架子车上地了,谁知记得清楚的地畔,却挖着挖着,心里起疑心了,越挖包谷棒越大,沉甸甸的咧着嘴笑,也许是笑我不知道自家地畔吧,我心里想着,媳妇要管孩子,要持家,那能种出如此好的庄稼,越挖玉米棒大的越喜人,也就越不相信是自家地了。结果坐地头等媳妇来,辩认是否我挖的地是自家的,媳妇来了一看,对我嗤之以鼻,说,“哎,你还庄稼汉,连咱家地畔都不认得了么”。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2001年腊月决定动工拆房,2002年春季便盖起了新房也就有了第一把钥匙。

  头门口的斜坡上,我用小石子压出“平”为“福”“和”为“贵”字样,不求富贵,只求平安。从此也就有了挂在腰间的钥匙扣,挂上了幸福,锁住了坦然。陆续我新添了沙发,彩电,洗衣机,父亲也亲眼看到了,脸上笑的像展放地菊花一样,逢人便说,我“老二”这几年折腾的还好,(我弟兄仨,我排行为二),把房盖了,我也顺便赚来不少夸奖,因为盖了全村人都不敢相信的“二层半”。

  到第二年,钥匙扣上又增加了一把钥匙,摩托车的,想都没有敢想,有了自己的爱骑,一辆崭新的“豪爵”125放在了家里。和媳妇闲聊时,开玩笑说这是我的第一个八年抗战啊!(1994——2002)。我是93年冬季结婚,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到年底媳妇去娘家,就连车费我也拿不出。清楚的记得,无奈的我去问同院住的堂哥借了三十元,那天雪好大,沸沸扬扬的,天地一片雪白,我送媳妇去西宝路坐车,她委屈的哭了一路,而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她过上好日子。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2008年,由于村里学校体制转变,乡村小学生源减少,便也决定撤掉村里小学。当时女儿已上了宝鸡六校,医学护理班。儿子也刚八岁,就转入镇上的私立小学就读,忙于生计的我,还是辗转在外,在西安以打工干装修忙活,年迈的父亲也已去世,享年84岁,。地也流转了少许,只留二亩水浇地,便于耕作。

  零八年冬,女儿马上要毕业,面临实习。具体是学生各县回各县医院实习,也就涉及到了,吃,住,行,况且是女孩,媳妇及为其担心,怕来回不便,必定家里离县城二十多里路程呢,坐车也不太方便。媳妇也就提出了让儿子去县城读书的想法,一家人都住县里。儿子要上四年级,县城教学质量好,也抓的紧,有益于巩固基础,媳妇讲出一番道理,说服了极不情愿的我,答应在县城城中村,租房子居住。

  第二年春,也就是09年开学之际,在县城租好房,把儿子也转到县城一小,,我便托人用三轮车,大包小包,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铺的,盖的,拉了一大车,因为租住的是民房,家当啥都要配齐,买了蜂窝煤炉,于是在县城开启了新的生活,暂别了新装修好的老家。

  当时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塔吊如雨后春笋一般,高楼大厦在一天天的崛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年漂泊在外的我,也有了倦意,来去匆匆,县城发展这么大,不如一家人在一起,我也好发展我的特长,装修。随着县城经济适用房的大批量交工,我就决然放弃西安,回到了县城,加入到装修队伍中,凭着自己的做工和设计,凭着真诚与智慧,凭着质量与口碑,不久就在县城的装修行业,有了一席之地,继而也就承诺给业主,“你给我一把钥匙,我还你一套新居”

  虽说租房已在县城,可一系列不便,也接踵而来。租住的是人家门房,虽然有24平方,一头摆置大床,我和媳妇,儿子居住,一头摆有1.2米的小床,供女儿下班回来住,中间放置锅灶,碟碟碗碗,厠所在大门外,孩子晚上上厕所很不方便,更是要大人陪同才行。天气热了,洗澡也是难题,2009年,这些问题至使我有了买房的想法,虽说是手头拮据,倒也攒了些,和媳妇一商计,说买就买,就用摩托车带着媳妇到处看房,经过比较和权衡,在新区关中风情园门口,买了个两室两厅,,虽说是两室,在我眼里便是三室,在装修房子这块,我是装修内行,一看就可以改三室,当时心里暗暗心喜,用买两室的钱买了个三室。在年底活路淡些,经过我的一番精心设计和装修,一家四口的三居室也就成了。2010开春,也就是正月初六,通知了亲戚,为答谢亲朋好友祝贺乔迁之喜,我也是鼓了把劲,在关中风情园,(关中风情园,县城最高档次的酒店)定了五六桌饭,以表谢意。晚上媳妇又给我钥匙链上添把进户门的钥匙,儿子,女儿满心欢喜,各自有了自己的房间,喜悦中保证,学习要下功夫。媳妇在新区打零工,管孩子。自此,我也是干起事来更有心劲,也许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总是想,在县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实属不易。有时候真的不敢想,就是连这个梦都没有敢做。(这便是第二个八年,2002年——2010年)

  随着日新月异的变迁,城镇化建设的促进,新区也在蓬博发展,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大家为了更好的生活氛围,对住房条件也所新的认知和转变,所以装修业日益火爆,我也用脚踏实地的诚恳,活路增多,熟人圈也在日益扩展,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毅力,日子洋溢着甜蜜,生活释然着幸福。

  2014年借空闲,在驾校报名,考取了驾照。

  五一节,一家人商议买辆车,一是方便我装修工具的搬运,二可以闲了跑“滴滴”,再说有空闲还可以一家人出去游山玩水。五月四日那天,经不住朋友的怂恿,也就开回了崭新的一辆“现代”小轿车,一家人皆大欢喜,朋友前来鸣炮祝贺,对我日新月异的生活,赞声不绝于耳,心里自然欢喜,当然,钥匙链上又多了把车钥匙,特大,也特显眼。

  自从有了车,也方便了出行,对自己已多年想去的旅游景点,逐一了结心愿,华山,兵马俑,九龙山,乾陵,反正能跑的地方,这几年也一一去过,我也学会了善待自己,愉悦了心情。

  现在的生活像蜜一样的甜,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回家可以洗到热水澡,一天的疲惫也就释然了。女儿已参加工作,在医院上班,儿子也考上院校,生活在惬意中,继续迈向明天的美好。

  钥匙扣成了我生活的见证,日新月异地变化,也给我梦寐以求的曾经得到了满足。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中,我虽是沧海一粟,但也是值得一表的一个阶层,我还在憧憬新的生活,为下一个梦想而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壮丽七十年”征文 《钥匙扣的情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wk114.cn/wenku/426472.html